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02-24刘小雷孙中仪汪海滨丁志勇田纪伟
刘小雷,王 炎,孙中仪,汪海滨,丁志勇,田纪伟
(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骨科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8)
我国已处于老龄化社会,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指南建议此类骨折应积极手术治疗[1]。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术后易出现谵妄[2],发生率为 13.0%~48.6%[3],是一种复杂的、急性的脑功能紊乱状态,是记忆力、思维力、定向力、感知力及意识行为等方面出现短暂紊乱障碍,以致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加重患者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等。研究表明,约40%的谵妄是可以预防的,而且早期诊断对有效治疗至关重要[4]。因此,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60岁,新鲜、单侧闭合性髋部骨折;(2)ASA分级在V级以下,手术无明显禁忌证,手术方案为髓内钉术(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或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
排除标准:(1)服用抗抑郁药物及镇静剂者;(2)精神疾病和视力障碍者;(3)有长期酒精及药物依赖病史;(4)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一般资料
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南京江北医院骨科中心346例髋部骨折患者符合上述标准,纳入本研究。其中股骨颈骨折1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64例,股骨粗隆下骨折22例,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及粗隆下骨折行PFNA术,对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术。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备案,所有患者或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
1.3 手术方法
股骨粗隆间骨折及粗隆下骨折行PFNA术,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或半髋关节置换术。髋部骨折术后均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至术后第2 d;术后常规予以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消化道应激等;术后嘱患者主动咳嗽咳痰,必要时化痰等支持治疗,预防肺部感染;术后均以多模式止痛;术后主动进行屈伸踝膝关节功能锻炼、抗凝治疗及辅助双下肢气压治疗等预防深静脉血栓。
1.4 评价指标
记录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和围手术期资料。围术期谵妄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5],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方法作为诊断工具。诊断标准:(1)急性发病、情绪明显波动;(2)注意力不集中;(3)思维混乱;(4)意识障碍;若出现(1)、(2)合并(3)或(4)中任意一项,即可诊断为谵妄。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谵妄发生的描述性分析
本组34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确诊为围术期为谵妄48例,占13.87%。谵妄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78.17±7.65)岁。谵妄均发生于术后2~7 d内,最短持续时间半天,最长持续时间5 d,29例经保守治疗好转,19例转入ICU经镇静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
2.2 是否发生谵妄的单项因素比较
是否发生谵妄两组患者单项因素比较见表1。谵妄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独居生活率、脑卒中病史比率、睡眠紊乱史比率、术前等待时间、全身麻醉比率、麻醉持续时间、ICU治疗比率等均显著大于非谵妄组(P<0.05),而谵妄组的受教育程度显著低于非谵妄组(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BMI、高血压病史比率、糖尿病病史比率、冠心病病史比率、吸烟史比率、饮酒史比率、致伤能量、ASA分级III-IV级、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率、低蛋白血症率、电解质紊乱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与比较
2.3 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发生谵妄的二分变量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模型分类能力为82.37%,经卡方检验模型有效 (P<0.001)。结果表明:高龄(OR=2.329,P<0.05)、教育程度低(OR=1.957,P<0.05)、脑卒中病史(OR=3.007,P<0.05)、独居(OR=1.933,P<0.05)、睡眠紊乱(OR=2.789,P<0.05)、术前等待时间长(OR=2.056,P<0.05)、全身麻醉(OR=2.196,P<0.05)、麻醉持续时间较长(OR=2.229,P<0.05)及术后转入ICU治疗(OR=2.352,P<0.05)均是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谵妄的危险因素。
表2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术后谵妄是指在经历外科手术后出现的谵妄,主要发生在术后 1~5 d[6],尤其是术后 24~48 h[7]。而老年是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高发人群,明显高于其他人群[8,9]。术后谵妄常导致严重术后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躯体及认知功能急速下降,影响术后患肢功能恢复,严重时甚至死亡。在美国,每年由谵妄造成的医疗花费高达1 640亿美元[10]。因此,早期准确识别谵妄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干预,有助于减轻谵妄导致的不良影响。
本研究纳入23个临床指标进行分析,其中年龄是危险因素之一,这与既往研究年龄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相一致,绝大多数研究都证实年龄与谵妄的相关性,且年龄越大,危险程度越大,在>70岁人群中尤为显著[11]。本研究中受教育程度越高可减少认知功能损害。在受过良好的教育,由于大脑暴露于持续的、反复的精神活动,这些活动通过增加大脑皮质突触的密度、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及增加神经元储备,提高突触在受损区域周围重新排列来延缓认知功能减退[12]。因此,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往往具有更高的认知储备能力及功能优势,以更好地应对手术、麻醉的应激及损伤[13],发生术后谵妄风险相对较低。
本研究显示既往脑卒中是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这与大部分报道一致[14]。由于脑卒中极易造成脑部弥漫性或局限性的视觉障碍、活动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会阻碍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及认知,因此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我国空巢老人占全部家庭的25%,长期独居生活,缺少子女陪伴,极易造成内心强烈的孤独感。国外研究报道,孤独感越强,老年的认知功能越差,且认知功能衰退更显著[15],导致无法对外界环境集中注意力,同时子女往往忙于工作,住院期间特别是夜晚不能陪伴在身边,老年人面对陌生环境,缺乏安全感,更易产生孤独感、无助感等。因此,住院期间易出现谵妄。
目前多项研究证明睡眠紊乱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有重要关系[16]。一般正常成年人的夜间睡眠时间为6~8 h,而具有睡眠紊乱史的患者睡眠时间更少,据文献报道约有50%的患者在住院期间会发生失眠、昼夜睡眠颠倒,导致记忆力下降及睡眠障碍,影响大脑皮质功能,极易出现脑功能紊乱,增加术后谵妄的发生率,这说明夜间睡眠障碍与谵妄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17]。本研究中提示术前等待时间长也是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可能由于髋部骨折术前卧床时间较长,患肢无法活动而产生恐惧、无助感;同时患者术前焦虑极易产生抑郁,加之长时间卧床心理压力增大,情绪容易波动,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疏导,极易发生术后谵妄。
目前临床上麻醉方式对于术后谵妄的发生影响仍存争议,但本研究中全身麻醉及麻醉时间长是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椎管内麻醉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一方面基础研究证明全身麻醉可诱导神经元细胞凋亡,另一方面全麻药物可能因为其本身存在的神经毒性,在麻醉的过程中会发生相关胆碱能系统和记忆蛋白损伤;与此同时一旦麻醉时间延长,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麻醉药物代谢及排泄缓慢,全麻醉术后药物残留进一步加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导致神经元之间突触传递抑制反应,导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18]。
本研究中,术后转入ICU治疗是老年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可能与ICU内陌生的压抑环境,各种监护设备的噪声、各种插管以及身体约束、昼夜节律颠倒等引起患者失眠、紧张及与世隔绝感有关,甚至出现面对死亡的恐惧,均会成为心理及精神创伤的应激因素;同时ICU往往使用小剂量麻醉镇静药物,进一步诱发术后谵妄的发生。本研究显示,ICU中住院时间越长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术后谵妄。这要求应尽可能缩短老年ICU治疗时间,同时医务人员密切关注ICU转回普通病房的老年患者,警惕其发生术后谵妄。
综上所述,高龄、受教育程度低、独居老人、脑卒中病史、睡眠紊乱史、术前卧床时间长、全身麻醉、麻醉时间长、术后转入ICU治疗均是老年髋部骨折发生术后谵妄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提前干预,以预防或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改善预后。由于本研究为临床回顾性研究,存在病例选择偏差,特别是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存在漏诊可能,临床往往只关注兴奋型谵妄,忽略抑制型及混合型。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待于增大样本量及高质量、前瞻性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