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条被子”的温暖

2022-02-24春江

现代妇女 2022年2期
关键词:沙洲朱文瑶族

春江

80多年前,发生在湖南省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的“半条被子”的故事,令无数人感动。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特地前往沙洲瑶族村了解情况,并看望了“半条被子”故事中的女房东徐解秀82岁的小儿子朱中雄及其一家。

在沙洲瑶族村文化民俗广场旁那片青砖黛瓦的古民居中,有一栋三开间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古朴厚重的木门上张贴着一副鲜红的对联:一间旧居传承红色故事,半条被子诠释长征精神。这就是徐解秀的故居。

故居陈设简单,靠右边一间厢房里摆放着一张年代久远的小楠竹木床。

“当年,就在这张小床上,3位女红军和我母亲合盖一床行军被、一块烂棉絮和一件破蓑衣。两位女红军睡一头,我母亲、哥哥和另外一位女红军睡一头,横盖着她们的被子。”朱中雄说。他懂事后,母亲多次跟他讲起那“半条被子”的故事。

“‘半条被子’的故事,见证了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朱中雄说道,“1984年11月7日,《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重走长征路时,在沙洲瑶族村村口遇到了我年过八旬、裹着小脚的母亲。母亲把自己50年前的事说给了罗记者:3个姑娘长得很漂亮,有一个还不到20岁,心也好,能把一条被子中的一半给穷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人?母亲还请罗记者帮忙打听3位女红军的下落,说很想念她们。”

“罗记者听了这个故事后激动不已,连夜写下题为《当年赠被情谊深,如今亲人在何方》的报道,发表在《经济日报》上。”朱中雄说。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15位当年的女红军看到报道后,特意买了一床新棉被委托罗开富送給他母亲。他家一直珍藏着这床棉被。遗憾的是,直到1991年1月病逝,母亲盼了一生也没能找到当年的3位女红军。

“20世纪80年代,邓颖超等15位老红军赠给我母亲的被子,如今被保存在陈列馆的玻璃展柜中,上面还印着牡丹花呢,你们看到没有?”每当有游客到徐解秀故居参观,朱中雄总是这样笑着问。

“自懂事起,我就常见母亲去村头的小木桥张望,盼3位女红军回来。”朱中雄说,“母亲经常教育子女一定要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共产党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值得信赖。”

朱中雄年轻时当过村团支部书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体出工,他不惜力气,一肩挑200多斤的担子。长年累月劳作,他的背都被压弯了,以致现在手不离拐。老伴瘫痪在床,每年都要花费不少的医药费,儿子朱小红一直在家务农,以前还有两个孙子上学要花钱,家庭困难,2014年他们家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半条被子”的故事传开后,沙洲瑶族村成了人们向往的地方。汝城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建设沙洲红色旅游景区,村民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村里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乡亲们吃上了“旅游饭”。

“昔日3位女红军给我家送半条被子,如今共产党给我家送来了‘致富经’。”朱中雄说,“为了让贫困户早日脱贫,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制订帮扶计划,支持村民开饭店、民宿,搞种植、养殖业。”

“我们村里成立的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种植蔬菜120亩,水晶梨、枇杷等2000多亩,年产值300多万元。”朱中雄的侄子、沙洲瑶族村党支部原书记朱分永说,“2018年底,沙洲瑶族村30户93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不到3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38万元,村集体收入提高到每年40多万元。”

虽然徐解秀的后人都搬离了祖屋,但年迈的朱中雄仍然每天来到祖屋看守,打扫卫生,整理物件。“祖屋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源地,它见证了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血肉关系。我们后人必须保护好,而且要把这种红色精神传承下去。”朱中雄说,“以前祖屋是哥哥朱中武在照看,3年前哥哥去世后,就由我照看了。”

2017年,沙洲瑶族村红色景区建成后,到徐解秀故居参观的游客平均每天有数千人次,甚至还有来自南非、韩国等地的海外游客。朱中雄不但热心为游客义务讲解“半条被子”的故事,还动员儿子利用在景区当保安、开土菜馆的机会,向游客讲述这一光荣家史。

“听党的话跟党走,美好日子在前头。”担任过20多年村干部的朱分永说,这是奶奶对他们的家训。他们这个60多人的大家庭,有5人入党参军、5人担任过村组干部。他的父亲朱中武曾担任过大队(村)的副队长和生产队队长(村民小组长)。这几年,朱分永的儿子从部队退伍后相继接过了村主任和村支书的接力棒,带领村民建设红色景区,实现了精准脱贫。幸福不忘来时路,他们父子始终没有忘记传承红色家史的光荣使命,利用退休时光或工作之余,协调景区建设,为游客无偿讲解“半条被子”的故事。

“这是一张楠竹木钉成的床,80多年前一个深秋的冷雨夜,3位女红军和我曾奶奶、我爷爷就横着躺在这张床上,当时我爷爷才1岁多……”在徐解秀故居,身着白衬衫黑西装、佩戴扩音器的讲解员朱淑华,每天都会和堂妹朱文萍等几名讲解员一起,向游客讲解“半条被子”的故事。她们生动传情的讲解、亲和的微笑,给游客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现年31岁的朱淑华高中毕业,嫁到邻村的她原本是一名幼师。2017年,沙洲瑶族村红色景区决定招聘几名专职讲解员。徐解秀的三孙子朱国永立马号召自己的女儿朱淑华报名。

初中毕业的朱文萍当时正在深圳打工。年迈的爷爷朱中雄和父亲朱小红均打电话劝她回来报名。2018年朱文萍回家过春节,因为通村公路重修时改了位置,她差点没找到家。村里的巨大变化,让她觉得家乡的发展可能更需要、更适合自己。

朱淑华、朱文萍姐妹两人因普通话标准,都被录用了。随着沙洲红色旅游红红火火,游客纷至沓来。朱淑华、朱文萍姐妹俩每天都在“半条被子的温暖”陈列馆和曾奶奶徐解秀的故居等景点为游客作讲解。作为徐解秀的后人,她们感到特别自豪。

朱文萍表示:“今后要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争当一名优秀讲解员,不但把‘半条被子’的故事讲给更多的游客听,还要讲给自己的孩子听,让他们也接力传承红色精神。”

(摘自《老友》)(责任编辑 史旺平)

猜你喜欢

沙洲朱文瑶族
粤北瑶族学生文化传承观的调查与研究
传承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无题(5)
闽南秘境:鱼骨沙洲
热闹的大山
心海浪花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发现木耳
闪电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