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喜讯到边塞》赏析

2022-02-23于媛媛

名家名作 2022年23期
关键词:喜讯边塞乐曲

于媛媛

《北京喜讯到边塞》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末,创作的背景是“四人帮”被粉碎,所以确切来说“北京喜讯”同时也指“四人帮”被粉碎的消息。激昂的曲风,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苗族和彝族人民的粗犷和豪迈,再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民族特性,简单的配乐也体现了淳朴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曲子整体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下文来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塞》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北京喜讯到边塞》的音乐本体分析

《北京喜讯到边塞》通常被用来作为外国访华的交响乐演奏,可见其中包含丰富的中国元素。从乐曲主题上分析,运用了苗族芦笙的音乐风格,演奏过程中,全曲完成了七次转调,可以说是十分困难但是仍然再现了完美的过程,将交响乐的艺术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从音乐风格上来看,《北京喜讯到边塞》充满了神秘的色彩,音响效果鲜活而生动,从朴实中凸显出其独特魅力,可以说设计上十分巧妙,作曲家独具匠心。总体上全曲的风格统一,并不杂糅,节奏明快,富有变化,浓厚的民族风韵应用其中,带着听者进入乐曲当中,感受它节奏起伏的变化,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当然,每一首作品都具有它最精彩的部分,《北京喜讯到边塞》也不例外,全曲中最精彩的要数2分40秒的主旋律转调,以及利用长号惟妙惟肖地演奏出牛角的声音,充分体现了苗族淳朴的风土人情,苗族人民性情率真的特性溢于言表。

二、《北京喜讯到边塞》乐曲的结构分析

从结构上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塞》又会发现不一样的地方。例如,全曲使用了四个不同曲调风格的舞蹈组合形成了一个主题结构,是一首十分热情奔放的舞曲。音乐的主题主要采用了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特色,展现出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让整个作品变得鲜明而独特。

乐曲的主体部分采用的是降E大调,4/4的节拍,乐曲的结构相比于其他舞曲来说是比较自由的。并且乐曲的结构是多乐段、单乐章的结构,还包括引子、六个乐段和尾声,从创作过程来看,作曲家熟练地掌握了其中的技巧和巧妙之处,对乐曲进行了缜密的布局。

曲式的结构也可以看成变化再现的复三部曲式,节奏更显明快,曲调也相对新颖独特,作曲家从曲式、曲调、速度、节奏等多个方面进行控制和设计,塑造出了一首独特的音乐,抒发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同时,也能让听的人从不同角度体会出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北京喜讯到边塞》图形谱的分析

首先,让我们对图形谱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分析它常用的类型和作品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然后再结合所了解的内容对《北京喜讯到边塞》的图形谱进行相关分析,体会作曲家在作曲过程中的巧妙之处。

(一)图形谱常见类型

图形谱最常用的类型是点线、图形符号、色块集等。在折线图中,反映旋律走向的线条包括直线、曲线、弧线、波浪线等。节奏长度的变化通常用线条的狭窄来表示,力度可以用粗线条和细线条来区分。

(二)图形谱设计关注的问题

1.解读并准确把握音乐素材

图形乐谱的设计基于音乐素材、主题和情境,使视觉素材与音乐兼容,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在设计之前应该通过反复聆听对音乐作品进行详细而全面的分析。只有沉浸在作品中,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清楚地了解当时发生了什么,下一刻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到作品最鲜明的特点,才能合理并有效地运用图形谱创作出乐曲。

2.简洁明了,感官互动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的一切认知活动都离不开音乐的声音表达。图形谱的设计应能捕捉音乐的主要结构、主旋律和典型材料,区分主次作品,并用最简单的图形和线性符号表达。它应该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音乐,以便快速掌握音乐的特点,并动员多个器官参与。例如,听力应与绘画的形式和频谱同步,歌唱课至少应与观察、绘画同步,以便听者能够追踪音乐的通感互动,提高音乐体验。

3.设计过程注重培养创造性

在创作图形谱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对音乐的创新,所以就需要听者在对音乐进行赏析时,充分掌握音乐本身旋律的变化,分析其特色,该过程对创作家有严格要求,所以特别注重创造性的培养,这也是提高一个创作家音乐意识、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三)《北京喜讯到边塞》图形谱运用的实例分析

一个成功的音乐作品,应能从图形谱上使用的不同颜色或线条表达不同的音乐感受。以《北京喜讯到边塞》为例来看,其作品中通过音乐元素、词组、段落、结构和层次几个方面,用简洁明了的图片或符号进行标记,形成了图形谱。图形谱高度概括了音乐旋律的趋势、速度和力度,将音乐听觉(如节奏的速度、旋律的波动和力度)转化为视觉图形,并将抽象音符可视化。根据图形谱,人们可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看到音乐的发展、变化、重复等特征,从而深刻地感受、体验和理解音乐,还能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北京喜讯到边塞》不同阶段的分析

(一)开始过程

乐曲在开始之后就以小提琴持续的高音震音作为背景,然后再结合圆号开管音出声,最后使用的是塞管音演奏出类似于“牛角”声音的号角声,作为音乐的引子。引子带给人们的感受就好像身处在一个幽旷宁静的山谷之中,赋予了乐曲强大的感染力,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山寨人民在收到北京喜讯时所表达的感情,就如同表演出了喜讯传达过程中产生的电波一般。画面中就像是有一个小伙子,在用牛角传达山外带来的“北京喜讯”。人们听到之后欣喜若狂、手舞足蹈,不自觉地跳起激昂慷慨而又跌宕起伏的欢庆胜利的舞蹈,表现了少数民族人民淳朴的热情和纯真的风土特色。

在强烈有力的舞蹈表演烘托下,又利用木管乐器和弦乐器结合重复演奏出第一个主题的主旋律,矫健而又奔放,将山寨人民心中压制不住的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第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欢腾主题”,整体就是为了表现出人民在听到“北京喜讯”之后所表达的感情。

(二)过渡阶段

经历了第一过程的激昂和欢快之后,继而就是乐曲中一个过渡性变化,这个过程曲调稍微降低,相比于第一阶段的激昂和沸腾,是一段轻快而又欢乐的部分,二者可谓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此,主要是通过双簧管领奏和它在乐曲队伍中交替演出,表现出乐曲中的轻快、轻盈以及欢乐。这个部分让整首乐曲看起来十分欢快,想要表达的感情也是至真至善的。舞蹈上,彝族姑娘们随风而起,尽情地挥洒心中的热情,跳着轻快的舞蹈,脚脖上的铃铛伴随着风声哗哗作响,更显乐曲的轻快以及给人的治愈之感,歌声、乐声和笑声相互结合、此起彼伏,展现出少数民族人民欢乐与热情舞蹈的画面。

(三)乐段过程

这个部分从音色和节奏上来看,又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是一个通过鼓和小提琴进行演奏的阶段,主题上看起来是一段优美而又富有旋律的过程。

(四)歌唱主题

在这个过程中,又进行了一次突出的转调处理。虽然节奏上依然轻快欢乐,但是却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比如,在乐器方面改用双簧管在C大调上演奏出具有苗族音乐风格特色的降E音。这个过程中,降E音的出现,不仅彰显出整个音乐的风格特色,同时还充分体现出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的良苦用心和巧妙布局。后来,音乐又从C大调转到F大调,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圆号四种乐器相互配合演奏出优美而动听的旋律,彰显出苗族典型的音乐风格。在此过程中,给人的总体感觉是非常优美的,在双簧管的领奏下,就像是有一位姑娘站在上面,向世人诉说着大家心中共同的愿望和期待以及对“北京喜讯”的欢乐心情。

(五)对舞场面

该过程在演奏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旋律,进行了优美的转调。第一种使用的是小号演奏,再现了第一过程中的激昂澎湃,情绪表达上热烈而豪迈。再现的画面就好似一群小伙子跳起矫健的舞蹈,不输于女子的柔弱,这段舞蹈更彰显出苗族人民的豪迈热情。在转调过后,又对乐器进行了调整,换用小提琴进行演奏,木琴与弦乐以顿音的形式再现了轻快的如第二阶段的变换旋律,情绪表达上更显轻快和活泼。伴奏中使用铃鼓和小提琴,搭配上姑娘们轻快的舞蹈表演,可谓是惟妙惟肖,让人难以把控内心的情感。

(六)宏伟音响

这个阶段对音乐又进行了一次转调,只不过是与第一过程相同,仍然表现的是“欢腾”的画面,与第一阶段有所不同的是,这个部分的节奏似乎更加激昂而热烈奔放,牛角声在其中此起彼伏、相互搭配,仿佛观看的群众比表演的姑娘们更加激动,相互之间纷纷叫好,拍手称赞。音乐的力度表达上层层递进,感情环环相扣,速度上也逐渐加快,让整首音乐都陷入了一个激昂澎湃的过程当中,将人民群众的感情通过音乐的方式推向了高潮。

(七)结尾过程

结尾中,音调也丝毫没有减速,一反常态,使用中圆号用最强有力的音调演奏出了引子中的号角声调。有力的结尾,不仅震撼人心、意犹未尽,还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乐声辉煌而又灿烂,将万众欢快的热情推向了表演的最高点,让人久久不能平静,演奏结束后仿佛仍然身处其中。

五、《北京喜讯到边塞》切入的要点分析

(一)优秀的音乐创作者

《北京喜讯到边塞》是由著名作曲家郑路创作的,刚开始是一首管弦合奏乐,后来与马洪业合作之后,在1976年12月又将音乐形式变成了管弦乐曲。一首流传千古的音乐,背后的创作者通常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才能将感情通过音乐的方式表达出来。当时的创作背景恰好是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的时候,郑路有感而发,创作了《北京喜讯到边塞》这首乐曲,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西南地区人民在收到这一喜讯时的惊喜欢乐状态,以及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欢庆的画面。

(二)《北京喜讯到边塞》的主题音乐贯穿始终

一个音乐作品大多都需要一个主题来表达情感,所以“主题音乐”便必不可少,就是为了表达整首音乐作品的主要情感,作品中的基本情绪也应当符合主题情感。而《北京喜讯到边塞》恰好符合这一特点,从结构上就可看出主题音乐在整个过程中一直贯穿始终,还通过主题将主要人物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主题音乐”会在不同但又特定的舞蹈画面中反复出现,都是为了表达主题的情感。其中在一个音乐作品的尾声部分,大多会出现“主题音乐”,为的就是起升华作用,让音乐整体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在尾声处又将音调升了上去,渲染烘托了整体的气氛。从《北京喜讯到边塞》的七次转调来看,“主题音乐”的激昂澎湃和欢快的主旋律出现了三次,每一次都扣人心弦。第一次出现时,结合舞蹈画面,彰显了创作的背景,为作品奠定了一个感情基调。第二次出现是在全曲的高潮部分,将整首音乐推向了高潮,并且将人民的惊喜、欢呼和雀跃的心情表达到了极致。第三次出现是在作品的结尾,将原本的轻快优美的旋律转换为激昂的大调,耐人寻味!

(三)《北京喜讯到边塞》背景音乐渲染氛围

在音乐中,“背景音乐”通常也叫作配乐,对于音乐来说起调节氛围的作用,将配乐放在音乐当中,让听者能够更加感受出舞曲的整体情感表达,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从《北京喜讯到边塞》的背景音乐来看,整体表达了一种轻快欢乐的气氛,大量地使用背景音乐,巧妙地结合主题音乐,从另一方面起到推动情感表达的作用,也是音乐为了渲染气氛常用的途径之一。

六、结语

从《北京喜讯到边塞》这首管弦乐曲来看,无论是整体、结构、曲风还是节奏、复调,作曲家郑路都进行了缜密的设计和布局,它才能流传至今。郑路为管弦乐曲开辟了新的局面,将深邃的艺术灵魂和巧妙的乐曲设计融合在一起。我们在进行欣赏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音乐背后想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创作背景,更好地感受音乐家为我们带来的艺术作品。音乐本身不仅有完美和谐的音乐元素,还通过意境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北京喜讯到边塞》正是这样一首让人听了热血沸腾的音乐,耐人寻味!

猜你喜欢

喜讯边塞乐曲
喜讯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喜讯
边塞饮酒记
梦回边塞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悲伤的乐曲
论《河岳英灵集》对盛唐边塞题材诗的接受
“喜讯”的城市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