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圣陶的长寿之道

2022-02-24向南

人人健康 2022年27期
关键词:叶圣陶

■向南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的一生对于中国的教育和文学的发展贡献巨大。

叶圣陶出生于1894 年,少年时一路见证了清廷的内忧外患、风雨飘摇。12 岁那年,他拖着长辫子告别私塾,放下八股,一头扎进新知识的世界,开始关心国运,思考救国之路。1912 年,从草桥中学毕业的他心怀“立国之本、首在教育”的愿望,投入了教师的职业。受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他同茅盾(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后来又出任商务会馆编辑,主编过《小说月报》《妇女杂志》《中学生》等刊物。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等职,关注语文教学,1950 年以后的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最初便是由他为主设计筹划的。直到如今,孩子们仍能在课本里读到他写的儿歌《小小的船》、散文《爬山虎的脚》、童话《稻草人》……

叶圣陶一生中经历了不少坎坷磨难,但却始终保持着身心的健康,即便到了耄耋之年,依旧思维清晰,精神矍铄。他也曾经对自己的健康表示满意:“我的血压总是受到大夫的赞许,高压低压距离适当,而且与年龄适合。透视、验耳朵挤出的血、做心电图,都说没问题。”“按脉搏,总在67~74 次/分。每天早上测一回体温,总在36℃~36.3℃。”

1988 年2 月16 日,叶圣陶在北京逝世。在人生旅途上走过了94 个春秋后,他也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的养生经验。

生活规律

许多作家写作喜欢“开夜车”,但叶圣陶先生是坚决不熬夜的,而且生活非常规律。他每日坚持早睡早起,每晚8 点半入睡,早上5 点起床,中午1 个小时的午睡,十分注意劳逸结合、规律作息。一日三餐分别是在7 点、12 点、18 点,如此几十年如一日,很少变化。每天坚持上午读书写作,下午沐浴休息。自17 岁以后他还坚持每天都写日记,如果哪一天没有写就觉得这一天白过。工作之余,他也会适当安排一些娱乐项目缓解疲劳,或是听听广播和音乐,或是欣赏电影和戏剧,又或是约上三两个好友郊游小聚。

饮食有节

据叶圣陶先生自述,他从小就不甚健壮,几十年来留下的照片,“没有一张够得上用‘壮’字、‘健’字形容的”。据他说是因为“饭量一向很小,吃了一碗再添是少有的事”。年过八旬之后,他每餐只能吃一两主食,但他自己觉得再多吃就会不舒服,“何况各种菜肴同样有营养”,所以坚持少吃为佳。

也许是江南人的原因,叶圣陶从小喝惯了绿茶,而且天天喝,80 多年没有间断过。有人问他身体好是不是跟喝茶有关?他半开玩笑地说:“我们这些长期喝茶的人,大概肚子里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茶锈,癌细胞长不上去,毒瘤挂不住。”

此外,叶圣陶还十分好酒,却饮而不贪。他有自己的一套喝酒原则,一是主张少喝勤喝,慢慢喝,以微醺为最大限度,二是不喝烈性酒,多以家乡的黄酒、红葡萄酒为主。所以他基本上没有喝醉的时候。

勤于工作

新中国成立前,有好几所大学聘叶圣陶当教授,可他最终选择的是当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即使当上了出版总署副署长和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写稿、看稿,把生命“碎割在给人改稿子、看稿子、编书、校字”这些事情上。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当编辑不如当大学教授或当官名气大,但叶圣陶并不这么看。他认为编辑面对的不仅仅是幼稚的未成熟学童,也面向“研究科学的、文学的乃至一切学问”的专家学者,面向“经商的做工的乃至经营一切事业的”国民,这就要求“我们的编辑者都是富有经验的教育家和精通各种科学的学者”“时代是刻刻趋新的,学问之海的容量是刻刻扩大的。要永久站在时代的前列,要探测深广的学海”。编纂出精美的书刊,奉献纯正的“精神食粮”,成为“追踪时代、探测学海的引导者”。

他又说:“做出版工作的人就是长寿。”做编辑工作时,只要一稿在手,一管在握,不管上班下班,无论平日节假,不计在职离退,孜孜 ,兢兢业业,一字未安,废寝忘食,心无旁骛,世俗杂念难以侵入。每有所成,就有精神上的充实感、思想上的净化感、事业上的成就感、生活上的脱俗感,无比愉悦,自然长寿。

平淡生活

叶圣陶久居繁华的都市,先是上海,后是北京,却一直保持着乡居的习惯。留的是传统的光头,穿的是家制的布鞋布衣,而且多是中式的。院子里稍有空地,他便种满花木,苏州青石弄旧居多有花树、果树,北京东四八条里多是仙人掌之类,他最引以为豪的是庭间一树海棠。每至春末夏初,花事繁茂,他总要打电话请俞平伯、谢冰心等老朋友来共赏。他也有一些小爱好,从幼时起便喜欢写篆字、刻图章、听昆曲,到后来又喜欢吹笛,甚至能按照工尺谱奏一曲“八阳”。他总是按着心以为然的方式,过着东方式、平民化的生活。他不向别人推荐自己的生活方式,也绝不随俗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心胸开阔

叶圣陶喜欢广交朋友,对任何人都能坦诚相待。在他的日记中,从未有对某个人某件事的恶言詈辞,与人交谈时,他也总是做一个平易近人的倾听者,从不争强好胜,与人针锋相对。若是有人去他家做客,他必然会不断道谢并亲自送客出门,至晚年不能起床时也会拱手作揖道谢。有人说:“无论何时看到他,内心总是平和的、安宁的。”朱自清更是称赞:“他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有一次,朱自清不小心将他辛辛苦苦保存的《晨报》副张遗失了,他发现这件事时也只是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人们常说,“养生”贵在“养心”。心胸开阔,保持乐观的心态,或许就是叶圣陶高寿无疾的关键。

猜你喜欢

叶圣陶
我和叶圣陶先生游双龙洞
霜的工作
叶圣陶教育名录
37字小诗 20年酝酿
37字小诗 20年酝酿
燕子,住下吧
叶圣陶的长寿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