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落实与实践
——以山西境内的“群英会”为例

2022-02-24闫震宇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群英模范根据地

闫震宇

(河北大学 历史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群众路线一直以来被中国共产党视为根本的政治路线与组织路线,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得以取胜的重要法宝,正如刘少奇所说:“我们党的一切组织与一切工作必须密切地与群众相结合。”(1)《论党》(1945年5月14日),《刘少奇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2页。这种由苏俄传授而来,并结合中国革命而形成独具自身特色的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共在农村开展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尤其在抗战时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群众工作,中共在乡村地区汲取大量人力与物力资源的同时,也树立了基层民众对于革命政权的认同感。目前学界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群众工作的研究大部分侧重于从宏观层面进行总结性概括。(2)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中央南方局群众工作》,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刘美丽:《中共南方局群众工作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08年;侯晋雄:《中共中央南方局群众工作的实践经验与历史功绩》,《党的文献》,2019年第1期;杨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工作》,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13年;周春燕:《华中抗日根据地群众工作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此类研究对了解中共群众工作的整体情况无疑具有重大作用,但缺乏对于基层具体实践的关注,所以本文将通过研究抗战时期中共在山西境内各革命根据地举办的群英会,探讨群众路线理论以及群众工作在农村的实际运作情况,并以此进一步窥探,中共在革命年代如何将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相结合,进而取得革命的胜利。

一、从群众中来:选举产生的群英

群英会,顾名思义就是选举劳动英雄的大会。抗战时期的群英会最早发端于陕甘宁边区。由于边区内部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以及南京政府的经济封锁,使得陕甘宁边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与政治危机。1939年,为动员边区的广大军民摆脱危机,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时提出了奖励劳动英雄的办法以发展生产,并于1943年冬季召开了全区第一届表彰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的大会。(1)岳谦厚、刘威:《战时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模运动》,《安徽史学》,2011年第1期。此后,在中共的领导下,敌后革命力量蓬勃发展,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为进一步组织与动员群众,根据地政府开始推广这种通过表彰劳模来鼓励生产的方式。山西境内各根据地也相继举办了群英会,如位于晋冀豫交界地带的太行革命根据地于1944年11月与1946年12月先后两次召开了表彰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的群英大会。(2)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编:《太行革命根据地史稿(1937—1949)》,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22页、第313页。

为了使群英会能够真正深入群众,起到广泛动员与组织的意义,各类劳动英模通常是由自下而上的分级选举产生,即在大部分有条件的根据地进行行政村、县、边区的三级选举。例如,1944年晋绥革命根据地的英模选举首先从基层的自然村展开,由行政村所属各自然村召开全体村民大会,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选出模范候选人,原则上每二十人选出一候选人,然后再由各自然村所选出之候选人,共同到行政村选举,最后参加县级乃至边区选举。(3)《晋绥行署关于选举劳动英雄暨征集展览品的宣传指示》,1944年8月18日,山西省档案馆:A090-0001-0003-0001。一般情况下,选举名额是由上一级政府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决定根据地政府采用自下而上的选举方法代替了领导干部包揽一切的“命令主义”倾向,旨在通过层层动员将运动深入到群众之中,使得群英会从一开始就成为了一场典型围绕群众而展开的运动,是群众路线得到实践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各地部队工作英雄、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之所以发生很大作用,成为群众中最好的宣传者与组织者,就是因为他们使群众了解了问题,提高了群众的自觉与自信”。(4)刘少奇:《论党》(1945年5月4日),《刘少奇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7页。

除此之外,基层所选举出的劳动英模也是多种多样,但大都与抗战时期农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规范地选举与表彰各类劳动模范,根据地政府通常依据基层的实际情况制定选举各类英模的标准。如1944年太行革命根据地选举的英雄模范主要分为杀敌英雄、劳动英雄以及模范工作者三种类型,其中杀敌英雄的选举标准是:(1)一等英勇杀敌或侦察爆破成绩显著者;(2)在危机情况下坚强不屈,坚决执行命令完成任务者;(3)遵守政府法令,维护群众利益;(4)不骄傲自满,对基本技术熟练,经常练习、学习文化。劳动英雄的选举标准则是:(1)积极从事生产建设事业之一(农、工、合作、植树等)并且成绩显著或有创新者;(2)在建设事业中带头别人并有成绩者;(3)遵守政府法令,拥护军队政府,团结群众成绩模范者;(4)部队机关劳动英雄除上述条件外,公私兼顾群众生产结合者。模范工作者的选举标准则是:(1)参加或领导各种工作,联系群众,团结干部,得到干部拥护者;(2)正确执行政策法令,并纠正别人违犯政策法令者。(5)《太行四专署关于杀敌、劳动英雄及模范工作者的选举等》,1944年,山西省档案馆:A068-0001-0013-0003。可见,三类英雄模范主要产生于农村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他们除在自身的岗位上取得显著成绩以外,还要遵守政府法令,团结联系群众,其中遵守政府法令即遵守根据地政府的法规政策,意味着拥护中共政权的领导;而能够团结群众,说明这些英模在基层社会中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对于中共在基层开展相关的群众工作无疑是最好的帮手。因此,在群英会中选举符合上述标准的人物为劳动模范,自然会产生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让“让群众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更重要的是可以“发扬劳动英雄互助团结的精神及共产党、八路军,新政权与人民的血肉关系,以事例进行宣传教育”。(6)《晋绥行署关于选举劳动英雄暨征集展览品的宣传指示》,1944年8月18日,山西省档案馆:A090-0001-0003-0001。

边区政府一方面围绕群众路线制定了符合实际的选举政策,另一方面尽量保证政策在基层有效贯彻与实施。由于战争、交通、信息等因素的限制,基层干部在执行相关政策时难免疏忽上级政府的指示,使政策的实行流于形式,“有些领导机关对群英选举的意义尚没有足够的认识,仅只是当作一般例行公事一样,没有抓紧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和推动,因此形成了自流的现象”,以至于“许多地方对群英选举的宣传动员与酝酿,还没有形成普遍热烈的群众运动,有些地方甚至还没有开始酝酿起来,广大群众还没有卷入到群英选举的浪潮中来”。(7)《认真领导群英选举运动》,《抗战日报》1944年10月14日。为此,边区政府会时刻强调群英大会的意义,以便让基层干部“必须足够认识到群英大会的政治意义,使群英大会成为动员与加紧准备反攻力量的大会”。(1)《认真领导群英选举运动》,《抗战日报》1944年10月14日。为了提高各地各级政府对开展群英会的积极性,晋绥边区甚至还规定应该将“培养劳动英雄应成为各级负责同志的考绩之一”。(2)《晋绥行署关于选举劳动英雄暨征集展览品的宣传指示》,1944年8月18日,山西省档案馆:A090-0001-0003-0001。

总之,依据群众路线的指导原则,主要通过实行自下而上的层级选举方法,中共旨在将群英会举办成一场包罗各地基层干部以及普通民众的广泛而深入的群众运动,使之“真正达到广大群众自觉地进行社会统一战线,坚持团结抗战,准备发功,建立战后优势的目的”。(3)《六分区县干关于群众工作讨论的结论》(1943年3月22日), 山西省档案馆编:《太行党史资料汇编》(第6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6页。在中共各级领导干部的推动下,一场以动员广大乡村民众为目的群众运动便迅速在根据地推广开来,尤其在农村地区,农民成为群英会最重要的参与者。

二、群众的广泛性:群英中的代表分配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在群英会的选举中规定“选举不设阶级、党派、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文化程度及民族和国籍的限制”。(4)《太行四专署关于杀敌、劳动英雄及模范工作者的选举等》,1944年,山西省档案馆:A068-0001-0013-0003。因此中共在农村中的群众工作对象也不再仅仅指贫雇农,而是扩大到了一切支持根据地抗日政权的广大民众之中,因为“共产党领导之下的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进步力量,基本上奠定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根据地。他们是抗日统一战线中的进步派”。(5)《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1940年3月11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45页。

正因如此,在敌后根据地举行的群英会运动中,中共就特别重视根据地各类基层工作者与生产者的参与度。1944年晋绥根据地选举边区英模时规定“边区总额750名,部队劳动英雄、战斗英雄200名,民兵英雄100名,农业劳动英雄160名,妇女劳动英雄60名,工矿劳动英雄50名,公营工厂劳动英雄50名,合作运输英雄50名,机关劳动英雄80名”。(6)《晋绥行署关于选举劳动英雄暨征集展览品德宣传指示》,1944年8月18日,山西省档案馆:A090-0001-0003-0001。此次群英会除前文所提到三类主要英雄模范,还包括工人代表以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工商人代表,充分响应了中共对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但也应该注意到,受制于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于农村地区的现实条件,农民群体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动员力量。据《1946年太行第二次群英会出席劳模人数》的统计,此次选举出的边区劳模英雄共有232人,主要分为民兵英雄53人、农业劳动英雄83人、翻身英雄24人、合作英雄21人、纺织英雄15人、工人英雄7人、模范工作者13人、商人代表13人以及其他3人等。(7)《1946年太行第二次群英会出席劳模人数》,1946年,山西省档案馆:A052-0001-0022-0007。依据中共的阶级划分理论,粗略估计,前五种英雄应属于农民阶级,其人数约占总人数的84.1%;而工人英雄则属于工人阶级,约占总人数的3%;而商人代表属于城市小资产阶级,约占中人数的5%。可见农民阶层占据了劳动英模中的绝大多数,这种现象既是革命现实条件所致,也是自土地革命以来,中共革命理论得到进一步贯彻的体现,即农民群体在中共所领导的武装革命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农民阶级是除了工人阶级,最具革命性的阶级,而且人数众多,是革命中不可多得的同盟者”(8)《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2-644页。,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农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中国的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我们必须把这样广大的农民动员起来参加抗战”。(9)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编:《群众运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98页。

同时,群英会虽然被视为一场广泛深入群众的运动,其主要目的是动员生产,发展经济,但是在基层选举模范英雄中,代表的个人政治背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以黎城县为例,在黎城选举出的14名模范英雄中,各类模范英雄在所属地区中担任具体职务者有11位,其大部分担任的职位主要为村级政治主任、农会领导、商联会领导以及参议员等(此类工作往往只有本村中的贫雇农或者新中农担任)。(1)《群英大会会刊第一至二十期人名录及群英材料》,1946年,山西省档案馆:A01-12。黎城县模范英雄王逢奇身份为“新中农,兼任政治主任与互助组长,英雄事迹为推广优良品种、号召组织起来、开展锄青运肥耕地运动”。(2)《黎城一区覆庄英雄王逢奇事迹和简历表》,1946年,山西省档案馆:A001-0012-0017-0001。商人代表韩平和身份为“赤农,商联会主席”。(3)《黎城上窑村模范商人韩平和的材料》,1946年,山西省档案馆:A001-0012-0017-0013。更有模范英雄王同会同时“兼任政治主任、互组组长、合作社长、村政委员会长、边区参议员数职”。(4)《黎城县王同会的英雄事迹》,1946年,山西省档案馆:A001-0012-0017-0006。不难看出在此次群英大会选举之前,大部分的模范英雄已经在基层政权中担任一定职务,大部分人是在中共的领导下,通过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运动成为了基层新的政治精英。作为一个极其重视意识形态的革命政党,政治因素当然会在中共的群众工作中占据突出地位,因此劳动英模既是中共革命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拥护者。在中共看来,“各地选拔劳动英雄,不仅在经济上是生产的组织与领导者,并在政治上是团结群众的核心,与培养干部有同样重要的意义”。(5)《晋绥行署关于选举劳动英雄暨征集展览品德宣传指示》,1944年8月18日,山西省档案馆:A090-0001-0003-0001。

三、到群众中去:座谈会、展览会

群英会本身是一场含有强烈政治意义的动员与宣传大会,不仅让代表将先进经验带回基层推广,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群英的塑造加深基层民众对中共政权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巩固基层政权。因为通过选举产生的群英不仅实践了“从群众中来”的理念,而且通过座谈会、展览会的方式将先进经验与革命理念进行传播,再次实现了“到群众中去”,从而达到了政治与经济效益的结合。一般出席群英座谈的英雄模范都是各县选出的各类模范代表,他们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学习生产工作经验,然后再回去传授给根据地的普通民众,以此达到推动根据地生产大发展的目的。

但是在座谈会中,除去基本的生产经验交流外,代表还表现出了在政治话语方面同中共政治文化的高度切合。前文已经提及在选举的劳动英雄中,政治身份是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能够参加边区一级群英会的代表,大都是中共政权的拥护者,甚至是参与者,所以他们在意识形态方面表现出与中共高度的一致性,在热情激烈的讨论中进一步坚定了对根据地政权的认同感。例如,在群英座谈会中有些代表认为“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群众和毛主席”。(6)《太行区第2届群英大会会刊第2期(临时版)》,1946年11月30日,山西省档案馆:A052-0001-0023—0002。陵川英雄激动地说:“从前上桌吃饭的可不是咱们这些人,人家恶霸地主不但不让咱们上桌吃饭,看也不想正眼看咱,从前也说行行出状元,只有给地主当奴隶的文武状元,今天共产党来了,才是真正的行行出状元,这是在毛主席领导下和咱们跟上毛主席一齐干才有了今天呀。”(7)《太行区第2届群英大会会刊第2期》,1946年12月2日,山西省档案馆:A052-0001-0023-0004。

在边区群英会中,不仅通过开会讨论的方式使众多的劳模产生感情共鸣,还通过举办展览会的方式,在视觉上对广大农民群众产生冲击,从而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于中共政权的拥护和认同。展览会一般主要围绕生产与战绩两大主题展开,如1946年太行区的展览馆就“陈列了一二九师与全区民兵的全部战绩,军队建设、人民武装建设、敌寇暴行等,共分三十余个展室”的战绩馆,以及“陈列了生产渡荒、灭蝗运动、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植棉造林等成绩”的生产馆。(8)《全区群英会展览大会即将揭幕 党政军民首长亲临指导预展》,《新华日报》(太行版)1944年11月29日。通过参观展览,普通民众一方面直观地感受到了在中共的领导下,根据地的广大群众一步步走向胜利,认识到中共及其所领导的军队与政府是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体验,比较与对照衬托出中共政策、方针的正确性,认识到了国民党政权的反动与腐败,从而在情感上加深对于中共政权的热爱。

总而言之,主要由乡村社会中所选举产生的模范英雄不仅是勤奋的劳动者,更是革命政权的支持者与宣传者,一方面,劳模是由群众中选举产生,而且他们大部分还是乡村社会新晋的政治精英,在基层政权中有着极高的公信力与号召力,面对上级政府,劳模就成了基层乡村社会的代表人物;而另一方面,劳模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又得益于中共在农村社会所推行的一系列革命运动,他们又自然而然成为中共在基层社会的代理人,并且通过群英大会,双方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深。劳模在传播生产经验,带动乡村地区发展同时,进一步扩大中共政权在基层社会的影响力,“各级政府、领导通过评选劳模英雄运动,给积极分子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这些荣誉成为他们在乡村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政治资本……成为乡村政治生活的主角”。(1)王先明:《变动时代的乡绅——乡绅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1901—1945)》,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1页。如左权县劳动英雄曹海珠1945年“被选举为全县劳动英雄,接受各地好多经验,受到政府奖励,感到了政府对老百姓的诚意,更深刻体验到生产互助互相帮助的力量,召开全村群众大会,领导大家讨论互助力量”。(2)《左权县劳动英雄曹海珍自传材料》,1946年,山西省档案馆:A001-0012-0009-0002。

四、结语

中共在群英会——这一典型围绕群众路线而展开的运动中,不仅将理论运用与实践工作相结合,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最终使得运动广泛深入广大乡村社会之中,通过塑造劳模加强了与基层社会的联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都产生了重要的效果。晚清以降,为了实现“现代国家”的建设目标,国家权力不断地向下层社会扩张,直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也只是深入县级政府一级,南京国民政府虽然在基层政权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往往也是流于形式,难以起到代替国家控制基层社会的作用,广大的乡村社会实际上仍然处于一种半自治的状态。(3)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94-438页。而中共依靠其独具特色的理论指导以及强而有力的贯彻机制,通过类似群英会的乡村运动对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在基层社会建立起了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在这一过程中,中共不仅得以在乡村地区立足,汲取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同时也获得了广大基层民众对于中共政权的认同感,为此后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群英模范根据地
山东最受欢迎酒店群英榜
从平江起义走来的模范红十二团
2009,新武器群英荟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比例尺(一)”导学案
模范邨
——给祖母
模范护工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道德模范自有后来人
体坛“群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