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海精神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践*

2022-02-23吴婷王丽娟

大众文艺 2022年23期
关键词:星海艺术院校育人

吴婷 王丽娟

(星海音乐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事业的发展,围绕“文艺工作者应该为什么人”的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2021年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坚持紧随时代、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心怀天下、坚持弘扬正道”“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要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旗帜鲜明地提出青年文艺人才培养的的全新要求。[1]“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成长之路,既契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内在要求,也符合新时代中国文艺队伍建设的现实需求。通过冼星海这一榜样人物案例及其可贵精神,引导学生将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人类未来紧密结合,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文艺观,是创新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实践性探索。

一、星海精神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星海精神是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回答了新时代艺术院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现实问题。将星海精神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遵循了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教书育人规律。

(一)教学需要:为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提供鲜活素材

艺术生兼具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和艺术专业的个性,艺术院校的思政课不能一味用深奥的理论或陌生的术语进行堆砌,这样会使思政知识陷入经院化,应该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的教学材料给予他们精神感染和人生启迪。冼星海是艺术生最了解的音乐家之一,星海精神中蕴藏的家国情怀、理想信念、担当精神、艺术风骨、为人准则、处事态度,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更有穿透力和感染力的内容支持。将星海精神引入思政课堂,一方面丰富了艺术院校思政课的教学素材,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切感,有助于消除“思政课与专业相关不大”的心态;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文艺的发展规律、前进方向和文艺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实现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和精神凝聚。

(二)品格塑造: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文艺人才提供榜样引领

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是时代和人民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为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星海精神具有教育示范作用,有助于艺术生厘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心系祖国、讴歌人民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厚植忠诚爱国、不负人民的宗旨意识;志存高远、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激励学生确立远大的志向抱负,不负韶华,将文艺创作写在民族复兴和人民奋斗的征程中;求真务实,崇德尚美的艺术追求,启迪学生练就行稳致远的本领,弘扬正道,提升道德操守和艺术修为;精益求精、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鼓励学生守正创新,增强勇于求索的信心和自我突破的勇气;乐观豁达、坚毅进取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品格,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面对人生困境;引领时代、心系天下的担当精神,铸牢学生的共同体意识,创作彰显中国文化价值、瞩目人类共同命运的优秀作品。星海精神是新时代文艺青年应当具备的品质,以星海精神赋能艺术院校思政教育,有助于艺术生将人品和艺品、个人“小我”与民族“大我”相统一,提升立德修身的自觉性。

(三)精神赓续: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供动力源泉

星海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鲜活表现,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星海精神的核心,是一种“为民族发出怒吼”“以音乐为祖国强盛服务”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改革创新精神是星海精神的精髓,兼容并包,广泛吸收中华传统文化和异国文化的营养,创作出传达普遍情感的作品。艺术院校学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主要力量,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生力军。星海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之美,有助于艺术青年从“文艺担当”的角度认识文艺在“民族精神家园”和“人类共有精神家园”中的价值。以星海精神进行正向激励,能够让学生感受先辈之志、传承奋斗精神,明确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奋进目标: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展现当代中国人民的生存梦想、生存意志,用情用力用心抒写人民,培育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理想;以世界眼光和开放意识审视人类文化成果,融会贯通,向各国人民传达全人类价值共识,展现“美好、希望、幸福就在前方”。

二、星海精神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艺术院校是传承和弘扬星海精神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星海精神的引育功能,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艺术人才。但是,当前艺术院校对于星海精神存在“低认知”“少融合”“无体系”“低践行”的现实困境。

(一)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尚待丰富

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往往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采用传统理论灌输式模式,导致思政课育人效果差强人意。星海精神与思政课之间存在相通性和一致性,致力于解决艺术青年的全面发展问题。但是,当前思政课对其关注明显不足:首先,思政课教师对星海精神缺乏深入研究,不能讲深、讲透、讲活星海精神。由于专业的隔阂,艺术院校思政教师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艺术类专业分属不同的知识体系和理论范畴,不熟悉冼星海等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在教学中不愿意运用相关资源,对星海精神的解读浅尝辄止,提炼升华不足,无法达到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其次,没有对“内容体系”适应性进行合理考量,缺乏将星海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机制。缺乏精准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的思维和方法,机械化、碎片化、表层化地罗列冼星海话语,展示冼星海作品,学生难以对星海精神形成体系化认识,进而转化为个体的精神动力;最后,实际教学照本宣科,搞填鸭式灌输,没有从教学效果中反思星海精神融入课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公式化说教方式难以彰显星海精神的资政育人价值。

(二)专业课和思政课协同育人效应尚待发挥

星海精神是艺术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耦合育人的载体,然而,师生对星海精神“彰显什么”以及“如何弘扬”的认识浅薄,制约了协同育人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第一,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态度消极,缺乏结合专业核心素养挖掘充实思政素材和德育资源的动力。课程实施过程更加关注专业概念、理论讲解和技巧传授,星海精神的德育价值没有充分展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三个要素,其中,价值塑造居于首位,时代赋予专业课教师塑造灵魂、塑造品性的重任。[2]艺术与高尚品格完美结合,才能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否则“美”是苍白的、空洞的;第二,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和整体性推进方案缺失,难以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正效应。如何构建内容结构、方法体系与主体联动的行动策略,使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内容有机融合,推动学生将星海精神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于实际行动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三)全方位育人格局尚待探索

艺术院校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和以美育人体系相互独立,无法形成合力。首先,星海精神对全面提高艺术人才培养质量的功能未得到重视,教育、管理、服务、实践等环节中全员参与和责任分工的机制有待健全,人员要素、制度要素之间的协同配合松散,“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有机衔接、统筹推进的整体;其次,星海精神未能与校园文化建设联系,没有形成“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浸润式育人氛围。校园文化是营造学习氛围的有效载体,对学生加强对星海精神的理解发挥重要作用,没有校园文化的配合,星海精神与学生之间存在情感距离;再次,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深度融合方式有待探索。以星海音乐学院为例,原创歌剧《星海星海》、“星海情”作曲大赛、“中国梦·星海情”专场晚会等艺术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深刻感悟星海精神的内核,但在人文素质课程中对星海精神的挖掘利用不够。仅依靠一种形式、一部分人难以实现育人目标,需要“打好组合拳”,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三、星海精神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星海精神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抓住“中心环节”,在教学体系、学科体系和管理体系中全面体现。

(一)用好思政课主渠道,细化阐释星海精神

思政课教学应尊重历史事实,回到历史场域讲清星海精神的生成逻辑、情感价值、精神实质、道德品格,借助文艺作品凝练星海精神之魂,展现星海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合题。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是政治引导和价值塑造,在讲述星海故事时,要引导学生用身心感受,用理性思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艺观和人生观,与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和后现代文艺思潮划清界限。

思政课教学应坚持“双主体”育人原则,建构“知识逻辑-价值引领-现实行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3]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应全面掌握星海精神相关资料,深刻领会星海精神的内涵,立足新的赶考之路以及当前艺德失范、理想淡化、浮躁风行的实际情况,具化细化阐释星海精神蕴涵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编写辅学材料,提高思政课的知识传授质量、能力培养效率和观念塑造效果;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多角度呈现星海故事,利用微博、慕课、微视频等新兴课堂媒介建立网络课堂体系,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提升教学的交互性、全时性和便捷性;翻转课堂,以探究引导、情景展示、课堂辩论等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针对星海精神内涵的不同方面搜集材料,进行讨论与展示,营造师生共生的教学环境;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特长,通过讲好星海故事、星海歌曲赏析、音乐情景剧等实践活动,促进星海精神入耳入脑入心。

(二)加强课程协同联动,推动内化星海精神

星海精神融入艺术院校思政教育离不开相关课程的联动协作。首先,要解决好思政课内部的贯通问题,避免课程内容的低水平重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星海精神进行学理性解释,让学生明白星海精神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合星海精神讲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各阶段成果,尤其是习近平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让学生弄清楚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现实逻辑和最新经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历史角度讲解星海精神产生的特定背景,揭示文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思想道德与法治》把星海精神有机融入人生观、爱国观、价值观、道德观、荣辱观等教学点,使其发挥道德模范和价值引领功能,激发艺术生进行自我修养的自主性。

其次,打破课程壁垒,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成立星海精神教研室,建立合作教研机制。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力编印《星海精神》校本教材,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沙龙、专题研讨、合著论文等方式,系统讲授冼星海的伟大事迹和先进精神,打破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隔绝的“孤岛效应”;思政课教师参与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的开发、实施和评估过程,针对不同专业和课程的学科背景、知识结构和话语体系,帮助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方案,共同打造精品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示范案例;齐力搭建艺术实践育人平台,组织学生“重走星海路”,让学生真正理解、认同、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历史主动精神,把自己的个人抱负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相结合,鼓励学生结合星海精神进行创作,“书写人民的伟大实践和时代的进步要求,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4]

(三)构建“大思政”格局,弘扬践行星海精神

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是推动星海精神与思政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渠道,要把星海精神融入党建、科研、管理、服务全过程之中,全员全方位宣传星海精神。首先,从顶层设计,健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制度安排上对教学单位与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党团组织等进行统一部署,以政策导向激励结对共建;其次,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将星海精神融入党支部建设,开展以星海精神为主题的党建活动,抓住“关键少数”,按照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次序推进宣传和践行星海精神;再次,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高地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师深挖星海精神,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提升冼星海研究的理论水平,以科研反哺教学;最后,发挥团委、学生工作部、宣传部的引导作用。团委制定学习星海精神活动计划,学生会和社团在全校范围内有序开展《音乐家》电影赏析征文、星海作品歌咏赛、星海精神歌曲创作、音乐情景剧大赛等活动,形成人人学习星海精神的良好氛围。学生工作部将星海精神作为德育考核的参考,在评奖、评优、资助中考核学生是否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奉献意识和人民立场奋斗等。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导学生从星海精神中汲取营养,培育坚忍不拔的意志、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宣传部在校园广播、网站、官微、文化长廊中渗透星海精神,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熏陶中学感悟星海精神。学校内部要素的整合和内外部结构的联动,最终形成星海故事育人共同体,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5]星海精神是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调味剂”和“营养品”,能够有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实践导向和人生志向。艺术院校应积极探索星海精神的有效融入路径,使星海精神的教育价值“活”起来。

猜你喜欢

星海艺术院校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璀璨夺目的陇原国宝星海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星海音乐学院六十华诞公告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他们用“五招”育人
灯海和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