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及对策——基于福建省七所高校的实证调查
2022-02-24李翔
李 翔
新时代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及对策——基于福建省七所高校的实证调查
李 翔
[集美大学]
本研究选取福建省七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抽样调查对象,进行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安全意识总体情况较好,但呈现出各领域教育成效不平衡、应急处置能力有待增强、性别和专业类别差异需要关注、两类群体应引起重视等问题和特点。高校可以通过更新工作理念、强化安全育人、加强统筹安排、注意全面协调、发挥党员作用、开展朋辈教育、坚持创新思维、丰富教育载体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
大学生;安全意识;新时代;实证调查
一、引言
新形势下,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开放程度日渐提升,大学生面临更多安全风险。如何更好地保障大学生在校安全已成为学校、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以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保障。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性,才会在行动中体现出来。因此,增强安全意识是破解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关键。[1]
学者多从生产领域、心理学或哲学角度对安全意识进行探究。根据已有理论成果,笔者认为大学生安全意识是指,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自身行为进行有意识调节,从而使自己或他人免受伤害的一种心理状态和能力水平,可以通过防范认知、行为习惯和应急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在已有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的实证调查中,测量方向较多局限于特定领域,比如政治安全、网络安全、消防交通安全等,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较难评估总体水平。本文立足日常工作经验,结合文献研究和访谈大学生代表等方式,从防范认知、行为习惯、应急能力三个维度出发,设计“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调查问卷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希望全面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并针对调查结果,为高校强化大学生安全意识提供意见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选取福建省具有代表性的七所本科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通过问卷调查系统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3479份。调查对象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等各年级学生,其中:男生占61.4%,女生占38.6%;低年级(大一、大二)占62.6%,高年级(大三、大四、研究生)占37.4%;党员占5.6%,共青团员占86.3%,群众及民主党派占8.1%;生源地是农村的占66.1%,是城市的占33.9%;专业类别为文史类的占36.4%,为理工类的占63.6%;独生子女占30.1%,非独生子女占69.9%。
(二)问卷布局
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包括性别、年级、政治面貌、生源地、专业类别、独生与否等。第二部分从防范认知、行为习惯、应急能力三个维度出发,结构化定量研究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通过两个方面确定题项,一是参考已有相关问卷,二是与十八名各年级在校大学生代表进行深入访谈,收集他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典型安全类相关问题。对收集到的题项进行分析整理和优化归类,确定每个维度包含七个题项,分别体现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卫生、防盗防骗、网络安全、心理健康、政治安全等七个领域内容。使用5点李克特等级量表问答法,每一题项分别陈述一种应具备的正确思想态度或行为能力,设置“完全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完全符合”五个选项,分别赋值1-5分。每个维度的总分体现被调查者在该维度安全意识的 总体水平,分值越高代表水平越高。第三部分主要考察大学生对高校安全意识教育现状的评价,并设置开放式问题,让被调查者提出相关意见建议,为研究起到补充说明作用。
三、调查结果
采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处理收集到的数据,并进行总体情况统计和差异性分析,描述大学生安全意识总体情况和在不同人口统计特征方面的差异性,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得出调查结果。
(一)信效度分析
经信度分析(可靠性测试),本调查问卷整体与各维度一致性系数α值介于0.8—0. 9之间,均高于0.6,说明本问卷整体信度值和各维度信度值都较高,可以较好考察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利用KMO值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方法测量结构效度,得出KMO值高出0.9,且巴特利球形检验P值小于0.01,表示量表数据效度很好,具有较强代表性,见表1。
表1 问卷效度分析
(二)基本情况
根据表2,大学生安全意识“防范认知、行为习惯、应急能力”各维度均值大小依次为3.852、4.049、3.816,“行为习惯”优于“防范认知”,“防范认知”优于“应急能力”。
表2 总体情况统计表
根据表3,在防范认知维度,有三个题项均值低于所属维度,低于均值较多的题项是“您
表3 单题项均值低于维度均值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会关注疏散路线和灭火器存放位置”和“您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会定期升级防病毒系统”。
在行为习惯维度,有三个题项均值低于所属维度,低于均值较多的题项是“您从未在路边摊或有卫生安全隐患的店中用餐”和“您从未在网络世界中向陌生人透露个人真实信息”。在应急能力维度,有两个题项均值低于所属维度,低于均值较多的题项是“您买到过期食品时,会采用合法手段与商家交涉或向监管部门投诉”。
(三)差异性分析
为了研究人口统计特征在各维度是否存在明显差异,根据统计学规定,对有两个比较项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生源地、专业类别、独生与否),对有两个以上比较项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年级、政治面貌)。在显著性水平为0.05下,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P值大于0.05,说明人口统计特征在该维度上不存在明显差异。
表4 人口统计特征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各维度影响差异性分析
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在防范意识维度,农村生源显著低于城镇生源大学生,党员显著高于民主党派、共青团员和群众;在安全行为维度,男性显著低于女性,农村生源显著低于城镇生源大学生,理工类显著低于文史类学生;在应急能力维度,女性显著低于男性,农村生源显著低于城镇生源,独生子女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
(四)安全意识教育现状评价
大学生对当前高校安全意识教育现状评价均值是3.873。分别有30.63%和31.12%的学生认为盲从心理和散漫心理最不利于强化自身安全意识。大学生获取安全信息最多的渠道依次是网络、课堂(含第二课堂)、家庭,分别有85.37%、70.4%、70.6%的大学生勾选。在提出意见建议的开放式问题中,大学生提及最多的分别是加强实践动手和应急演练环节、丰富实践活动环节、在讲座中多体现具体案例、更好发挥网络作用等。
四、讨论分析
通过对基本情况描述和差异性分析,可以得出,大学生安全意识总体情况较好,同时呈现以下问题和特点。
(一)各领域教育成效不平衡
根据问卷设计,三个维度均包含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卫生、防盗防骗、网络安全、心理健康、政治安全等七个领域问题。从统计结果来看, 网络安全和饮食卫生领域在两个维度的题项均值均低于所属维度均值较多。说明这两个领域是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短板,教育理念和手段存在脱节情况。一方面,出于惯性,倾向于传统领域安全意识教育,如交通消防、心理健康、防盗防骗等。伴随校园内外形势变化,政治安全领域也得到充分重视;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问题已日渐突出。校园周边存在较多无保障饮食摊点,大学生叫外卖现象也日渐频繁,这些新问题新情况还未得到充分重视。
(二)应急处置能力有待增强
调查发现,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总体偏弱,与安全防范认知、安全行为习惯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面对侵害自身财产安全、人身安全的行为时,大学生缺乏应有的维权意识和应对技巧,普遍存在听之任之、盲目从众的心理。一方面,从整体环境来看,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仍主要侧重于安全知识教育,应急处置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力度和师资都较为薄弱;另一方面,当今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依赖性较强,独立思考和妥善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心理和身体发育程度不同步。安全意识教育应加强应急能力培养,帮助大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懂得如何保护自身安全以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性别和专业类别差异需要关注
调查发现,性别和专业类别反映在行为习惯和应急能力维度上,出现较大差别。一方面,行为习惯是检验大学生看待安全问题的思想态度是否正 确的直接标准,女生或文史类学生明显好于男生或理工类学生。另一方面,男生应急能力明显好于女生。这两项明显反差深刻反映出女生或文史类学生在行动上更为审慎、理性,而男生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较强的特点。
(四)两类群体应引起重视
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因素有关。在各维度差异性分析中,农村籍大学生各维度均值均显著低于城镇籍大学生,说明农村籍大学生安全意识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这与农村环境下社会公共安全教育较为缺乏有关,需要引起特别关注。同时,在防范认知维度,党员大学生明显优于共青团员、群众等,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大学生安全意识方面的具体体现,可以考虑进一步发挥党员在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中的带动作用。
五、对策建议
基于调查统计和研究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几点优化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工作理念,强化安全育人
明确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是高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将安全育人工作有机融合到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去。[2]一方面,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大学生所面对的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变化发展。要转变安全教育观念,以适应形势变换需要。另一方面,要聚焦学生,坚持以人为本,及时抓早抓小,多关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同时,要聚焦课堂,积极探索将安全意识教育内容系统全面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渠道,发挥好课堂主渠道作用,实现“教”与“育”的贯通。
(二)加强统筹安排,注意全面协调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具体到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方面,要分出轻重缓急,注意薄弱环节和重点任务,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做到“打鼓打到重心处、工作抓到要害上”。一方面,要从均值低于所属维度的八个题项出发,进一步做好全要素安全教育,增强对网络安全和饮食卫生领域的关注度,同时,坚持知识和技能并重,强化应急能力培养。另一方面,突出农村籍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对男性和理工类学生要多进行“知行合一”教育。[3]
(三)发挥党员作用,开展朋辈教育
在防范认知方面,党员均值明显优于其他学生,是党员先锋作用的具体体现。要深刻理解“党领导一切”深刻内涵,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对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作用。一方面,结合支部立项、党建课题,积极打造以安全意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品牌项目,在学生党支部中营造安全文化,并通过党建带团建等工作机制,将教育效果进一步向其他大学生延伸。另一方面,要利用好学生党员来自学生、了解学生的特点,切实走好群众路线,积极引导学生党员在教育引领、信息收集、密切联系等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增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四)坚持创新思维,丰富教育载体
凸显网络元素和加强实践环节是大学生提出意见建议最多的方面。要注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新需求。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好新媒体教育引导作用,结合当前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契机,打通保卫部门和学工部门、各二级学院的信息互通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在“互联网+大数据”基础上的工作新格局,为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提供“全景”数据支撑。另一方面,要努力避免“吹哨集合、讲评解散”的传统演练模式,可以通过邀请专业人员进校或利用现代模拟技术等 方式,进一步丰富演练形式,突出实践动手特点。同时,可以通过依托各二级学院或学生社团,积极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学生的安全教育活动或组织大学生志愿消防队、校园安全知识义务宣传队等形 式,引导大学生参与到校园安全管理中来,形成工作合力。
[1]黄颖娜.地方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5(08):115-116.
[2]任玉辉,秦跃平.借助传播视角,提升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J].中国高等教育,2017(13):73-74.
[3]李留银.新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路径初探[J].菏泽学院学报,2018(04):117-118.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安全防控体系建构研究(2019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批准号JSZ19053)
(责任编辑:赵永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