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谢赫“六法”

2022-02-24徐小云

书画世界 2022年1期
关键词:六法谢赫气韵

徐小云

关键词:《古画品录》;六法;梅

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谢赫提出了“六法”,但他没有对“六法”进行解释,这就引发历代对“六法”的内涵众说纷纭。本文以“梅”为切入点,尝试对“六法”的内涵进行简要解读。

张彦远对谢赫“六法”有如下理解,他认为: “ 古之画, 或遗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与俗人道也。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 则形似在其间矣。” 谢赫将“ 六法” 中的“ 气韵生动” 放在首要位置,张彦远也推崇气韵、骨法,但是张彦远认为“经营位置”为画之总要。那么为何不是居于首位的“气韵生动”?

“气”与“韵”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气”与“韵”表达了中国艺术所追求的生命的律动及内在精神的统一。有一说认为应该将“气韵生动”作为最后一法,因为它是绘画最终所要追求的效果。笔者并不赞同这一观点。谢赫将“气韵生动”置于绘画“六法”之首位,将“气韵生动”视为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相比其他“五法”,“气韵生动”并不是诉诸视觉形象的外在因素,而是内在的神韵、气质。笔者比较赞同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的“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陈师曾在《文人画之价值》中也是将“人品”放在第一位,人的品质格调决定了其创作、欣赏的水准。例如,梅是“四君子”之一,历来就被看作高尚人品的象征,画家往往借画梅抒发自己的意志,而画面带给观者共情力程度的高低便是判定作品是否“气韵生动”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创作者人品、气质的体现。所以“气韵生动”是衡量人品和画品高低的本质因素。

“经营位置”,笔者理解为,艺术的表现是诉诸大众视觉的表现形式。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最先看到的是画的构思、构图,即“经营位置”。笔者认为“经营位置”所要阐释的是一种构思方法。一幅好的艺术作品的画面该如何去经营?这涉及画面的经营、布局、安排。而这布局安排就需要画家周密地、深思熟虑地去反复推敲。清代邹一桂认为:“愚谓即以六法言,亦当以经营为第一,用笔次之,傅彩又次之,传模应不在画内。而气韵则画成后得之。一举笔即谋气韵,从何着手。以气韵为第一者,乃鉴赏家言,非作家法也。”清代范玑在《过云庐画论》·《花卉论》中云:“学者不留心章法,但摹真影稿,千手雷同。”此二者皆提出了“经营位置”的重要性。以画梅为例,笔者认为“经营位置”好比是梅树整体的轮廓或梅的主干,而“气韵生动”就是梅的精神、灵魂和血液。“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是梅干上的枝节、花朵和梅果,“气韵生动”需要以这个主干,即梅树的外形为基础,以形传神。虽然强调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是着重表达梅的精神内涵,但“形”是最基本的要素。“傳移模写”,对它的一般解释为“临摹、学习传统”之义。张彦远甚至认为此为画家末事。还有一种解释是:“魏晋南北朝以至唐代复制名画(或名书)的一种技术。”更有甚者将其排除在画外。“传移模写”不仅具有字面之义,而且含有“在绘画过程中,按照物象形体,将其描绘至画面”的内涵,即对景作画,此种求形似之法,类似今天的现场写生。古梅写生,应在梅的形似基础上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对所要表现的梅,首先使其符合绘画的艺术审美需要,经过画家的加工剪裁、艺术处理或者夸张变形等手法,将其呈现在画面上。总之,这样做还是要符合梅的物理、物情、物态,即正确地表现出它的内在结构和情态。

谢赫的“六法论”是一个较为完备的绘画理论系统,它所包含的每个要素都是必不可少和相互统一的。具体体现在绘画艺术作品中,诸要素所扮演的角色又各不相同,并互为主次关系。梅作为中国最传统的花卉之一,是历来文人墨客最喜欢表现的题材之一。关山月的《一笑暖千家》、齐白石的《红梅喜鹊》,都是画盛开的红梅,体现出的是“幸福”“喜悦”等吉祥寓意。在这里色彩给人的视觉冲击是主要的,色彩成了传达物象内涵的主要形式,与之相对的就是“六法”中的“随类赋彩”。我们画梅不仅要表现它的外在结构,更重要的是表现它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品格和精神,并以这种品格喻人,也就是将人的思想物化。所以古今文人画家往往以梅象征自己高洁、孤傲的品格。如王冕的《墨梅图》以水墨点染花朵,枝干挺劲有力,神韵秀逸。《墨梅图》在表现技法上呈现给我们的是清雅的笔墨、劲健的骨力,以及疏淡的画面空间感。他以骨秀神清的梅象征自己不与世俗同流、不屈服的精神品质。正如他诗中所言“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在这里画面所体现的精神是第一位的。

谢赫的“六法”是古今品评绘画的审美标准,是中国画中情感表达、物象结构、笔墨、色彩等的重要品评标准。“六法”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六法”不仅是对古代绘画实践的经验总结,对今天绘画理论研究和创作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继承和发展。

约稿、责编:徐琳祺

猜你喜欢

六法谢赫气韵
谢赫《古画品录》中的气韵生动探析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浅析刘道醇之“六要论”
探析谢赫“六法论”与佛造像间的审美关系
西汉秘密花园
气韵生动的传承与发展
论中国书法之气韵
高中语文教学导入“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