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抗疫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2022-02-24卢晓涵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国精神

卢晓涵

摘 要:中国人民在抗击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塑造出了不屈不挠、生生不息、顽强奋斗等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现了新时代的抗击疫情精神,都是中国精神的凝练表达。新时代的抗击疫情精神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抗灾的新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抗灾到底的新信心,激励着华夏儿女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

关键词:抗灾精神;抗击疫情精神;中国精神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3.056

2020年初,由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深的惶恐和不安。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同心同德,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击疫情斗争,夺取了抗击疫情的重大胜利。回望历史,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在抗击自然灾害的斗争中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取得了1998年抗击特大洪水、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和2008年抗击汶川地震等重大灾难的胜利,形成了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等不屈的民族精神,在抗击疫情斗争中,铸就出了新时代的抗击疫情精神。这些不断赓续的抗灾精神凝结着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的精神谱系。

1 伟大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

中国精神是深植于几千年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和文化发展的精神基因和集体意识。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塑造出了诸如不屈不挠、生生不息、顽强奋斗等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成为这个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中国共产党忠实地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坚定的弘扬中华优秀文明的传统,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代表的中国精神。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遭受了数次重大自然灾害。1998年,长江流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相继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在党的坚强领导下, 军民同心, 顽强拼搏, 取得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也展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突如其来,党领导人民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铸就了宝贵的抗击非典精神。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抗灾自救,凝聚起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2020年,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下,我们取得了抗击新冠疫情的胜利,形成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

抗灾精神所展现的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的家国情怀,中国人民敢于胜利的英雄情深,就是爱国主义和创新创造的真切体现,就是中国精神的生动再现。

2 新时代抗击疫情精神的原则

国家高度重视疫情的防护救治工作,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医务工作者迎难而上、拼搏在前;全国人民捐款捐物、无私支援;党员干部精准施策、从容应对。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亿万中华儿女展现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的新时代抗击疫情精神。

2.1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炼的抗疫精神,将生命至上排在首位。纵观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等不同的表达,这都是第一次出现的。其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把生命至上作为抗疫精神的首要价值追求,彰显了我们党和国家对人本思想和国家治理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以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的民本思想,并将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孕育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念和执政理念成为贯穿始终的主线、红线,也必然成为新时代抗疫精神的首要价值追求。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到“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 的铿锵誓言,再到“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只要是人民群众欢迎、咧嘴笑的事,再难也要干到底;只要是人民群众不高兴、撇嘴的事,就坚决不要干!”的殷殷嘱托,我们就不难理解在抗击疫情中为什么我们不放弃每一个可以挽救的生命,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将生命至上作为抗疫精神的首要表达,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真切的理解和把握。

2.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大局意识

举国同心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举国同心,全国人民血流到一起、心聚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与每个人的生命价值融为一体,化为一种集体身份与尊严。古人说,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毛泽东同志说,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在疫情面前,中华民族大家庭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形成了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彰显了伟大团结精神,更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3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的决心勇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舍生忘死,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这体现了敢于攻坚克难,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彰显了面对形势复杂的斗争、全面多样的挑战,我们党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的决心和勇气。舍生忘死的抗疫精神也传承了伟大奋斗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儿女勇担使命、实干兴邦,以坚忍不拔的努力、舍生忘死的奋斗,誓把梦想变为现实。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传播力强,尚无针对性治疗药物,接触有可能意味着死亡。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去与留的选择,英勇的中国人民没有被病魔吓到,而是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勇做“逆行者”。一封封按满指印的请战书,一辆辆满载医务人员驰向疫区的车辆,在中华大地上奏响了不怕困难、敢于牺牲的动人乐章。党员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直面矛盾,精准施策、解决问题,担当起人民的期望,践行着“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的担当精神;无数的普通民众牢记防控要求,积极配合、牺牲私利,为国、为民分忧,展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民族责任。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建设了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山河,战胜了以前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开创了幸福美满的新生活,靠的就是坚忍不拔的奋斗。

“笃行信道,自强不息。”面对疫情,中国人民没有惊慌,没有紊乱,以坚如磐石的信心,以临危不乱的定力,守望相助、上下同心,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的行动中。党中央集中统一指挥,指战员与战士一样深入一线,坚定了全国人民的信心。坚定、从容和自信,永远挂在中国人的脸上,是对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最大的支持和信心。

2.4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襟和担当

抗疫精神之命运与共,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这是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不仅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还要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解决好诸如新冠疫情等各种全球性挑战,根本出路在于谋求和平、实现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向32个国家派出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在后疫情时代的世界,中国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欢迎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为其他国家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带来更多的机遇。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体现了中国致力于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崇高目标,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

新时代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精神,继承了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的优良传统,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结合新时代发展的新特点、新任务,又展现了中国人民实干兴邦、实干圆梦的坚强意志与奋斗姿态,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性,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奋力实现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3 弘扬新时代抗击疫情精神的基本路径

3.1 坚持党的领导,取得抗疫斗争的新胜利

如何面对突发疫情,能否战胜自然灾害,考验着党和国家的治理能力。疫情发生后,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防控工作;此后,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疫情工作,特别是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疫情防控工作汇报。截至2020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14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4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会议、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会议、党外人士座谈会等会议,听取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央指导组汇报,因时因势调整防控策略,对加强疫情防控、开展国际合作等进行全面部署。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党中央及时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在一线,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基层党组织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为应对疫情,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选调医务人员和应急物资支援疫情严重地区。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多部门联动,都坚决遵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有力有效地开展工作,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抗击疫情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践行着“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的初心和使命,也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回答了“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的问题。

3.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抗击疫情提供新能力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抗击疫情中,国家层面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国抗击疫情工作,各部门各地区都成立了应对疫情工作机构,打破条框设置,变通管理模式,共同向病魔作战。神州上下突破地域狭隘意识,增强全局观念,全国一盘棋,多方齐联动,以最大力量调动最大资源,保障了医疗资源、生活物资等紧急需求,实现了人、财、物的高效配置。充分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动员能力强、应对效率高、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越是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国的制度越是显示出巨大优势,向世人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蓬勃生机。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表示,中方为应对疫情采取了创新举措,为保护人民作出巨大努力,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说,看一个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要从政治上、大的方面去评判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植根中国大地,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发挥了制度优势,以“中国之制”的巨大成就展现出了“中国之治”的重大优势。

3.3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抗击疫情的道路自信

疫情突发,党中央第一时间作出安排部署,全国上下联动,数不尽的抗灾物资运抵最需要的地方,数百亿的抗灾资金、捐助钱款汇集成无穷的力量。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们所选择的道路是最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战胜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派,实现了国家的和平统一,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基础。走上中国特色社會主义道路,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国人民正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慷慨激昂的步伐!中国人民坚定地认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道路,才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幸福,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起抗疫到底的文化自信

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中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家才有我,有国才有家”的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家国情怀是每个炎黄子孙对华夏命运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和宗奉,是全体社会成员对民族大家庭的一种坚守和护持,是一种即使国家置身危亡绝域民族身处苦难险境而终能慨然不败的精神基因。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谋求解放的革命实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发展的中国革命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格,从中国实际出发,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激励着革命者为集体而献身的斗志,使革命队伍形成前所未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我们在全社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把握了舆论主导权,激昂了爱国向上的社会主旋律,最大限度地增进了社会团结和谐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闪烁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脉络,从“自强不息”到“自力更生”再到“执着圆梦”,支撑起当代中国辉煌的文化大厦,凝聚起抗疫到底的必胜信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了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新时代的抗击疫情精神正在中华大地上激发起磅礴的中国力量,激励中华儿女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

参考文献

[1]魏泳安.中国精神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动态,2018,(10):22-31.

[2]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09-29(01).

[3]胡锦涛.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J].高校理论战线,2003,(05):1.

[4]胡锦涛.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7-01(02).

[5]郑日金.谈我国抗击非典中弘扬和培育的民族精神[J].新余高专学报,2003,(03):4-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N].人民日报,2020-06-08(10).

[7]習近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求是,2020,(02):4-9.

猜你喜欢

中国精神
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述论
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述论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浅析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改革创新实践活力
“感动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国精神特质评析
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坚实支撑
发扬女排精神 礼赞女排气质
中国精神的弘扬研究
浅析师范生中国精神培育的路径
“中国精神”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