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冬进补选用参类有学问

2022-02-24胡献国

家庭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津太子参补益

胡献国

秋冬进补,人参、洋参、党参等是常用的补品.但各种参类性味功效略有不同,具体使用时有一定的差异,你千万别用错了。

人参、党参、太子参有“三参”之称,均为秋冬进补常用的补益中药。在功用上,三者均有补气之功,但作用不尽相同,临床使用时各有偏重,应注意区别应用。

人参大补元气,有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回阳救逆之功;党参偏重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这是由三者不同的化学成分所决定的。人参的主要药理成分是人参皂苷,党参则含蒲公英萜醇乙酸酯和木栓酮,太子参含果糖、精氨酸等。因此,若用于补气补血、扶正祛邪,三者均可,但小儿、青少年,以选用太子参为宜,因其无促进性早熟之弊;中年人及青壮年则选用党参为好;老年患者以人参为宜,因人参有防老、抗衰、抗癌之效。

从病种上来说,治疗消渴病以人参为好,因其可减少尿糖,改善全身症状;而党参则相反,可使血糖升高。抢救危重病人也以人参为佳,因其可大补元气,回阳救逆。伤阴者以太子参为宜,因其可生津;肾l生蛋白尿者以党参为宜。

此外,用于止咳平喘时,可选用人参、太子参,两者均为拟肾上腺素类药,对呼吸系统疾病有较好疗效;而党参为抗肾上腺素类药,不宜选用。所以,秋冬进补选用“三参”时,应注意辨病、辨证。

人参与西洋参皆系名贵中药材,补虚治病效果显著。西洋参原产美国,人参产于中国。近年来,西洋参在我国引种成功后,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两者在应用时还是有所区别。

补气、固脱、生津、益智、安神,是人参的功效,临床上多用来治疗脾气虚弱所致的神疲食少、腹胀便溏,肺气虚弱引起的短气喘促,心气虚弱引起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及气虚欲脱、气短神疲、汗出肢冷、脉微欲绝所致的危重症候。西洋参具有补气养阴、益胃生津、清热除烦之功,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气虚津亏伴有阴虚内热的诸种症候,如肺内虚热引起的久咳短气,肺肾虚热所致的咽干口燥、咳嗽气短、短气不足以息,心阴亏虚引起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脾胃津亏引起的口干口渴、大便微结、舌红苔少,等。

具有补气生津作用的人参与西洋参在临床应用上有较大的差异,乃因两药性味同中有异而使然。以药味而言,西洋参味甘,人参味甘微苦;以药性而言,西洋参性凉,人参性微温。甘能益气生津,这是它们的相同之处。不同者,人参偏温,其味微苦,温能补阳散寒,苦能燥湿,湿能伤阳,因此,燥湿也有助阳作用。西洋参性凉,凉能清热,甘凉相合,既能清热养阴,又能生津止渴。人参补气,偏于助阳;西洋参补气,偏于养阴。人参补气之力胜于西洋参,而西洋参清热生津之力又胜于人参。为了进一步说明其区别,现举例如下。

1.素体虚寒之人及患有气虚症者,当用人参,不仅能补气,还能温阳。素体阴虚者患有气虚症后,当用西洋参,既能补气,又能补阴。若颠倒应用,则适得其反。

2.血虚可以导致气虚,以气虚为主,或血脱引起气脱,均须补气以生血,或固气以止血脱。此时宜用人参,不宜用西洋参,因为人参的补气作用强于西洋参。

3.虚劳发热由气虚所致的,当本《内经》“劳则温之”之意治疗,人参甘而微温,正合其意。此时若用西洋参,则大相径庭。若虚劳发热系由阴虚所致,则用西洋参胜于人参。

4.暑热伤及元气,证见神疲、短气汗出、心烦口渴、脉虚细数者,用西洋参大补元气,清热生津,与症相合。此时若用人参,则必须配伍甘寒或酸敛生津之药,如麦冬、五味子等,否则,单用人参必致大害。

5.西洋参性凉,如阳气不足、胃有寒湿、面白肢肿、心跳缓慢、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不宜选用西洋参;男子阳痿、早泄、滑精,女子性欲淡漠、痛经、闭经、带下多如水,以及小儿发育迟缓、消化不良,等,也不宜选用西洋参。尤其是阳虚怕冷或患老年低体温综合征的老年人,冬令时分不能服西洋参,否则会更伤阳气,损害健康。

人参与党参两者功效相似,在一般补益剂中,党参可代替人参使用,但药力较人参薄弱缓慢。因此,若系危急虚脱重症,急需补气固脱者,以人参为佳,一般情况下以党参为宜。

南沙参与北沙参两者功效相似,均能清热润肺止咳、养胃生津止渴,但南沙参清肺祛痰作用较好,北沙参养阴润燥之力较强。

太子参有近似人参的益气生津、补益脾肺之功,但力量較弱,是补气药中的一味清补之品。人参补力胜于太子参,强心救脱,或体虚而偏于寒者用人参较好,太子参用于阴虚血热则较适宜。但在一般补剂内,也可用太子参代替人参。血压偏高不宜用人参时,可用太子参。与西洋参相比,两者都能生津,但太子参稍带补气作用,在热病或病后伤津,出现口舌干燥症状时,或热邪未尽而正气已伤者,可用太子参代西洋参。论滋水制火,太子参不及沙参、玄参;论补益元气,太子参不如党参。但在一定情况下,太子参代替人参、党参,仍有其价值。

猜你喜欢

生津太子参补益
部分补益类中药多糖成分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96例北方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特点及方案汤剂治疗效果观察
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药中补益绵黄芪(下)
药中补益绵黄芪(上)
清热小验方
润肠生津方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功能性便秘60例临床观察
正交设计优化太子参ISSR—PCR反应体系
治疗夜咳偏方
太子参危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