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绿色转型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

2022-02-23尹佳音

现代国企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转型

文=尹佳音

随着各国政府着眼于疫后经济重建,绿色转型与包容性发展逐渐成为全球复苏政策焦点。在此背景下,如何统筹做好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协助共建国家完成经济绿色转型,将成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

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绿色转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议程的深入推进,中国将继续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包括落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加强与共建国家在制定低碳和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方面的务实合作,推动建设绿色、环保及可再生能源项目,分享中国“绿色转型”实践经验。总的来看,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绿色转型面临以下三方面机遇:

一是绿色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绿色转型提供重要保障。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我国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探索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为其提供绿色低碳技术以及绿色公共产品,为助力广大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现绿色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如先后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合作规划》,明确我国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任务措施。探索设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金,意在推动共建国家绿色金融务实创新,促进绿色金融多边合作,实现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设备制造国,我国积极推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广泛开展可再生能源合作,援助气象卫星、光伏发电系统和照明设备、新能源汽车、环境监测设备、清洁炉灶等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物资,帮助有关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二是国内减排技术日趋成熟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绿色转型提供坚实支撑。以2005年作为起点,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降低,2020年的降幅已经达到48.4%。近10年来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从70%下降到57%,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则提高到15.8%。未来我国将继续投入139万亿元用于碳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如在水泥行业,我国已在新型粉磨技术、高能效烧成技术、燃料替代技术、水泥窑氮氧化物减排等技术装备以及高性能保温耐火材料工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得到推广应用。发电领域,随着绿电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风、光、水、生物质能等利用技术及发电率不断提升,我国通过引进创新和自主研发成功实现了多项核心绿电技术国产化,有效促进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三是全球“绿色复苏”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绿色转型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总体而言,“绿色复苏”得到了政府、国际机构、企业的积极支持,发达经济体及部分新兴经济体先后出台经济刺激计划用于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制造业绿色转型计划。如:欧盟在2020年7月公布7200亿欧元的经济复苏财政预算,部分用于环保、清洁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动汽车领域,美国政府计划在4年内投入2万亿美元应对气候变化,其中约20%用于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并计划以20倍的速度提升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国际能源署(IEA)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共同起草一项为期三年价值3万亿美元的“绿色复苏”计划,推动世界朝着更清洁,更具弹性的未来发展。包括亚马逊、丰田集团、梅赛德斯奔驰等多家国际大型企业分别通过设立专门资金、成立相关技术研发部门,积极支持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方案。BP、壳牌和道达尔三大欧洲跨国油气公司陆续公布了2050年生产和销售的油气产品的净零碳排放目标,显著加大对光伏、风电、配电、电动汽车充电和电池等非核心业务的投资力度。

尽管绝大部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诉求愈加强烈,但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绿色转型仍面临以下两方面挑战:

一方面,共建国家经济发展对我国部分碳密集产业高度依赖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绿色转型造成阻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绝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多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水泥、钢铁、玻璃需求量不断提升势必带动当地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以东盟为例,各国水泥需求量每年的增长率大约为8%。然而,当地相关产能的发展并不充分,如柬埔寨的水泥年产量不足100 万吨,印尼每年水泥缺口达 800 万吨需要进口。中国相关高耗能行业在规模、技术水平、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均具有突出的优势,相较而言作为“先进产能”,因此多数共建国家仍对与我国开展相关产能合作具有较高兴趣。

表1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部分高排放产业分布

另一方面,技术和资金瓶颈不利于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绿色转型顺利推进。尽管绝大部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出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以及提高能效等政策措施,但由于其自身尚未形成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许多低碳、零碳和负碳的核心技术还掌握在主要发达国家手中,因此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诉求受技术层面约束仍然较高。由于在发展中国家增加清洁能源投资面临公共财政枯竭、货币不稳定以及当地银行和资本市场疲软等问题,因此,多数企业并未对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碳减排技术展现出浓厚兴趣。如在非洲地区,尽管当地拥有全球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但受限于营商环境及财政支持力不足等原因,当地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不到全球的1%,绝大多数民众仍需依靠生物质能源及化石能源获得可靠的电力供应。

“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绿色转型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

当前全球绿色低碳生产技术不断成熟,“绿色复苏”目标得到多数经济体的肯定,多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逐渐意识到早期大量引入资源密集型产业带动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为此,我国应抓住全球“绿色复苏”和发展中国家“绿色新政”机遇期,探索出一条符合各共建“一带一路”参与方利益的新型国际产能合作模式。

一是建设更为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帮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解决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矛盾,助力共建国家政府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生产体系,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方面共赢。

二是探索形成“一带一路”国家绿色金融新路径。通过建立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合作平台,引领发达国家、国际双多边金融机构开展第三方合作,协助共建国家构建碳减排投融资政策体系。充分考虑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金融条件,助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低碳化。

三是敦促“走出去”企业遵循采用绿色投资原则。提高民营企业在国际产能合作中的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意识,为企业制定可行境外项目投资准则,并在其对外投资之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高耗能行业的低碳清洁化改造为重点,提升传统产业合作,以绿色新兴产业联合研发、合资联营等方式,共同促进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的研发和绿色产业体系的培育。

有关建议如下:

一是不断提升投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水平。严格遵守“一带一路”绿色可持续投资倡议,强化绿色项目认定,加强绿色金融支持,从绿色收益、绿色效率和综合收益等方面对投资项目开展多维绿色评价,对于一些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基础设施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可以根据当地需求和情况,发展东道国需要同时成本可以承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尽可能减少碳排放并考虑适应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二是积极搭建绿色发展合作平台。挖掘绿色治理潜力,深化绿色技术合作,借鉴国际上向海外产能输出的经验和教训,打造一批共建共赢的绿色产业集聚区,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和有关国家的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产能合作计划,并采取促进先进绿色与低碳技术的交流与转让等适合当地的产能合作方式,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与贸易的发展。

三是为企业提供更为有效的政策支撑。依托国内已成型技术和国内工程建设经验,把国内科学产能先进理念移植到共建国家,拓展绿色产能合作区间,指导企业参与共建国家低碳经济转型,制定促进与支持政策措施,完善配套政策,支持“走出去”的企业采用中国绿色指标体系和相关标准,高水平的建设和设计。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