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
2022-02-23沈国岩
文=本刊记者 沈国岩
国资国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三可一要”(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要求,高效率抓推进、高标准抓落实、高质量抓收官,各项任务如期完成、按时交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是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施工图。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整体性谋划和系统性设计,主动谋划改革任务,明确量化指标,画好“路线图”,兼顾重点推进、难点攻坚,台账化管理督进。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国资国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三可一要”(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要求,高效率抓推进、高标准抓落实、高质量抓收官,各项任务如期完成、按时交卷。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国资国企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资监管体制,全面加强企业党的领导,董事会实现应建尽建,经理层行权履职机制得到完善;积极推进重组整合、转型升级、瘦身健体,国有资本在重要行业领域的控制力、结构布局、市场竞争力得到加强;国企内部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市场化用工得到落实,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健全,内生动力更加充足。整体上看,国企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作出的极具思想性、原创性、战略性的科学论断和重大部署,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国有企业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中是管总的、管根本的、管长远的。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党领导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丰富实践和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产生的重大实践成果。这一制度成果“特”就特在把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
三年行动开始以来,国资国企坚持“两个一以贯之”,进一步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各省区市属国企基本全部完成“党建入章”工作,一级企业及重要子企业全部制定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清单。一些相关地区和企业还根据企业实际进行了差异化创新。
在制度建设中,董事会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构成,保证了出资人职责到位,促进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极大地推动了在企业内部的深化改革、强化管理、质量效益的提高。
经过三年行动的开展,国有企业董事会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各级国有企业已基本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子企业层面完成外部董事占多数的比例分别达到99.3%、94.2%。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加强统筹沟通、完善会议机制积极推进,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等各治理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各级子企业经理层成员实现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占比超过96%,董事会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也得到落实。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逐步成熟定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是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物质基础,一定要管好用好。国有企业改革首先要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一条不做好,国有企业其他改革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
在三年行动中,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逐步成熟定型,有力地维护了国有资产安全、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国资委牢牢把握职责定位,积极完善以“三统一、三结合”和“三化监管”为鲜明特征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入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推动管资本与管党建相结合、履行出资人职责与履行国资监管职责相结合、党内监督与出资人监督相结合,打造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出资人监督闭环,切实增强专业化监管、体系化监管、法治化监管能力。
“两类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资委先后改组组建了中国国新、中国诚通两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及国投公司、招商局集团等19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通过授权放权,推动两类公司在公司治理、组织架构、运营模式、经营机制、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预期效果。
2022年6月,中国宝武、国投公司、招商局、华润集团和中国建材等5家企业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是国企监管方式从“管企业”到“管资本”转型的重要节点,进一步促进了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及提升国有资本控制力、影响力。
在大力建设国资监管体制中,南方电网公司根据国资委等上级相关指示精神,在企业监管体制和机制方面,持续完善以管资本为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南方电网公司身兼上级党组织、集团战略管控者、国有资产管理者等多个角色定位,均配以明确的党内法规、国家法律法规和国资监管、证券监管规范及公司战略纲要作为行权依据,既实现了“清单之外无权力”,更实现了“清单制定有依据”,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打造出了“南网样板”。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专业化整合是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有力举措。国资国企坚持围绕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投身振兴实体经济、建设制造强国,贯彻落实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不断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国有企业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力度。
实施现代产业链链长行动计划,遴选两批16家链长企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发展智能制造、交通、建造、矿山、能源、商贸等传统产业“升级版”,打造新能源汽车、北斗、电子商务、区块链、物流大数据等一批数字协同创新平台,5G网络、数据中心、物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电网电力、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等装备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条,集成电路、高端机床等细分领域实力明显增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加快推进。
与此同时,紧紧围绕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目标要求,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工作,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进入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从2012年的65家增长到2022年的99家,通信、电力、建筑等行业企业有关效率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022年10月31日,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项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11组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11组项目中,有些是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合作:中国稀土集团与广晟控股集团在稀土产业、科研、人才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推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航空工业集团与沈阳航空产业集团智能制造合作项目,对于航空工业集团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地方培育专业化水平高的航空智能制造优势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央企之间协同的新项目:中国宝武与中粮集团推动的专业化整合及产业链协同等项目,将双方优势转化成发展合力;中国电气装备与国家电网、兵器装备集团在业务、科技等领域开展多种方式合作协同,补齐发展短板、形成集群优势。
推动关键环节实现重大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大改革攻坚力度,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国资国企坚持以发展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推动企业市场化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破冰突围,坚决啃下长期困扰国有企业发展的“硬骨头”。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始后,各地国资国企进一步健全完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各层级企业全面深入实施三项制度改革,加大对关键岗位核心人才、突出贡献员工和优秀企业家的激励力度,使企业活力效率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底,97.3%的中央企业子企业、94.7%的地方各级子企业经理层成员签订了契约,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比例分别达42.9%、37.7%。在围绕“员工能进能出”方面,许多企业加快建立和实施市场化用工制度,2021年各级国有企业新进员工99%以上采用公开招聘方式。围绕“工资能增能减”,完善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灵活开展中长期激励,共计5100多户中央企业子企业实行中长期激励,覆盖关键岗位、骨干人才40万。
例如,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在深化改革过程中,纵深推进经营机制市场化激发企业内生动力。集团积极对接市场要求,引进先进机制,使企业生产经营更加贴近市场前沿,更加高效地参与市场竞争,有效释放和提升了价值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具体做法包括:一是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办法、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配套办法,构建 “一套方案、两项配套制度、三个专项文件”工作体系。二是建立全覆盖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全面梳理调整企业总部、子分公司、区域指挥部和工程项目绩效考核办法,以盈亏、增量、责任、效率等指标为考核标尺,建立了全覆盖的绩效考核体系。三是着力推进用工市场化改革。实施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引进政策。
与此同时,企业深入开展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推进混改,积极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不断促进各类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取得大幅提升。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