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脊髓损伤患者术前抢救1例
2022-02-24李萌萌
黄 璜 李萌萌
(1.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麻醉科,北京 100048;2. 浙江省人民医院麻醉科,浙江 杭州 310014)
高位颈脊髓损伤患者受伤后可能因多种原因无法立即行手术治疗,但其呼吸功能逐渐改变,呼吸衰竭风险较高[1-3]。现报告1例C4-7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术前抢救,为提高临床安全提供依据。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性,51岁,被重物砸伤后颈部后,四肢不能自主活动伴感觉丧失而入院,入院时无意识障碍。术前诊断:C5-6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高位截瘫,双肺挫伤。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颈椎骨折伴脱位前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入院查体:体温38.5 ℃,无创血压(NBP)129/65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82次/min,呼吸频率16次/min;脊柱磁共振成像(MRI)结果提示C5-6骨折、C4-7锥体水平颈脊髓异常信号;胸部CT示双肺挫裂伤;余无异常。患者手术当日上午意识清楚,下午意识逐渐异常,15:00从重症监护室(ICU)接入手术室后处于意识障碍状态,呼之不应,NBP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无法测得,心率32次/min。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 mg,心率回升至135次/min;紧急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88 mmHg,左侧足背动脉穿刺并监测有创血压(IBP),为242/98 mmHg,SpO20.99,心率121次/min,脑电双频指数(BIS)33。血气分析:pH 6.98,动脉血氧分压(PaO2)194 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117 mmHg。给予过度通气等对症治疗,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IBP 122/53 mmHg,心率91次/min,SpO20.99,BIS 80。与外科医生沟通,决定暂停手术,待情况稳定再行手术治疗。给予咪达唑仑2 mg,观察至患者BIS降至55,IBP 120/55 mmHg,心率83次/min,SpO20.99,PetCO245 mmHg,左、右眼瞳孔直径分别为1.9 mm和2.1 mm,对光反应速度平均为0.6 mm/s,血气分析示pH 7.38、PaO2150 mmHg,PaCO245 mmHg,送回外科ICU。次日患者意识恢复,生命体征平稳,左眼瞳孔直径2.6 mm,对光反应速度1.1 mm/s,右眼瞳孔直径2.6 mm,对光反应速度1.7 mm/s。1周后手术,无异常情况,术后10 d出院。
2 讨 论
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既往体健,因外伤致颈椎骨折脱位及双肺挫伤。手术前一天访视,患者意识清楚,循环稳定。追问病史,ICU护士述手术当日14:00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SpO2降低;增加面罩吸氧浓度至10 L/min,SpO2升至0.91。于15:00接入手术室,发现异常并开始紧急抢救。
急性颈脊髓损伤多发生于颈椎外伤后,年发生率约为0.025%,因脊髓组织易受损,修复能力差,可能危及生命[4]。高位颈脊髓损伤患者呼吸肌不同程度的瘫痪导致呼吸功能异常,尤其是C1-3损伤患者,可因肋间肌和膈肌瘫痪而呼吸停止;C4-5损伤患者虽可依靠残存的膈肌功能维持部分呼吸运动,但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仍可达19.9%,尤其在损伤前3 d,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5]。本例患者损伤部位为C4-7,考虑患者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氧合等指标的恶化是由于C4-7损伤后脊髓组织水肿、炎性反应等逐渐发生从而影响呼吸功能,加之双肺挫裂伤及单纯高流量吸氧,可能引起二氧化碳潴留。PaCO2超过45 mmHg为高碳酸血症,由低通气、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所致,严重高碳酸血症抑制心肌收缩,扩张脑血管,增加颅内压致患者脑水肿[6]。患者经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缓慢地改善二氧化碳潴留,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本例颈脊髓损伤患者入室后的抢救及时有效,我们的经验是,在颈脊髓损伤患者围术期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术前应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更细致的评估和监测,如对脊髓损伤水平及程度,颈椎的稳定性,气道、胸廓及肺的受累程度进行完善的评估。这类患者常见的早期死亡原因是呼吸功能障碍,因而要高度警惕受伤后逐渐出现的呼吸功能异常。②术前患者出现SpO2下降,单纯提高患者吸氧浓度,采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可能加重二氧化碳蓄积,应监测PaCO2,给予及时救治。另外,本次抢救使用便携式电子瞳孔测量仪观察到患者瞳孔无异常变化,较早预测了该患者心肺复苏后的良好结局。瞳孔变化无适应性,不受意识控制,是检测第Ⅱ和Ⅲ对脑神经的重要参数,有助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7-9]。此外,还要及时处理并发症,为成功救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