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课程下的“迷你玩具展”
2022-02-23张倩黄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幼儿园
张倩 黄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幼儿园
在建设博物馆课程的背景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幼儿园积极思考,依照布朗分布·布伦纳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建设班级课程,将博物馆逐步建设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班级课程资源。
博物馆成为班级常态化的课程资源。博物馆成为班级常态化的课程资源后,衍生出众多班本课程。比如:小班幼儿带着相机、放大镜走进博物馆,聚焦兴趣点,探究红星背后的故事;中班幼儿将博物馆的展览形式运用到班级中,开展了迷你玩具展览;大班幼儿为博物馆绘制地图,形成立体的地图主题课程;混龄班幼儿大胆改造博物馆,从设计到实施一步步解决问题。借助博物馆课程资源建设出的班本课程,是整合资源,形成以儿童发展为本,由教师、儿童、家长、社区专业人士,甚至更多利益相关者共同建构的班本课程。
博物教育下特色班本课程的开展。博物馆除了是一种能够建设成常态化的课程资源,其本身具有的博物教育对幼儿综合素养提升、终身发展起着积极正向的作用。中班“迷你玩具展”的班本课程就是充分发挥博物教育作用、促进幼儿综合素养提升的典型案例。幼儿从一开始的参观、访问博物馆,逐渐形成了博物意识,并将这些经验运用到了班级课程中。让我们来看看幼儿是如何从“魔尺大师”玩转到“魔尺展”的。
◎我最想展览的玩具——魔尺
在“迷你玩具展”的主题开展中,孩子们就“我最想展览的玩具”进行投票,全班30位幼儿,有25名幼儿将票投给了魔尺,于是班级出现了一股“魔尺潮”。幼儿带来的魔尺越来越长,也出现了许多围绕魔尺的自主游戏。
关于魔尺的游戏开展得如火如荼。有的幼儿把魔尺变成了0到9的数字,有的幼儿把魔尺变成了字母和简单的图案,水平更高的幼儿开始探究立体的图形如何变化。从对称、半圆到球体,幼儿求助、观察、模仿、拆开、还原,恐龙蛋、魔尺话筒、魔尺海胆等越来越立体、复杂的造型不断出现。
小小的窗台展示不下太多优秀作品,可是孩子们都想让它们站在窗台的核心位置,一直被同伴欣赏。于是出现了越来越多魔尺作品怎么才能更好地向同伴展示的问题。
◎魔尺作品如何更好地展示
聚焦问题后,我们召开了关于“魔尺如何更好地展示”的儿童会议。在讨论中,有的幼儿联想到参观博物馆的经验,并进行了经验迁移,提出可以像大学博物馆一样展览魔尺作品。
那么,魔尺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幼儿集思广益,达成共识。首先,要有宽敞的场地,虽然魔尺作品不像航天馆里的飞机、发动机等都是“大家伙”,但是我们的数量多,因此需要宽敞的区域来展示。其次,作品太多,参观的人可能看不明白,我们需要分类,把相同主题的作品放在一起,还要打印出作品介绍,告知参观的人这是谁的作品、是什么样的造型、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孩子们还提到,航空馆里的珍品是不能摸的,我们的魔尺虽然也是宝贝,但是参观的小朋友可以拿起来看一看、摸一摸,这样他们一定会很开心。
关于魔尺展的问题不断生发,魔尺展也在不断完善。
◎魔尺展成为联结家园的纽带
随着魔尺展的不断展开和深入,孩子们将魔尺展发生的好玩事情,滔滔不绝地讲述给家人,一时间,魔尺展成为家园交流的热门话题。家长也不断给孩子们提供支持,带来家中废弃的柜子、陈列架等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举办魔尺展,还有祖辈、父辈家长带来了他们童年珍贵的玩具,希望加入孩子们的玩具展。魔尺展被三代人的童年玩具不断扩充,开设了家庭玩具宝贝展览区,引发了家长对班级课程的支持和情感共鸣,同时也让家长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学前儿童的学习方式和游戏价值。
联结家园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家园共育不仅存在于家园双方日常交谈、幼儿活动照片分享、育儿经验共享中,深度的家园共育还体现在家园课程共建上,家园双方资源互补,共促幼儿发展。
“迷你玩具展”的班本课程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利用家长、社区资源,形成了培养幼儿探索、发现、创造的博物教育下的主题课程,让家长深入了解了幼儿游戏与学习发展的关系,提升了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