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性

2022-02-23王彦松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家校劳动校园

王彦松 _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小学

劳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将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起来,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开发活动课程

学校结合综合实践课程的实际开展情况,挑选出一些适合的主题按照不同年段开展活动。低年级活动主题为“我有一双小巧手”,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手工制作,掌握纸工、陶泥制作的简单技法,同时选择日常生活材料,制作不倒翁、降落伞、陀螺等玩具,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中年级活动主题为“巧手设计我能行”,利用纸质、布质、陶土等多种材料学习传统手工艺制作技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高年级活动主题为“创意设计我最棒”,旨在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烹饪技能,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感受劳动和生活的乐趣,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了解房屋的一般结构,用多种材料制作民居、校园等建筑模型;初步学习识读图纸,尝试表达设计思想,增强环保意识、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在生活中收集各种材料,特别是一些废旧物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尝试进行创意设计,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增强家校互动

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家校互动。我们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如开展“我是扫地小能手”主题活动,划分校园区域让学生清扫,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对劳动的热爱,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这个活动还可以延伸到家庭中。如学校开展“我是父母的好帮手”的活动,家长将孩子做家务的照片、视频发给教师,教师及时进行点评鼓励。又如“清洁的小达人”活动,通过展示学生家务劳动的照片或视频,评出最佳“好帮手”“小达人”和“小厨师”等。通过家校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创建爱学习、爱劳动、爱家庭的和谐教育氛围,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形成爱劳动的生活习惯与道德品质,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3.开展学科融合

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门课程,而是要借助多学科的教学资源综合实施。比如,可以与音乐学科巧妙结合,舒缓劳动课的气氛,教学生唱与劳动有关的歌曲。如在开展“劳动最光荣”的主题活动时,可以教学生唱《劳动最光荣》和《我是一个粉刷匠》等欢快的儿歌,让学生懂得用歌声唱出劳动的乐趣,缓解劳动带来的疲惫。通过融合不同学科,主题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学生们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

此外,还可以与校外教育机构合作,利用校外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前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实践。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猜你喜欢

家校劳动校园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热爱劳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