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民族服饰文化遗产的传承策略

2022-02-24李美涛国家民委民族美术创意创新研究中心

艺术品鉴 2022年36期
关键词:民族服饰服饰文化服饰

李美涛(国家民委民族美术创意创新研究中心)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不同地区的人们都会经历不同的生活境遇,既有对社会变化的持续适应,又有对自身形象的再次塑造。可见,审美观念构成了特定地区人们适应新时代的重要决定因素,其往往可以体现在民族服饰方面,可以说服饰是向外界展示民族形象的最直接的符号。

纵观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全球化所带来的多元服饰文化让人们的穿着选择更加灵活,甚至一度在摒弃了本民族原有的服饰样式。

正因此,民族传统服饰文化越来越没有存在感,有的制作方式也濒临失传,若不及时进行保护,民族服饰文化元素则会陷入消失的境地。

在本文中,主要对民族服饰文化遗产进行深入讨论,旨在提升传承民族服饰文化遗产的有效路径,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贡献。

一、民族服饰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

大千世界,民族类型众多,所有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生活方式,尤其是绝大多数民族都拥有自身独有的服饰样式。对于民族服饰而言,其突出的功能在于遮体挡风御寒,但它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本民族的生活特色,可以说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即民族服饰是很多民族的“族徽”。如今,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以往不出远门的各少数民族也开始追求新的生活,纷纷涌入大城市。众所周知,游子们漂泊在外,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寻求帮助的方式很多,除了亲友,就是老乡,而服饰则是认识本民族人群的最佳路径。从这方面来看,民族服饰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让远在他乡异地的人们迅速找到老乡,进而相互帮助,共同奋斗。

(二)民族节日穿戴习惯的所需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除了汉族以外,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也非常多,且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毫无疑问,每当遇到节日活动,人们都会以隆重的方式来对待,特别是要穿着得当,符合节日活动的基本要求。在民族节日活动上,人们以欢娱的方式来庆祝民俗活动,以便带来好福气和愉快的心情。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当日穿着的服饰也要具有象征意义,比如吉祥、幸福等,否则就失去了节日的意义。一般来说,在许多少数民族的服饰上,都会绣上各类图案,有的彰显本民族对于生活的热爱,有的彰显着本民族对于幸福生活的无比期盼,有的则彰显着本民族的审美倾向,等等。民族服饰都是一些民族节日活动开展的重要道具,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要穿着指定的民族服饰,这种以节日活动为主的穿戴习惯是人们生活的所需,缺一不可缺少。

图1 侗族节日(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三)有效应对当地气候的变化

众所周知,服饰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保暖,越是寒冷的地区,人们的服饰被设计得越严实,目的是应对寒冷的袭击。就我国西藏地区而言,海拔高度极高,周围不是高山,就是大草原、沙漠等,这里的人们在冬季必须经受严寒的岁月。因此,藏族人民的日常服饰一般被设计为袍子,缝隙很少,这样才能将人们裹得严严实实,不易被冷风侵害。当然,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也存在此类设计意图,除了体现出华丽美观以外,为有效应对当地气候的变化,民族服饰各具特色,这也是民族服饰质地、材料、色彩等各不相同的主要原因。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流行的服饰样式层出不穷,融入城市的人们,开始追求新颖的服饰款式,而忘记了本民族原有的服饰文化,慢慢走向缺乏民族意识的境地。

二、民族服饰的色彩特征

(一)民族中的色彩寓意性

对于每一个民族而言,都有属于自己本质上的特点,比如语言就能体现出一个人是哪个民族的成员。事实上,各个民族在衣着方面也往往会与众不同,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的服饰,样式十分独特,其民族服饰也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一定的民族性。例如回族是较为常见的少数民族之一,已婚女性都头戴黑色头巾,已婚男性头戴黑色或白色圆帽;藏族男女穿着深红的袍子;仫佬族的老年妇女常常用青色的布来裹头,同时用精美的围裙扎着腰部;等等。可见,通过外表的着装打扮,外面的人基本上可以一眼识别出对方属于哪个民族,民族服装也会让本民族成员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自我认同。

(二)款式中的色彩地域性

从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居住环境来看,他们不是地处寒冷地带,就是处于地形复杂的山沟,以至于他们的服饰都代表了一定的地域色彩。例如藏族人的帽子样式很多,而其质地也不单一,特别是礼帽,是男女夏季常戴的一种帽子,可以遮阳、防雨、防寒,正好可以与他们居住的寒冷气候条件相吻合。再比如,“哈达”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人穿戴的服饰,都会清楚地向外界显示出藏族生活的地域性特征,这些民族服饰几乎成了藏族民族的标志性符号,其与藏族人民的封闭式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三)造型中的色彩艺术性

民族服饰既是一个民族生活实践的反映,也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其中的造型中的色彩艺术性不可忽视。大体上讲,每一种服饰都有自己的造型,还有所需的材质和色彩,甚至会附上各种各样的图案和花纹,这些不同颜色图案所构成的花纹要素形成了民族服饰的艺术性。我国苗族就是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其造型中的色彩艺术性特点十分鲜明,并至今仍然保持着民间的传统服饰制作工艺技术,其材料的染织艺术性极为突出。例如,苗族的服饰造型基本上采用了“线描式”“近乎线描式”“单线纹样轮廓”等艺术构思方法。在色彩的运用中,苗族服饰喜欢色彩与色彩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要求最终的着色达到“浓郁”或“厚重”的艳丽感。例如苗红和湛蓝,银色与臧黑色,正因为如此,苗族服饰的一般都比较华丽,具有整体感,集中体现了其艺术性的特点。

三、新时期民族服饰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必要性

(一)向外界传播民族历史文化

事实上,服饰文化遗产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本民族的穿着形式。大体上讲,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件衣服,看得见,也摸得着,可是其中蕴含的文化意蕴却鲜有人清楚,若不将这种以服饰为依托的民族历史文化传播开来,后续难以体现出民族服饰文化遗产存在的意义,也不易引起本民族的内心自豪感。现阶段,我国对于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国家从多个角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并且通过文化产业进行传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此,将民族服饰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进行融合,必然会让外界更好地了解民族历史文化,让丰富的民族服饰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资源得到同步发展。

(二)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将民族服饰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进行融合,一个最为有效的结果就是可以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真正达到以旅游来愉悦身心的目的。对于外来参观者而言,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进行游历,无论去哪儿游玩,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散心或增长见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如果一个景点只有单纯的风景,则只会让人们看到单调的自然风光,很难获得一定的人文知识;如果一个景点只陈列一定的民族服饰文化遗产,可以增长人们的见识,但感受不到此地的趣味性。可见,只有将民族服饰文化遗产与自然风景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确保人们感受到所到之地的“美”。

(三)为人们带来体验式的民族文化产品

当今社会,游历的人基本上都喜欢体验景区的陈列品,然后将美好的照片发布到网上,以示自己的经历。与其他历史文化遗产不同,民族服饰文化遗产可以被用来体验,也就是人们可以观赏,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服饰进行试穿。当然,还有人也会花钱买下样本,拿回自己的家乡进行制作,送给更多的亲朋好友,进而在不知不觉中将某一地区民族服饰文化传播开来。

可见,将民族服饰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进行相融合,可以为人们带来体验式的民族文化产品,确保人们深刻地体会到民族地区人民的服饰文化。因为不同的民族服饰都采用不同的质地、色彩、款式、刺绣工艺、缝制工艺等制作而成,工艺流程都十分复杂,无不彰显了民族地区民众的智慧。

四、民族服饰文化遗产的传承举措

(一)打造民族服饰遗产文化圈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民族服饰遗产文化圈”也开始崭露头角,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活力。在这种情况下,民族服饰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将取得较好的发展,要加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是确保人们体验的“原汁原味”,最大限度地挖掘原始的民族服饰,保持最原始的民族服饰样貌,这样才能让人们的感官体验达到最大化,坚决杜绝一切伪造的民族服饰。二是将不同地区的民族服饰文化遗产联合起来,实现多个民族服饰文化的整合展演,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相互了解对方的服饰文化。大体上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服饰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打造一个优质的民族服饰遗产文化圈,这样就能将民族本身所具有的情感、生产、生活等元素展示出来,以供人们更好地了解民族服饰。

(二)“线上+线下”融合的推广活动

在互联网时代,不管是民族服饰文化遗产的宣传,还是民族地区景区的宣传,都不可能依靠单纯的线下活动,还要做好线上推广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宣传目标。所以,促进民族服饰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实施科学的“线上+线下”融合推广活动,确保民族服饰文化遗产与当地景观资源相互映衬,共同吸引五湖四海参观者的眼球。一方面,在网上推广平台上,上传一些真实的民族服饰生存空间场景,配上精美的背景,使人们对画面产生一种强烈的参与感,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人们对线下民族地区服饰文化遗产的信任度。另一方面,在线下的民族地区景区中,景区工作人员可以向人们介绍线上的优惠活动,在优惠活动中附上民族服饰文化遗产的图片,以供人们欣赏,增强其对民族服饰文化遗产的初步认识,吸引其在景点寻找民族服饰,以探个究竟,如此必然会使人们产生进一步了解民族服饰文化遗产的意愿。

(三)共享数字化的民族服饰资源

当今社会,高科技主导着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为各个行业的资源共享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服饰文化遗产,应当采用以数字化为主的资源共享模式,即实现“三馆数字”服饰文化遗产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机制。所谓“三馆”,这里主要指图书馆、博物馆、民俗馆,均为记录、收藏、展览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能让民族服饰文化以多样化的渠道走出去,再以多样化的渠道吸引各类人们。在共享民族服饰资源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一站式检索信息的便捷性,让人们迅速搜索到民族地区景点及其民族服饰的独特性。当然,在模块设置方面,还要精心地做好分类工作,将不同的民族服饰特色区别开来,给人们带来方便,防止审美疲劳感的产生,最大限度地让人们轻松地搜索信息,快乐地憧憬美景和民族服饰。

五、结束语

总之,保护和传承民族服饰文化是增强中华民族自信的重要内容,只有民族服饰文化得以代代传承,才能激起本民族的自我认同感。在新的时代下,传承民族服饰文化的方式很多,但也要注重效率,尤其是要巩固民族服饰文化在广大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如今,文化产业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几乎各个民族地区都兴起了“文化+民族服饰”的活动,为游览带来了新颖的体验。当然,在文化产业建设活动中,若能引入欣赏性强的民族服饰,吸引人们积极试穿各种各样的民族服饰,刺激他们的身体感官,不仅可以提升他们对景观的满意度,而且可以增强他们对于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了解。所以,民族地区政府一定要做好民族服饰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实现文化产业与民族服饰文化的共同发展,才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对自身文化的重视,进而开辟出具有鲜明的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新生活。

猜你喜欢

民族服饰服饰文化服饰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雪人的服饰
传统茶元素与民族服饰设计的融合探讨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