APP下载

勇当生态建设排头兵
——浙江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绿化劳动模范风采录

2022-02-24叶梓

国土绿化 2022年12期
关键词:植树林场造林

叶梓

山清水秀美如画,人与自然真和谐。

近年来,浙江务绿人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克难攻坚,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建设美丽浙江,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批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的务绿人也脱颖而出,成为浙江生态建设的排头兵。吴丽锋、方肇桂、刘学松、冯建卫、葛华东、余建国、潘国良等7 人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吴丽锋:为了心中的那一抹绿色

丽水是浙江绿谷、华东氧吧,森林覆盖率81.7%。丽水山绿城美, 满目苍翠,良好的生态环境离不开绿化工作者们的辛勤付出。

吴丽锋是丽水市林业局绿化和改革发展处处长。从事林业工作30 多年来,他几乎跑遍丽水的每个乡村,只为了丽水的山清水秀。他先后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省“千万工程”美丽浙江建设突出贡献个人、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先进个人、省绿化奖章、省国土绿化美化突出贡献个人等奖励,2022 年8 月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吴丽锋(右二)参加“一村万树”示范村验收

吴丽锋1991 年大学毕业后在林场等单位工作,2011 年1 月起担任丽水市林业局绿化造林处处长。作为丽水市国土绿化美化工作的具体组织者,他积极引导绿化造林从“山上为主”向“山上造林与平地绿化并重,更加注重城乡绿化”转变,在牵头开展全市国土绿化日常工作的同时,组织实施了全市林业系统“千万工程”、美丽浙江、“六边三化三美”“五水共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等行动,并兼任市“美丽林相”建设专项组副组长等职,参与丽水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2011—2019 年,全市完成造林更新107 万亩,平原绿化11 万亩,森林抚育590 万亩;“十三五”期间种植珍贵树种2117 万株,均超额完成浙江省下达的任务。从2020 年开始,丽水市推进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五年行动,三年来每年都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自2012 年开始,每年春节上班后第一天,丽水市党政军领导和机关干部都要进行义务植树活动。10年来,吴丽锋基本上就没有在春节休息过。为了给城市增添更多的绿意,他们还在每年三月植树节前后组织主题植树活动。“十三五”期间,全市组织617.2万人,义务植树2178.57万株,建立了义务植树登记卡和跟踪制度,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1.97%。

在吴丽锋与丽水务林人的共同努力下,丽水森林系列创建成果喜人。全市累计建成2 个国家森林城市、63 个国家森林乡村、3 家全国生态文化村,9 个省级森林城市、32 个省级森林城镇、131 个省级森林村庄、12 家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194 个“一村万树”示范村和1003 个推进村,9 个市级城市森林公园、961 个市级绿化示范村。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吴丽锋说:“我希望在丽水的大街小巷,每一个村庄,每一条河道边都种上树,让丽水居民开门就看到绿色,闻到花香,让丽水成为一个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秀美的诗画大花园。”

方肇桂:以义务植树推进美丽金华建设

“‘十三五’以来,金华市义务植树1872 万株,尽责率为85.9%。”方肇桂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有力推动了美丽金华建设。

方肇桂是浙江省金华市林业局绿化造林处(国土绿化和林业发展处)的负责人。在工作中,他认真履职尽责,创新形式组织群众义务植树,围绕国土绿化重点工作开展各种增绿行动,提高森林覆盖率,为美丽金华建设贡献绿色。2022年8月,方肇桂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

方肇桂(右)参加植树活动

金华市绿委办每年都会精心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从元旦上班第一天开始,义务植树活动就接连展开。全市义务植树活动围绕重点工作,城乡协同推进:结合“一村万树”活动推进乡村绿化行动,开展赠苗造林、四旁植树、补植培育和绿化片林建设;结合浙江省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推进山地、坡地、城市、乡村、通道等“五大森林”建设,实现森林覆盖率争先进位;结合浙江省新植1 亿株珍贵树种,全面提升乡村绿化美化水平,实现“藏富于山、藏富于民”;结合矿山复绿,修复森林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多年来,全市组织动员群众义务植树,参加城乡绿化美化,建设美丽金华,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全域绿化美化成绩突出。金华深入推进新植千万株珍贵树、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平原绿化、“四边三化”等增绿行动,近年来共投入绿化资金33.3 亿元,完成新造林13.15 万亩、迹地更新8.65 万亩、森林抚育62.9 万亩;新植珍贵树1321.3 万株,建设珍贵彩色森林92.3 万亩;建成“一村万树”示范村135 个、推进村1640 个。二是金义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试点推进明显。2013 年成功创建浙江省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2016 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前共有金华市、义乌市、永康市、东阳市4 个“国家森林城市”。三是浙中生态廊道建设成效显著。按照“一村一片林、一镇一林带、一县一廊道”布局,多层次、高标准打造骨干河道两岸彩色林带335多公里,彩色森林4.2 万亩,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17 处,“金彩三江、风华水岸”的浙中最美生态走廊初见成效,并入选浙江省百个民生发展创新案例。

通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金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1%。全市森林覆盖率从20 世纪80 年代初的47.50%提高到目前的61.85%,提高了14.35 个百分点;林地面积从705.75 万亩提高到1044 万亩,增加了338.25 万亩。

刘学松:倾心书写绿色人生

刘学松是浙江省建德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林木种苗、森林防火、营林造林和森林培育工作。他35年如一日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廉洁自律,是建德市国土绿化专业领域的业务骨干。今年8 月,刘学松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

“造林成功,我有贡献”。自2012 年担任营林科负责人以来,刘学松经常深入乡、镇、村指导绿化造林工作。在造林季节,他更是利用休息日下乡、下村,到农户、到基地调查和指导生产。10 年来,建德市累计完成人工更新和造林近17 万亩,超额完成浙江省新增百万亩绿化任务。目前,建德市的森林覆盖率达76.34%,林木蓄积量达1057万立方米,为成功创建全国首个气候宜居城市、浙江省森林城市和接下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德市是全国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市和全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县。刘学松作为建德市用材林产业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和绿化科室的负责人,积极组织参与规划的编制和创建实践。通过10 多年的努力,全市造林树种结构趋于合理,造林质量明显提高,城乡绿化与树种珍贵化融合。通过人工造林和定向培育方式,建德市新建各类珍贵树种基地12 万余亩,数量和质量位列浙江省前列。

作为森林系列创建的执行者,刘学松认真思考建德市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按照“一核依碧轴,彩屏牵六廊,山村皆掩映”的森林城市总体格局,做足山水文章,凸显建德山城特色。2016 年,建德市成功创建了省级森林城市。目前,全市累计建成4 个省级森林城镇、63 个省级森林村庄(一村万树示范村),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49平方米。

建德林场木兰园是我国较早建立的保存木兰科树种资源的专科收集区,是全国林业系统最大的、按属排列的木兰园。刘学松自参加工作起就参与木兰园建设,主要承担树种收集、繁殖、建园、管理、生长观测调查等工作。如今,木兰园面积扩展到近60 亩,收集木兰科树种78 个,为后人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和物种资源的利用留下了宝贵的种质资源财富。

刘学松在苗圃

冯建卫:乡村播绿的领头雁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钟埭街道大力村,有着国家级第一批绿色村庄、国家级第二批森林乡村、浙江省善治示范村、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嘉兴市绿化示范村等多张名片。2021 年,村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达到911万元。在大力村和谐优美的乡村环境背后,有着冯建卫的努力和付出。

46岁的冯建卫是大力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工作10年来,他始终从提升民生保障能力的角度高度认识村庄绿化工作,不畏艰辛,全心投入,努力当好村庄绿化的设计师。他一方面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夯实绿化业务基础;另一方面坚持把创建一流民房与建设一流生态乡村捆在一起抓,会同专家精心设计了新建、改造村庄的绿化总体规划,为建设环境优美的绿色村庄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基础性工作。2022 年8 月,冯建卫被评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

冯建卫经常利用村民大会、下村走访等机会,向村民宣传绿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各自然村制订村庄绿化规划。几年来,他走遍各个自然村,掌握了各村环境条件和绿化现状,摸索并推广了一套适合乡村的林木栽培方法。为确保种植成活率,他到栽植现场仔细查看每一棵树、每一片草坪的栽种质量,用实际行动在大力村掀起了人人参与绿化的热潮。

冯建卫(右)在察看河道环境况

冯建卫结合村里实际,组织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重点做好自留地、闲散杂地的补植补造、荒地绿化、通道绿化、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房前屋后的绿化,努力打造“绿色村”。每年3 月为大力村的“造林绿化突击月”,全村统一行动,开展 “家乡建设我增绿”主题义务植树活动,还见缝插针打造义务植树基地。

面对村庄绿化资金紧缺、技术力量薄弱的现状,冯建卫一方面积极配合街道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另一方面发动村民自力更生培育苗木。在他的推动下,大力村近年来共争取地方绿化经费近百万元;利用空闲地、自留地、房前屋后进行美化种植,每年节省苗木购置、养护费用数十万元。他在绿化经费管理上严格把关,力求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

在绿化实施过程中,冯建卫统筹全局,把好苗木调运关、苗木栽植关,确保造一株、活一株,造十株、绿一片。在大力村,绿化工作与各自然村建设评比、与小组组长考核挂钩,严格实行包栽、包活、包管理,定任务、定责任、定人的“三包四定”管理制度。如今,全村庄绿化覆盖率超过70%。全村以“一套生态水岸体系,二个农民小区,三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四个生态农业采摘园,五个农民公园”为抓手,从“河、居、路、农、绿”五方面重点完成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任务。

葛华东:情系绿化三十年 精心雕琢金山银山

“我是真心喜欢并热爱这份叠山理水、茂林修竹的事业。”葛华东说。

葛华东是华绿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绍兴市花卉协会会长、柯桥区政协委员。33年来,凭着对园林绿化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用行动书写着理想和未来,用汗水辉映着事业和人生。2022 年8 月,葛华东被评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

1989 年,葛华东自浙江省绍兴县园艺学校毕业后,就步入园林绿化行业。他从一名基地学徒做起,刻苦钻研,不断积累从业经验,逐步成为业界的行家。2004 年3 月,他创立了绍兴华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现更名华绿建设),成为公司“掌舵人”。2010年,华绿建设取得“国家城市园林绿化壹级资质”,2012年取得“绿化造林施工乙级资质”,企业先后被认定为“第四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浙江省第七批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016 年度浙江省绿道和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先进集体”。

从技术员到高工,从建造师到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葛东华从未中断过在园林绿化领域的学习和钻研。在他的带动下,公司已培养出省级优秀项目经理10 名,市、区级优秀项目经理22 名,注册国家级专利、发明等知识产权15 项。2021 年,公司年产值也由最初的几百万元发展到几亿元。

“以精立业,以质取胜是华绿创业制胜‘法宝’。”为创行业精品,建优质工程,不论是设计方案、选材施工,还是修剪造型、养护管理,葛华东总是亲临一线,与施工人员一道定方案、攻难关,时刻把好项目质量与安全关口。近年来,企业所承建的园林绿化工程先后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奖3 项,省级优质工程奖15 项,市级优质工程奖28 项。其中,“瓜渚湖景观改造二期工程”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评为“全国优秀园林绿化工程奖金奖”。2019 年,企业承建的“瓜渚湖梅园工程”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评为“科学技术奖园林工程金奖”。

葛华东在苗木基地

近年来,葛华东牵头或参与绍兴花卉、园艺、盆景等行业协会建设,团结带领广大会员树规范、促转型、当参谋、维秩序、比贡献,尽心尽力做好行业“带路人”。他积极参与并推动花卉苗木政策性保险试点落地工作。2016 年12 月,经省农险办批准,柯桥成为全省首个花卉苗木政策性保险试点地。2021 年1月,他撰写的“关于调整山区苗木生产用地的建议”得到区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快了柯桥园林绿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作为绍兴市盆景艺术协会常务副会长,2019 年11 月,葛东华牵头组织会员参加第十二届中国义乌森林产品博览会,绍兴盆景特展馆被森博会组委会授予“最佳组织奖”。2020 年7 月,在他的带领下,协会选送盆景参加了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荣获特等奖2 项、金奖2 项、银奖8 项,并被评为“浙江省参展工作先进集体”。2020 年9 月,企业冠名并成功举办了首届绍兴“华绿杯”盆景艺术展。

为更好地挖掘并发扬园林绿化文化,2016 年他在柯桥区平水镇剑灶村新建绿化苗木基地 520亩,引进多个日本樱花优良品种,并配建盆景园,免费向广大市民开放,每年3 月至4 月樱花盛开期,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赏花观景,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

余建国:为荒山披绿装的奋斗者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龙游县林场的林地时,53 岁的余建国就踏上了那条熟悉的山路。作为场长,这条崎岖的山路,他一走就走了32 年。

自1990 年踏入龙游县林场大门那天起,余建国就扎根林业一线,不辞辛劳,勇当城市“绿肺”的守护者,甘当绿色事业的奉献者,争当荒山披绿的奋斗者。

30 多年来,余建国在林场建设、林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重大课题项目研究等方面创下了一项又一项佳绩,在“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国有林场改革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的加持下,2022 年8 月,余建国被评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

30 多年前,龙游林场土地贫瘠、山势陡峭,林木资源条件匮乏,产业发展几近空白。2000 年,余建国担任林场场长后,全心全力谋划林场发展,构筑林场产业发展新模式,大刀阔斧地开展林场各项改革实践,以资源引种、种苗繁育为重心,大力发展种苗事业。多年来,在他的组织带领下,龙游县林场累计培育珍贵彩色、乡土树种900 万株,培育油茶、杉木、樱花等良种苗木500 万余株,辐射造林面积超过8 万亩。如今,曾经资源匮乏的林场已成为资源保护优先、产业发展充分、基础设施完备、美丽和谐的新型国有林场,先后被评定为“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国家彩叶树种良种基地”和“浙江省林业保障性苗圃”。

在同事眼中,余建国工作不怕苦不怕累,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每日工作12 小时以上。为保障圃地苗木质量,他坚持穿梭于田间圃地落实苗木分级工作及病虫害防治;为确保苗木的成活率,他现场检验出圃苗木质量,协调苗木出圃;为提高县域绿化率,他千方百计腾出时间,参与绿化造林工作,精心指导种植户领会种植要点,做到种一株活一株,种一片活一片。

余建国(右)在苗圃

因为总是奔波在大山里,余建国的电话总是很难打通。这也让很多联系他的人“抱怨不停”。但对于余建国来说,脚下这条山路,连接着过去,也通向着未来。

“虽然近些年林业生产技术突飞猛进,林场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想要寻找一条更适合林场发展的新路子,我们还是要积极抓‘做功’而不是抓‘唱功’,要勇于探索,挖掘更多特色新品种、新技术。”余建国说。

为了林场的持久发展,非林专业出身的余建国利用空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铆足了劲投入课题研究。他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20 多个项目及课题实施及成果登记。2017 年,余建国在“樱花品种八重红枝垂和雨情枝垂的分子特异性标记引物”的研究上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此外,他的研究成果也获得第九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第十八届、第十九届浙江省科技兴林二等奖等。

“与山林为伴,与草木为友。”30 多年来,时代在变,曾经的小余也成了老余,但余建国对绿水青山的坚守永远不变,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永远不变,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精神永远不变。

潘国良:奉献绿色 不改初心

潘国良是浙江省长兴县永绿林业发展中心的职工。1996 年刚参加工作时,他在原长兴县泗安林场工作。2002 年林场改制后,他从一名事业编制干部转变为企业员工,2004 年4 月至2021 年1 月先后被借调到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扬子鳄保护区和林业局绿化造林科,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扬子鳄保护、绿化造林等工作。

多年来,无论在哪家单位、哪个岗位工作,潘国良始终坚持扎根林业心不变的信念,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森林长兴”“美丽长兴”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奉献自己的力量。他曾荣获“森林浙江”建设工作突出贡献个人、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宣传先进个人”和县“十佳林业工作者”荣誉称号,2022 年8 月被评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

潘国良检查造林质量

潘国良积极投身长兴县国土绿化美化彩化工作,积极争取绿化造林项目,精心制订全县“四边绿化”行动实施方案和各年度推进计划。2012 年到2015年,长兴县完成“四边绿化”里程430.3 公里、面积13755 亩。他参与制订《长兴县茶园生态修复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 年)》,项目完成茶园套种珍贵彩色树种等8.42 万亩。他积极推进“一村万树”三年行动,为长兴县完成“一村万树”示范村创建34个、推进村100%全覆盖作出了贡献;精心开展新植珍贵树五年行动, 2016—2020 年全县完成新植珍贵树183.6 万株,完成珍贵树种局长示范林建设17片、面积6011亩,完成珍贵树种示范点15个、示范单位17 个,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建设任务;全面助力国土绿化美化彩化和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2020年全县完成新增百万亩造林绿化2417亩,完成率120.9%。

潘国良是一个善于钻研的人,他主动参与林业技术研究和科技推广服务工作,主持和参与完成市级以上科研项目5 项,主持和参与规划及标准制定9 项;获得浙江省科技兴林奖等5 项;参与发表学术论文等8 篇。

猜你喜欢

植树林场造林
植树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植树真快乐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植树鸟的来信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