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2-03-06贾惠雯陈梅通讯作者魏红艳林杨

人人健康 2022年27期
关键词:瓣膜病瓣膜置换术

贾惠雯 陈梅 通讯作者 魏红艳 林杨

(1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0;2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0)

瓣膜性心脏病也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为2.5%~3.2%,其中超过75 岁的老年人瓣膜性心脏病发病率高达13.3%。近年来,随着心脏瓣膜病研究的进展,人们对老年瓣膜性心脏病的临床认识亦日益深入[1]。心脏瓣膜置换术是通过应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受损的心脏瓣膜来恢复心脏瓣膜的正常功能的手术方式。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失眠症状的发生率高[2],失眠严重会在短时间内降低机体抵抗力,使患者无法尽早康复,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力衰竭,让预后受到严重影响。

本文通过综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状况及与影响失眠因素分析有关的国内研究工作现状,并针对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展开了分析比较,提出一系列改进建议,以期可为临床提高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提供科学实用的方法。

1 心脏瓣膜置换术概念及流行病学特征

1.1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概念

瓣膜性心脏病(VHD)主要是指由各种原因所直接导致引起的单个或多个心脏瓣膜功能和生理结构异常,导致心脏瓣口先天性严重狭窄性畸形和/或其他瓣膜关闭不全的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是能够有效解决瓣膜异位和病变的一种根本医疗手段,是通过应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受损的心脏瓣膜来恢复心脏瓣膜的正常功能的手术方式。

1.2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流行病学特征

在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以退行性的心脏瓣膜病为主,发病率为3%~4%。而近几年在发展中国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在慢慢减少,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在连年增加,目前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为2%~3%[3-4],最新调查研究我国大约有250 万人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5]。

2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现状

2.1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治疗措施现状

(1)术后镇痛。

由流行病学资料可知,在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睡眠质量方面,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伤口与剧烈肌肉疼痛[6]。

为了让患者术后夜间的低睡眠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很多临床医生会采用部分作用机制相同的麻醉镇痛药物或是麻醉方法。包括甾体化学类解热抗炎药物、环已氧化酶-2 受体抑制剂、非甾体激素类阵痛抗炎药物以及非特异性阿片类的药物等,都是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消炎镇痛性药物。

(2)镇静安眠药物的应用。

现代医学在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顽固性睡眠障碍患者方面,以镇静催眠为主,所使用的药物主要有苯二氮类和非苯二氮类两类。其中前者以阿普唑仑、咪达唑仑和地西泮等临床常用药为主,虽然口服这一类型的药物能够让人体总的睡眠时间延长,入睡时间缩短,但却将快波与慢波睡眠减少了,所以其实并未从根本上让患者的总睡眠得到改善。且应用此类药物也极易有各种不良反应以及严重并发症出现,长时间减量再用还会导致药物依赖性与戒断等出现。而后者则以唑吡坦等药物为主,由于这一类型的药物具有非常高的受体选择性能力,因而患者入睡往往非常快,且也显著延长了睡眠深度持续的时间,深睡眠增加明显。

2.2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措施现状

陈旭芬[7]等以78 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和连续性护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睡眠质量很好、还行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了连续性的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及生命质量。刘思含[8]以奥马哈理论为框架制定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模式,通过干预研究发现,基于奥马哈理论的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

3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

3.1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现状

机体生命过程中,最基本的一项需求就是睡眠。其作为一项辅助手段有助于人体恢复健康,同时其也属于生理现象的一种,是人类维持生命所必需的[9]。对大部分住院患者来说,其最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失眠,这一临床症状也是除疼痛外发生概率最高的。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95%的患者在接受瓣膜置换手术后都会出现失眠的情况[10]。

现阶段,临床上难度比较大的一类手术就是体外再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主要将患者病变的瓣膜以人工瓣膜置换,从而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促进其预后生命质量的提升。在手术过程中,为了将心肌阻断时间减少,让缺血性损伤减轻,临床主要采取的方式为体外循环保护。

但经过调查发现,很多患者在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均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就包括睡眠障碍。

3.2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现状

(1)疼痛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睡眠质量互为因果关系。

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证实,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之所以术后睡眠质量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术区疼痛。

聂海英等[10]研究发现,在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恢复的诸多因素中,最突出的一项就是因疼痛而导致的睡眠障碍,其占比接近90%。受术后疼痛影响,患者出现睡眠障碍,但同时其对局部疼痛变化的敏感性又增加了,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另外,国内大样本量研究也证实[11],睡眠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取决于疼痛的敏感性减低。可以说,疼痛的敏感性直接关系到失眠发生的频率、剧烈程度,同时也与入眠时间的潜伏期和睡眠时间效率有非常大的关系。

由此能够看出,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差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术后疼痛。对此,我们可利用减轻患者痛感的方式来对其术后睡眠质量予以改善,或者通过将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提高的方式来使之术后疼痛程度减轻。

(2)焦虑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差的原因也是其结果。

由于生理病理状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再加上考虑到家庭经济以及担心术后康复质量,所以很多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后都会出现比较大的心理情绪波动。在此情况下,其必然会出现睡眠质量差的问题,包括入睡困难、醒后难以入睡等。而如果患者术后睡眠质量降低比较明显,又会引发恐惧焦虑情绪,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使之术后机体康复受到影响。王道阳[12]等经研究证实,在衡量焦虑严重程度方面,睡眠质量好坏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指标。而睡眠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抑郁、焦虑等情绪。

在意识到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后,我们就可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展开心理护理,从而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尽可能避免术后出现不良预期的负性情绪,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的睡眠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3)其他影响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因素。

被动的睡眠体位、管道位置的限制、担心管道突然松脱导致的紧张的心理压力、使用某些利尿药物等引起部分患者出现睡眠中断,表现为难以保持足够时间的睡眠,醒后难以再睡从而导致总的睡眠时间缩短。手术时间长、术后使用镇静药物等使得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睡眠形态紊乱,症状表现为日间功能障碍,夜间难以入睡,从而直接导致了催眠阵痛药物的重复使用次数及服用频率高于其他住院患者[13]。

综上所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存在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睡后易醒、醒后又难以入睡等睡眠障碍。

但是随着我们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日渐提高,睡眠障碍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采取一些特殊的护理方式,如:延续护理、建立亲密关系等。因此,如果想在患者的睡眠质量方面有所改善,今后护理人员应着手制定更加个性化、科学化的临床护理方案,以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焦虑,从而改善患者的状态,以期改善睡眠质量。

猜你喜欢

瓣膜病瓣膜置换术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反肩置换术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
CHA2DS2-VASc评分在非瓣膜性房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