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艺创作中材料的边界及艺术表现研究

2022-02-24翟星焜南京师范大学

艺术品鉴 2022年36期
关键词:陶艺黏土陶瓷

翟星焜(南京师范大学)

从前的陶瓷生产只为满足使用要求,随着现代技术的升级、大众需求的转变,现代陶瓷生产向艺术创作的方向转变,如今陶艺创作已成为一种艺术门类,成为大众欣赏、研究的艺术项目。互联网时代缩短了信息交流距离,也延伸了陶艺创作空间,现代陶艺正经历关键历史演变阶段,从古老向现代进发,从中国文化的承载向西方文化的交融迈进,多方转变升级的现代陶艺,势必让人耳目一新,创造更高级的视觉享受。

一、陶瓷的内涵

所谓陶瓷,是以天然黏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的各种制品。简单来说,该材料就是以物理化学理念为基础,经高温加热生产出的工艺性岩石。时间的向前,技术的升级,也革新了陶瓷生产工艺,如今的陶瓷制作在原材料选择上发生了较大变化,黏土、长石、石英这类从前必不可少的陶瓷原料,在当下甚少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特殊的原料。现代陶瓷尝试将非硅酸盐、非氧化物加入原材料之中,这也催生出了多种新型工艺。

如今部分欧美国家的专业领域已经对陶瓷有了新的定义,其被作为各种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的通称。我们也可从中看出,有关陶瓷的概念其实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某种转变,陶瓷所指范围被扩大延伸,现代陶瓷是指利用三维成键原材料,经高温煅烧最终形成的烧结体。从这一概念中,我们可以发现陶瓷与岩石存在某种联通之处,二者均经过高温、混炼、成型、煅烧等步骤,只是岩石的这些制成步骤是自然环境所赋予的,其经历地球板块运动,地层之间相互挤压、扭曲、风化等,最终形成造型奇特的岩石,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岩石的演变历程中,陶瓷工艺者也能吸取灵感,为陶瓷创作提供指引。

二、陶艺创作中材料边界

现代艺术在二十世纪被发现并在之后的时间成为艺术工作者不断尝试追逐的目标。现代艺术在材料上不再受到边界的限制,很多过去甚少被提及的材料得到重视,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对象,焕发出全新生机。西班牙前卫画家塔皮埃斯,就在材料方面展开多种尝试,他将不同类型材料混合在同一作品创作中,结果得到前所未有的艺术灵感,不同质地材料间的融合混搭,构建出一种更具艺术感的全新语义,这给艺术家在材料使用上提供了更多启发。这种启发同样适合陶瓷艺术。在过去,世界对陶瓷的认知,停留在表面光滑盈润,光洁绚丽,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陶艺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多样化的尝试更新了陶瓷定义,除实用性,表面粗糙、多孔开裂、吹弹可破这些过去属于陶瓷缺陷的特征,如今成为陶艺创作所追求的艺术效果,材料不再为理性制造服务,感性的发挥才是艺术的源泉。美国陶艺家就走出传统陶艺边界,试图创造新的东西。该名陶艺创作者通过撕扯、刮擦、按压黏土,让陶瓷形状不再规则,呈现自然属性,层层摞叠的黏土材料由于重力,不断下沉坠落,陶瓷作品细节满满,一个个独立变换的个体形成莫测律动的整体,有如细节入微的交响乐。

三、陶瓷羼和料的边界

陶瓷制作中,羼和料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其可以改良泥土的性能,使制作出的陶瓷质量更高。例如为增强黏土塑性,制作者会加入CMC 这种有机材料,为让陶瓷更好地应对冷热急变,会加入某些熟料。以上为传统陶瓷制作中羼和料的使用。进入现代陶艺时期,更多材料被列入羼和料的范围,比如应用频率极高的纤维。现代陶艺制作中,为增强塑性,降低表面收缩性,减少裂纹,会使用纤维类材料纸浆,但也由于纸浆特性,烧制完成的陶瓷表面遍布小孔,不够光滑平整。再如,将稻草、芦苇、织物、果壳、咖啡渣等有机物质放入黏土中,烧结成的陶瓷表面内容丰富,微观上不同形状的有机物在高温时的烧失会在坯体上留下复杂的孔洞,形成变幻莫测且不可预知的内部结构。胚体上的大量孔洞成为水和空气流通的途径,经过高温烧结的陶瓷胚体,其内部含有的空气、水分大量流出,形成大体量陶瓷成品。美国陶瓷艺术家鲍勃就使用上述方法制作陶瓷。在配置黏土阶段,他混入了相当一部分的稻草,最终制成的陶艺作品拥有更为宏伟大气的造型,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另外,酵母和面粉也属于羼和料范畴。陶艺家徐英就将这两种材料加入陶瓷制作中,创作出《观音土》。加入了面粉和酵母的泥料经过高温烧结,形成陶瓷制馒头、面包,形式新颖,乐趣十足。笔者在一次实验中也尝试在陶瓷泥料中加入全新材料——泡打粉,借助泡打粉中小苏打的作用,泥浆迅速发泡,并不断膨胀固化,最终泥浆出现釉化现象,没有上釉烧结的陶瓷同样拥有光滑盈润的视觉效果。除上述有机材料外,无机材料也能成为制造陶瓷的原材料。比如沙粒、碎石。该类材料经过高温加热可呈现出不同效果,或者融化、或者发泡或者成为粉末,这些性状最终体现在一件陶瓷制品上,打造肌理丰富极具变化的视觉效果,使陶瓷制品充满艺术性。石膏在传统陶瓷制作中是被杜绝的材料,因为一旦陶瓷原料中有石膏混入,经高温烧结的胚体表面会出现鼓泡现象,从而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制作出的陶瓷制品多为失败品。但如今随着工艺的进化,石膏这一材料也成为陶瓷制作原料,陶艺师NeilBrownsword展开大胆尝试,其将石膏加入黏土中,并在多次实验中确定最佳烧结温度,使加入石膏的胚体不会在煅烧中破碎,这样烧成的陶瓷具有牢固的结构,但同时在视觉上又给人松软温和的感受。

著名陶艺大师克劳迪·卡萨诺瓦斯,在陶瓷制作方面拥有独到的想象力,其总是能将意想不到的材料加入陶瓷中,打造艺术感满满的陶艺作品。这些材料经过高温熔融状态被自然地黏合在一起,层层叠叠的各种机理犹如浑厚的地球岩层,旷野被控制,泥土回到岩石刚刚诞生时的状态,神圣而庄严。经过陶艺大师的不断尝试,似乎没有什么材料是绝对不能加入陶瓷制作中的,只要经过层层实验,不发生危险事故,任何材料都可以被加入到黏土中,之后被塑性烧结成陶瓷制品。陶艺拥有更多结构与造型,在视觉上不断刷新人们对陶瓷的固有认知,使陶艺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之路。

四、现代陶艺创作中材料的具体应用

20 世纪50 年代之后,陶瓷进入全新领域,艺术性、创新性被加入陶瓷创作之中,陶艺工作者们革新创作手法,试图从更多途径去解读陶瓷,打破陶瓷固有功能与美感,为陶瓷赋予更多艺术情感,达到与观者的情感共鸣。现代陶艺迎来发展新局面。当代大众在生活形式上的转变,使其艺术审美也发生了变化,新奇甚至猎奇的,更具视觉冲击力与形象张力的事物,往往更能吸引当代大众的目光。在审美如此多元开放的今天,传统陶艺遵从的那套古典写实理论显然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散发抽象浪漫主义气息的现代艺术,并将现代艺术的艺术元素融合在陶瓷材料上,用来塑造出一种区别于传统的视觉形象,才是陶艺的未来发展之路。

(一)纤维材料

纸黏土。1898 年,法国人让·皮埃尔·博朗在一次实验中发现,瓷泥的收缩率同纸浆非常接近,因此有了将二者合二为一的想法,瓷土纸泥应运而生,其俗称“纸黏土”或“纸泥”。该复合型材料具有较多优点,如延展性强、可塑性高,使用该种材料制作的陶瓷产品不容易出现表面开裂现象,也不容易发生变形,各方面性能都优于陶土,且在艺术表现力方面更有发挥空间,经高温烧制后该材料会变成半透明状,更具工艺美术价值。纸黏土在加入陶瓷制作中,会由于纸纤维和泥浆掺入量的不同,使整体泥料展现出的硬度、强度和收缩率存在差异,拓展了陶艺创作空间。陶艺工作者可以利用该材料完成作品的修补工作,或者也可在陶艺作品表面再次粘连干燥处理的纸泥,这成为一种全新的陶艺制作手法,创新了陶艺品外观,并在注浆成型中也大有作为。意大利陶艺家PaolaParonetto 的实验性艺术基于她对自然形态的思考,运用多种类型的纸张、纸板以及纸黏土混合物,且在色彩把控上极具夸张大胆,使用多样化色彩层叠堆积在一起,展现一种强烈的视觉反差,既脆弱又牢固,既纤细又粗犷,多种极度不和谐元素组合在一起,反而呈现一种不完美的缺憾美,更具艺术深意。

(二)纤维材料的形态、肌理再现

纤维材料特有的形态与肌理,对陶瓷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现代陶艺制作中,也经常会利用到纤维材料的装饰特性。如有人将纤维制品棉、麻平铺在陶土表面,试图将上述材料的纹理留在陶土上,打造别样效果;再如,有人尝试将纤维材料作为陶艺形态的母形,也就是让制作出来的陶艺品展现出纤维材料的形态与肌理,为做到相对真实地再现,制作中需要用到翻模注浆、翻模压印、浸蘸泥浆等成型工艺。这种通过陶艺再现纤维材料形态与肌理的工艺尝试,开阔了现代陶艺创作空间,为艺术创作再添新鲜元素。

(三)金属材料

现代陶艺也将金属列入创作材料之中,这是由于金属材料具有多样化的光泽,不同类型金属具有不同的色彩与光泽。

如金银类型的金属,在色彩上更加鲜明光亮,营造雍容华贵之感;铜拥有多种物理形态,青铜、白铜、黄铜在质感与色泽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有的铜制品灵气十足,有的则厚重庄严;铁也因化学性质多变,在色泽上呈现不同特点,时而黑亮稳重,时而表面侵蚀,布满锈迹,工业感十足,还有不锈钢制品散发银白色泽,表面透亮冷冽,具有很强的未来感。金属材料除在色彩、质地上极为多样化外,还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该特性得益于金属优良的延展性。金属工艺性能的强弱差别,决定了它们在制造或加工过程中的适应能力高低。拥有理想可塑性的金属,能够根据要求不同,展现多样化的质感,进而打造多种艺术形式。

利用金属可塑特性制成的陶艺品很多,在传统的陶艺创作中加入金属元素,使整个作品散发柔美的同时,还兼具坚韧硬朗特性,金属质地的银杏叶错落有致地飘落在圆环型的陶器周围,有序中又散发飘逸灵动,但金属光泽又给飘落的叶子以力量,厚重又不失灵巧。被落叶装饰的环状青釉,将时间具象化,飘落在时间长河中的叶片,营造幽远宁静氛围,整体色调素雅淡洁,表现出创作者追求的高洁幽远的精神境界。

(四)玻璃材料

玻璃属于非晶体,自然界没有天然形成的玻璃,其是人工合成的材料。人们看到的色彩丰富的玻璃,得益于着色剂的加入。二氧化硅是玻璃材料最主要的化学组成,二氧化硅经过高温烧结,呈现形状、色彩不同的玻璃制品。这点与陶瓷极为相似。二者均要经过高温锻造,方能获得物体的形态之美。且陶瓷和玻璃的烧成温度存在交叉,这使得二者具有较大空间的熔合点,因此在陶瓷制作中加入玻璃,该创作想象成为现实。玻璃的烧制多数在真空下完成,但陶瓷烧制不是在真空中,在该环境下玻璃内部会有气泡生成,会导致融合玻璃材料的陶瓷表面发生皲裂,这种由裂纹形成的表面效果,反而散发出不完美的艺术美感,为陶艺创作提供更多发挥空间,创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的崇拜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均通过陶艺品展现出来,体现陶艺品的情感传递价值。加入玻璃的陶艺作品,名为《你们伤害了我》。创作者使用拉坯和泥板拼接的方式成型,以釉色作为主要装饰,作品内部凹处放置碎玻璃,最后通过煤气窑还原焰(1310℃)烧成。创作者试图以较为抽象的语言展开创作,更深入地钻研材料、色调、肌理与形态,多种手法融合起来,成为这份作品的语言情境,渲染故事感。该作品是以建筑形式托举起承载物,承载物内部玻璃熔化所形成的结晶,寓意着生命之源。陶瓷制品表面不平极为粗糙,再加上造型上的不规则歪扭,给人一种历经时间磨砺,深沉破碎之感,向大众传达出人类社会、自然物质受到人们思想与活动的侵蚀,而这种侵蚀最后也会作用在人们自己的创作理念身上。

(五)综合材料

在陶艺创作中,为打造更丰富的情感与视觉体验,有人将综合材料融入陶艺制作中,企图用材料的创新,拓展延伸陶艺语言,使陶艺创作拥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推动现代陶艺的长远发展。而材料上的更多尝试,也能激活创作者的艺术想象力,使其拥有更为开阔的探寻空间,在陶艺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代陶艺对于语境的思考,为当代陶艺介入公共空间的各个领域以及对于主流艺术形态的积极参与和介入、陶艺面貌的整体呈现开创了新思路。这其中,将综合材料运用到陶艺创作中,打造全新艺术氛围的作品《破碎中重生》就是很好的例子。该作品将铁皮、不锈钢融入破碎的陶瓷块之中,在结晶釉中加入金属构件,这些不同质地材料的重新组合,颠覆了传统材质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打造出类似飞行装置和动态雕塑的形态。每种材质有其独特属性,在这部作品中这些材质间的不同属性激烈碰撞融合,最后共同为一个方向服务。为更好地呈现现代陶艺制品,创作者一方面要有较高的艺术追求、深刻的情感思想,更要对不同材质了然于胸,使其成为艺术语言,装饰陶艺制品。在运用综合材料时,创作者首先要明确主题,寻找各种材料的融合点,将每种材料的特质发挥出来,成为作品的闪光点。为做到这一点,创作者应掌握各种材料的功能特性,寻找融合不同材质的方法。这种综合材料在陶艺创作中的运用难度极高,要求艺术创作者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过硬的专业素养,在更多尝试中找到最合适的融合方法。

五、结语

总之,现代陶艺在功能性上发生较大转变,实用性已经无法成为界定陶瓷制品的唯一属性,观赏性、艺术性成为现代陶艺发展中所要追求的目标。金属制品、纤维材料、玻璃材料以及综合材料的加入,丰富了陶艺造型,让陶艺拥有更加多样化的语言表达形式,更加鲜活,更具抽象艺术美感的现代陶艺,在满足大众审美要求的同时,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让更具个性化的陶艺创作走进大众视野,成为主流艺术门类。

猜你喜欢

陶艺黏土陶瓷
不一般的黏土插画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黏土多肉植物
报纸“黏土”等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