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
2022-02-23章磊
章磊
摘要:英语课程思政,要坚持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相统一、深入挖掘和有机融入相结合、英语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呼应的原则,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三观”,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发现思政元素,抓牢教材这个主阵地,用好英语报刊这个后花园,充分体现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所谓“课程思政”,是指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门课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英语语言文化内容体系中往往隐藏着不同于主流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英语课程思政显得尤其重要。
一、英语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
(一)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三观”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接触的是另外一种文化,往往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容易受到隐藏其间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的影响,甚至可能不加甄别就全盘接受。这个时候,英语课程就要发挥思政作用,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鉴别地消化吸收,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实中,有的英语教师认为英语学科应该坚持“绝对的客观”,只需把英语当作一种语言工具,无须关注其中的精神价值;有的英语教师认为思政教育就是政治教师或班主任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有的英语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提高不了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和考试成绩,反而会挤占教学时间,也不予重视,不能很好地履行思政教育的职责。事实上,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比教书更重要的是培养国家需要的英语人才,这符合新时代的思政要求,也符合新课标的思政要求。
(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
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培养跨文化沟通的意识和能力,树立国际视野,学会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英语教师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了解得不深入,认为英语只涉及国外文化,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吸收不同优秀文化的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二、英语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
(一)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相统一
要深刻认识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关系,使其有机统一。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当然要坚持专业教学,要把英语课教好,真正体现英语课程的特点和优势。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注重发挥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强调课程思政,并不是削弱或者否定专业课的地位,而是更加重视专业课的价值。只有这样,英语课程才能成为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才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二)深入挖掘和有机融入相结合
要深入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支点,凸显英语思政本身的内在要求。只有立足这些重要支点,英语思政教育的抓手才能更加有力。当然,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要有机融入英语教学中,使之得到应有的呈现。
(三)英语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呼应英语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着共同的政治属性和要求,但在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又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英语课程思政是隐性的,思政课程是显性的,要将隐性和显性结合起来;英语课程思政是分散的,思政课程是集中的,要将分散和集中结合起来。思政课程是英语课程思政的后盾,可以随时提供支撑。英语教师和思政教师也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形成互相呼应的育人机制。
三、英语课程思政的基本路径
与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相比,英语学科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大多比较隐蔽,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思政元素,体现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笔者的英语课程思政实践主要立足两个板块内容:教材和报刊。
(一)抓牢教材这个主阵地
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Reading 板块、Integrated Skills 板块、Task 板块等都蕴藏着一定的思政元素,为英语课程思政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例如,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认识你自己”。阅读部分介绍了阳光镇四位各行业的佼佼者,他们分别是:为阳光镇广场设计雕塑的知名艺术家、随时准备迎接新挑战的大公司销售经理、对自己工作要求很高且谦虚好相处的高铁总工程师和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的阳光医院院长。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形容词来概括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态度?鼓励学生从文本的四个片段中,提炼出能够描述四位人物优秀品质的形容词,如刻苦、敬业、投入、细心等,细细体会工匠精神中的“爱国、敬业、奉献”等品质。
其次,教师提问:正如你们所知,他们身上都有精益求精的品质。你能从文本中找到反映其“精益求精”品质的短语或者句子吗?引导学生发现,以上所谈及的优秀品质的基础是“精益求精”,并让学生从教材中寻找能够体现“精益求精”的短语和句子,如“All ofus know that it'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every detail."“To us, 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 We can't afford to make any mistakes.”,凸显其精神内涵。
最后,教师提问:我们今天学到的这些宝贵品质中,哪些会对你未来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请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并将其迁移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这个教学片段,选取的是一篇较为普通的阅读材料,乍一看,思政元素并不明显,但通过深入挖掘,“工匠精神”这个思政教育的着力点就找到了。将其挖掘出来之后,还要继续提炼,归纳出爱国、敬业、奉献等具体精神要点,这才是思政元素。之后,再通過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润物细无声地开展思政教育。
(二)用好英语报刊这个后花园
作为英语教学补充的英语报刊阅读,具有紧贴现实生活、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鲜活等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而其中涉及的最新时事、政治、科技、经济以及时尚、文艺、体育等内容,则可以成为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
例如,有英语报纸选取了一篇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一所中央学校的文章,介绍了这个学校的历史、学员人数、讲授内容、生活条件,以及学员的学习和实践情况。这篇文章的思政元素显而易见:艰苦奋斗,坚持不懈。不过,要把这个思政话题讲得深入浅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认识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生发刻苦学习的激情,需要下一番功夫。
首先是读前的铺垫。引导学生查阅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历史和使命,让学生回忆自己60入团时的情景,把共产主义青年团这个宏大的话题和自身结合起来,产生一种亲近感。
其次是读中的梳理。呈现思维导图(如图1),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了解这所学校建立的时间、地点、学员情况、学习内容等。
最后是读后的反思。教师提问:(1)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学员们为什么还能坚持认真学习和实践?(2)作为一名青年团员或者即将入团的学生,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并努力实现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一些拓展。比如,可以展示葬在当地烈士陵园的共青团员的生前图片资料,介绍他们的英勇事迹,弘扬他们的大无畏精神。
这个教学片段,思政元素比较明显,由历史到现实,由烈士到自我,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促使其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条件,确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伊娜.文化意识培养是实现英语学科价值的关键[J].江苏教育,2018(27).
[2]刘道义.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8(6).
[3]金虹.论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3(8).
[4]潘希武.中小学课程思政:育人向度及其建设[J].教育学术月刊,2021(10).
[5]张运桥,韩玉强.英语学科思政教育的内涵、困境与路径[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