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文化差异下茶叶翻译的优化分析

2022-02-23刘秀娟

福建茶叶 2022年11期
关键词:茶具茶文化茶叶

刘秀娟

(晋中信息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0)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茶叶外贸市场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茶叶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在进行茶叶出口过程中,对于茶叶的品名、特性等进行精准翻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要想在世界范围内重塑中国茶叶品牌形象,实现对中国茶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就必须要做好跨文化翻译工作。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已经融入于传统文化体系当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与典范。纵观我国文化历史,围绕茶文化有着非常多的诗歌、典籍以及专著等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内容体系。早在16世纪,我国茶叶传入欧洲,受到了欧洲各国,尤其是英国消费者的喜爱。但是由于中英两国存在历史、人文、风俗习惯等多种方面的差异,使得中英两国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存在较大的不同。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我国茶叶产品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张,海外需求量上涨,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中国茶叶已经不像16、17世纪那样在国际市场上无可替代,而是出现了许多同类型的替代产品,全球存在非常多的产茶国,茶叶类型和产地也五花八门,这就对中国茶叶的对外出口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要想提升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在茶叶出口的同时更加重视对茶文化信息的传递,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内涵,能够有效区分和辨别不同茶叶产品的特质。而基于语言方面的差异,要实现这些目标都有赖于茶叶翻译工作,也对当前的茶叶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茶叶翻译工作是当前茶叶出口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和优化的重要板块。

1 中英对茶文化认知的差异性表现

1.1 物质形态方面

中英两国对于茶文化的认知存在差异。首先从物质形态方面来看,茶叶的物质形态包括茶叶产品本身,还包括与茶叶相关的茶具、茶点等等,只要是与饮茶活动有关的物质实体都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中英两国在茶叶物质形态方面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一是从茶叶本体来看,中国茶叶有较多的品种,包括红茶、绿茶、白茶、花茶、黑茶等等。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常年较低且多雨,因此,英国对于茶叶品类的需求并不是那么多元,主要是以红茶为主,英国更是将柠檬红茶、牛奶红茶奉为国饮。二是从茶具来看,中国茶具品类繁多,从材质上来看有玻璃茶具、陶瓷茶具、紫砂这一类的陶土茶具、金属茶具以及木质茶具等等,并且不同材质的茶具其造型也千变万化,同时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英国更加具备浪漫主义精神,在茶具的制作和选择上更加偏向于银质和骨瓷这一类,器型更加小巧精致,与我国茶具的温润敦厚之感有较大的不同。三是从茶点来看,中国茶点的配备丰富多样,可以是水果也可以是坚果还可以是一些传统的点心。而英国的西式茶点则更多偏向西式甜点,比如奶油蛋糕、松饼这一类。

1.2 社会行为方面

中英两国的茶文化差异还表现在社会行为方面。这里所说的社会行为主要就是指在饮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模式和行为特点。首先从饮茶活动的时间上来看,对于中国人来说,喝茶并没有固定的时间,随时都可以喝茶。但是英国人则比较注重仪式感,有着相对固定的饮茶时间,包括早茶、上午茶、下午茶等等,其中尤其以下午茶闻名,并且将下午茶发展和演变成一种社交礼仪。其次从人际交往的层面来看,中国人习惯于以茶待客,可当家里有客人或者是朋友来访时,都会先给客人斟上一杯茶,并且对于茶水的满度、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否则有可能会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而英国的饮茶活动在人际交往方面则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更多的偏向于一种休闲、惬意的生活习惯,要更加随性一些。

1.3 文化认知方面

中英两国在对茶文化的认知和功能运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首先从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这方面来看,由于两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体系的不同,导致两国民众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这也就直接使得两国茶文化的内在形成逻辑是不同的。中国人对于茶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更多的是来源于历史,通过阅读一些与茶叶有关的诗词、典籍来实现对茶文化认知。而英国人对于茶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更多的是源于生活,他们认为这就是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中国人的历史观与整体观。

1.4 文化价值方面

中英茶文化都有着各自的文化内涵,具体到文化价值与审美情趣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中国的茶文化当中,融入了传统儒家观念以及佛道思想,具有禅茶一味这样的观念和价值认知,无一不透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色。并且中国人的饮茶活动有专门的名词,叫做品茗,由此可见,对于饮茶更加注重“品”,考验煮茶或者是泡茶的功力,并且其中还深藏古朴淡雅的韵味,更加强调一种向内的精神境界。而英国的饮茶活动在价值体现上更多是一种生活功能导向,把饮茶活动与社交礼仪结合起来,更加强调对外优雅、精致这种格调的展现。

2 中英文化差异对茶叶翻译带来的影响

2.1 对茶叶本身翻译的影响

在了解了中英茶文化基本差异的基础上,就要进一步分析基于这种差异对茶叶翻译所带来的影响。首先对于茶叶本身这一类名词翻译的影响。前文提到,在当前的国际市场当中,存在非常多的茶叶竞品,可能对于国内的茶企来说,他们也不是特别了解当前国际市场上的茶叶类。就比如当前南非红茶在西方国家也是十分受欢迎的。而在进行有关茶叶产品翻译的过程中,如果只是把红茶简单的译为“Black tea”,那么对于外国的商家和消费者来说,不能够精准的进行茶叶产地的识别,因此对于茶叶产品本身的翻译和类型区分就成为了当前茶叶对外信息传递的重中之重。

2.2 对茶叶商标翻译的影响

中英对茶文化理解和认知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茶叶商标翻译带来一定的影响。我国有大大小小超过150万家的茶企,而每个茶企又注册有相应的商标和茶叶品名。如何将这些茶叶商标和商标旗下的品名进行有效翻译就成为了当前茶叶翻译的重点。就比如同样是绿茶,黄山绿茶和日照绿茶要如何进行翻译和区分?对于很多的西方国家来说,他们本身的气候条件并不适合种植和出产茶叶,但是我国作为茶叶种植大国,不同产地和不同气候条件下出产的茶叶其色泽、口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翻译中如何体现这种差异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仅仅是进行商标和品名的区分,那么很难让外国商家和消费者按照自己的口味和需求进行购买。

3 当前我国在茶叶出口时茶叶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3.1 忽视文化差异因素

当前我国在发展茶叶出口贸易时,在茶叶翻译板块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首先就表现为对中外文化差异因素的忽视。关于茶叶翻译,其实在本质上属于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既然是跨文化交际,那么就必须要重视中英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尊重不同民族的习俗及相应的文化禁忌。就比如对于中国名茶龙井茶的翻译,龙井茶之所以得名龙井,主要是由于其产地的井泉是与传说中有龙的海相通的,因此才被称为龙井茶。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但是在英国文化当中,龙是一种凶残的动物,代表着贪婪。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一开始有商家或者是企业逐字进行翻译,发现并不利于龙井茶打开国外市场,很容易造成英国消费者的理解和认知偏差。后来采用音译加英文翻译的方式,将龙井茶译为Longjing Green tea,这样才能够有效消除理解与认知偏差。

3.2 商标翻译缺乏统一标准

当前在对我国茶叶进行商标翻译的过程中,面临着以下几个难题。首先,汉语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汉语词汇的形态变化不像英文单词那样,其形态变化是比较单一的,不能够简单的通过词汇形态来进行语义的辨别和判断。其次,汉语的常用词存在较为严重的兼类现象,因此词汇的歧义比较多。最后,关于一些词性的划分目前在语言学界仍然存在争议。基于上述问题,使得我国在进行茶叶商标翻译时存在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目前我国的茶叶命名主要是产地加品类这样的模式,比如西湖龙井、祁门红茶、安化黑茶、日照绿茶,但是要知道每个产地有着多个茶叶品牌,就拿福建来说,福建作为产茶大省,当地有着众多的茶叶品牌,而每个茶叶品牌下又分为不同的品系,比如祁门红茶、大红袍、正山小种,这些都属于红茶,但是其品系不同。在进行茶叶出口时,由于没有统一且完善的翻译标准,经常会出现一茶多名的情况。就比如铁观音,既有汉语拼音直接音译成的tie guanyin,又有 Iron Buddha,还有goddess等多个翻译,这样很容易使外国商家和消费者产生混淆,也不利于品牌效应的扩大和品牌认知度的提升。

3.3 翻译方法掌握不到位

当前,在进行茶叶翻译的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音译法,也就是直接用汉语拼音进行标注,但是汉语拼音和英语的发音体系不同,再加上外国人缺少对中国汉字文化的了解,因此使用拼音标注可能仅仅是减少了一些像前面提到的龙井茶这样的理解和认知上的偏差,但是还是没有办法让外国商家和消费者完整了解中国茶叶的品类及特质。关于茶叶产品的翻译,不仅仅只是商标或者名称的翻译,对于一些茶叶领域的专业术语,比如茶叶工艺和制作流程等等也需要进行翻译。例如针对生茶和熟茶的翻译,生茶和熟茶的区分就在于茶叶是否经过了发酵,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只是简单的翻译成生和熟,还是只是直观意义上的翻译,并没有让外国人了解茶叶的发酵工艺,这就存在翻译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到位的情况。

4 中英文化差异下茶叶翻译的优化策略研究

4.1 基于中英茶文化差异提升翻译的精准性

在进行茶叶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中英茶文化之间的差异因素,绝不能以单一的输出为主。这就要求在进行茶叶出口时,相关企业或者是厂家要做好相关的市场调研工作,尤其是各地的茶叶协会更应发挥组织和协调的作用,对国际市场中常见的茶叶翻译问题进行调研和探讨,了解英国消费者和商家对有关茶叶的认知体系和结构,并且认真学习英国茶文化的相关知识,这样在进行茶叶翻译和有关宣传资料设计时,在翻译用词和逻辑思维方式上更符合英国的消费习惯和文化习惯。例如对于红茶的翻译,可能用我们惯性的思维方式,是将其翻译成red tea,但是由于英国人在进行茶叶分类时,主要是以茶叶本身的颜色来进行区分,那么我们就要将其翻译成black tea;而黑茶则可以翻译成dark tea,这样更容易让他们进行理解和区分。

4.2 重视茶叶翻译中中国茶文化信息的传递

在茶叶翻译中,我们用符合英国人消费习惯以及文化习惯的方式去完成相应的翻译工作,那么如何在此基础上植入中国茶文化的相关信息呢?这时就可以采取补充说明的方式,来强调中国茶叶的一些特质和特性。要知道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的茶叶其特质是不同的,就算是同一产地的同一品种茶叶,其采摘季节的不同相应的特性也不同。就比如我们中国人都非常喜爱明前茶,所谓明前茶就是清明节之前采摘的茶叶。那么在对外贸易中,如何进行明前茶、雨前茶的翻译,怎样突出明前茶、雨前茶的产品优势呢?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可以将当前国际上非常流行的生态价值观念融入其中,再结合中国传统24节气清明和谷雨的阐述,说明在不同的节气前后由于温度差异所带来的口感上的区别,明前茶比较清淡雅致,雨前茶则比较鲜浓。通过这样的补充翻译和说明,能够更好的进行茶文化信息的传递,从而提升我国茶叶产品的商业价值。

4.3 规范和统一茶叶翻译标准

要开展好茶叶翻译工作,为中国茶叶产品的国际宣传与推广奠定重要基础,中国茶叶行业协会及有关部门要加快规范和统一关于茶叶翻译的标准。首先就是要改变一茶多名的现状,根据不同茶叶的特性和品质进行茶叶品类的细分,比如绿茶要根据其产地、品名、等级以及工艺等来进行细致的划分,使得茶叶翻译更加准确。其次,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对于翻译词汇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在英文当中,存在较多的多词一义的情况,要尽量选择那些个性鲜明、含义积极的词汇来进行翻译,这样更能够增强茶叶产品的宣传效果,更有利于提升茶叶品牌的知名度。

4.4 掌握必要的茶叶翻译技巧与方法

在进行茶叶翻译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和多种翻译方法。除了最为常用的音译法之外,还可以采用意译法,从而增强英国人对于中国茶的形象认知。就比如大红袍,则可以形象的翻译成“ Red robe tea”,更能够吸引外国商家和消费者的关注。此外,在进行茶叶翻译时还可以运用一些小的技巧,比如对于发酵茶、不发酵茶、半发酵茶的翻译和区分,可以巧妙的设计和利用图标,在统一的翻译名称下面进行备注和解释说明,用图标来展示发酵的程度,也更加有利于消费者进行辨别。

综上,中英文化差异下对于茶叶翻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实现跨文化交际,切实推动茶叶出口贸易产业的发展,就要更加重视翻译标准的统一,在翻译时多注入一些巧思和详解,全方位的实现对中国茶文化信息的传播,为茶产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奠定重要基础。

猜你喜欢

茶具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潮州工夫茶具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二)
美轮美奂的茶具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