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2-02-24冯其云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改革与实践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

冯其云

摘 要:跨境电商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稳外贸的重要力量,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出发,分析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需改进的问题,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研究结论为探究课程教学改革方向和策略,为促进国贸专业人才培养与跨境电商人才需求接轨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跨境电商;《国际贸易实务》;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3.012

0 引言

当前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跨境电商综合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与大量传统国际贸易人才供给过剩的矛盾凸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对国际贸易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进行教学改革。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已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稳外贸的重要力量。据海关统计数据表明,去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1.69万亿元,较往年增长31.1%。特别是出口超过1.12万亿元,增长40.1%;进口0.57万亿元,增长16.5%。然而,目前我国基于跨境电商背景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2019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80%的跨境电商企业急需相关人才。在此背景下,大力培养以跨境电商需求为导向的国际贸易人才,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重点。

1 跨境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人才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跨境电商突破了传统外贸方式,作为中国外贸新增长点愈加重要。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相比,其运作方式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也随之改变。调研发现,跨境电商背景下,外贸企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傳统国际贸易方式下的基本技能,还提出了跨境电子商务、现代信息素养等新技能要求。

跨境电商并未完全脱离传统国际贸易所需要技能,这包括:一是对外市场的交易能力,包括熟知相关国际贸易市场规则、基本的商务礼仪、贸易风险发生时应变能力等。要求员工熟知外贸业务流程,具备基本的语言沟通能力、商务谈判所需素质,做到能妥善处理贸易纠纷等。二是语言技能,要求相关人才具备国际贸易中所需的中英文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对产品进行描述和推介,熟练处理往来信函、并进行在线客户谈判、售后客服等工作。

跨境电子商务的新贸易方式对人才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跨境电子商务技能,主要表现为要求员工掌握流行电商工具的使用方法,网店运营基本常识及各大跨境电商平台的操作与管理等。二是计算机操作技能,除日常计算机操作与办公软件、数据统计软件外,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方式要求从业者具备熟练操作网页设计软件、美图软件的能力。三是职业素养,跨境电商下通过快速的网络提供服务,因此需要员工具备快速掌握全球市场新热点并能过团队合作,快速分析出海外市场需求、地方文化、供货能力,能在陌生环境中展开跨境电商业务。

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在新跨境电商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自身市场经验欠缺

目前高校教学中缺少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双师型”教师较少。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贸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实践教学综合型教师。但是,大学教师一般都由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其优势是理论知识较深,但缺乏专业的实践磨炼,市场调研机会也较少,存在理论到实践再转化为理论感悟的应用问题,这就造成对国际贸易的实践操作、市场把握不足,在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学内容的开展局限于课堂教学和课本教学,缺乏运用于实践的理解,影响了学生国际贸易实务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2.2 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滞后

(1)教学内容中较少涉及跨境电商知识。跨境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方式的替代越来越多,重要性迅速提高。但是,目前我国《国际贸易实务》相关课程的更新速度滞后于跨境电商的发展速度,相关内容仍然以线下传统国际贸易为主,注重理论讲解,实务部分以案例和双语讲解为辅,跨境电商知识涉及较少,且已有跨境电商内容相对滞后,无法适应当前跨境电商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内容需求。

(2)教学模式落后。在教学模式上,一般高校仍采用“多媒体+教材+板书”的老式授课方式,不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缺乏有效互动和沟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虽然有些高校在授课过程中加入了模拟实践环节,但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上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参与度低,局限较大,不能真正与市场实际相比拟。以案例为导向的做法,加上教师自身缺乏实践锻炼,实践教学模式停留在讲述层面,缺乏深刻理解。

(3)实训软件不能体现跨境电商发展中出现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变化,且教师软件教学能力有待提升。“跨境电商”知识不仅迫切需要在教材内容中添加,更重要的在实训软件方面重视对跨境电商模块的开发和运用。然而现状是,一是相关教学软件中,并没有针对跨境电商新模式的变化及时进行软件更新。二是实训软件的开发和设计人员并不是跨境电商下的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导致软件的模块设计和开发与现实需求脱节。三是教师的软件操作经验不足,尤其是对现实中可能遇到的交易问题,预见性和应对能力不足,造成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

2.3 实践教学开展不足

目前,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式还相对较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讲授课本知识为主。教学内容倾向于以教材为主体的学习,学生互动性少,被动地接受知识、记忆知识,缺乏对实践操作,不能真正接受市场的冲击,以固化的理论必定不能应对交易风险的挑战。二是缺少教学实践模拟平台或已有平台“束之高阁”。现有的国际贸易运营平台通常为商用平台,需要定期由供应商进行维护,购买费用和维护费用较高,所以多数高校在平台建设上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只听不练,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对市场风险应对能力不强。三是与企业合作的教学基地运用不理想。尽管高校意识到与企业合作对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并多方寻求校企合作,但是如何共赢发展,双方受益,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不成熟,受到多方面的限制,真正发挥作用的合作较少。四是学生缺少技能比赛经历。受学校对学生实践重视程度和学校激励机制的影响,学生较少参与外贸相关的技能大赛,视野方面比较狭窄,无法适应跨境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

3 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改革措施

3.1 提高教师专业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送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一是通过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或到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学习的方式,以实践经验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二是加强与企业合作,聘请跨境电商交易人员到校为教师甚至学生授课指导,传授市场经验,引导实践型教学,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引进企业中具备跨境电子商务经验的技师来学校担任实践教学教师,充实实践教学型教师队伍,通过经验分享和传授企业所需的实际操作技能,促使学生更精准地掌握未来就业所需技术,切实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和从业能力。

3.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

(1)更新教学内容。主要通过在《国际贸易实务》课堂上充实跨境电商相关部分教学。以各种手段紧跟跨境电商发展热点,准确及时地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跨境电商发展新形势、新内容。再者可通过深入跨境电商相关企业调研,分析跨境电商在关键技术岗位上职业技术能力方面的要求,在课程中开设相应的知识单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跨境电商人才需求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2)革新教学模式。一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方式革新。充分利用网络和智能手机的优势,指导学生自主及时学习最新贸易知识尤为重要。比如,支持学生运用中国慕课网APP、网易APP等软件进行最新跨境电商知识的学习;教师可通过雨课堂功能,实现课程的上传,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堂知识理解、问题反馈、作业完成情况。二是落实“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转变全堂讲授为讲半节,另一半时间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开展互动式教学。在前半部分课堂,教师对主体内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并提出需学生思考的问题;在后半部分堂课中,学生分成不同的实践小组,以小组讨论、软件操作、现场演练等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和仿真模拟,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专业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更新实训软件、提升教师软件教学能力。利用高校和企业共同协作实现实训软件的更新完善,解决软件设计和实际应用脱节问题。学校的知识基础和教学实践经验与企业的技术(软件)优势叠加,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对高校教师定期进行软件操作培训,发挥校企各自优势,促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3.3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1)在线实际操作方式。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教学、数字仿真实验及在线知识支持,达到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和开放目标。高校可联合各类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在学习并熟悉掌握运作流程后,以实际参与市场竞争为目的,在相关平台上进行实际操作,指导完成跨境订单处理等工作。通过在跨境平台的实际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可高效实现教学与现实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2)比赛和证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鼓励学生参加跨境电商的各类比赛,可有效提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培训。如全国高校跨境电商挑战赛、全国外贸能力职业技能竞赛、POCIB外贸从业能力竞赛等,通过参赛加强对市场竞争的切身感受和认识,加强虚拟化练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國际贸易实际操作能力。

(3)加强校企协同育人合作实践。一是学校、院系领导继续加强与跨境电商企业、外贸企业的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开拓新合作方式,通过开展顶岗实习或定向实践,为教师和学生争取更多实训机会。二是与企业达成协同育人合作协议,邀请跨境电商行业的企业导师进校园授课,促进学生对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前沿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如何才能把自己打造成具备国贸专业职业素质的人才提供实践指引。三是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长效机制。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与跨境电商企业合作办学,根据双方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专业与产业、专业与就业的契合度。

参考文献

[1]袁燕.网络时代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运作模式[J].商业经济研究,2017,(2):87-89.

[2]赵建义.转型背景下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5):18-20.

[3]赵丽芳.转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24):47-49.

[4]佟哲.《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式改革——课、证、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J].经营管理者,2016,(33):470-471.

[5]唐俏,赖红波,罗芳,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课、训、赛、证”一体化的实践探讨[J].山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91-296.

[6]夏志青,安明,宋歌,等.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风,2020,(25):33-34.

猜你喜欢

改革与实践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
面向区域产业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