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色彩的应用
2022-02-23朱佳宁
■文/朱佳宁
在幼儿阶段,丰富且多样的色彩会对幼儿的美感养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应当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日常生活活动中运用好色彩元素,让幼儿感受色彩的魅力。尤其对5~6岁的大班幼儿而言,他们已经具备认识大部分颜色、运用各种颜色的能力,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幼儿进行更深层次的色彩启蒙,更能够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生活中任何物体都离不开色彩的加持,丰富且和谐的色彩搭配能使事物更具美学价值。5~6岁的幼儿虽尚未掌握色彩的内涵,但已经具备认识色彩、说出常见色彩名称的能力。因此,从教育的角度而言,教师对幼儿进行色彩启蒙,能够提升其美术素养,并在多种颜色的刺激下丰富其感官体验,为幼儿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帮助。
一、幼儿园美术色彩教学的内涵
色彩的运用直接地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人直觉和表现的结合。在幼儿园阶段进行色彩教育不仅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还能够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因为幼儿身心发展速度较快,所以色彩教学也相应具有阶段性,不同的阶段教学任务不同,对幼儿提出的发展需求也不同。幼儿对色彩的感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强,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开展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教育。
二、幼儿美术色彩学习特征
(一)随意性
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注意力集中水平有限,因此在绘画、手工等活动中往往目的性不强,表现为作画时较为随意、作品没有明确的主题、运用色彩的主观性强。尤其是在色彩运用上,5~6岁的幼儿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自主创作,而在创作中他们往往会基于自己主观的情绪体验而非客观事实运用色彩,如将人的脸涂成红色以表示愤怒。
(二)装饰性
5~6岁的幼儿正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他们往往会更倾向于使用颜色来装饰图画,以直观表现物体的原貌。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还能够关注到色彩的装饰价值,会主动运用丰富的色彩充实画面,如画一朵花时,幼儿可能会将一朵花的花瓣涂成五颜六色的,这体现了幼儿的想象力及其色彩运用的装饰性。
(三)主观表现性
色彩选择和运用上具备主观性,即这一阶段的幼儿虽具备一定的色彩基础知识,但还是较难理解色彩的含义,因此在运用色彩时往往出现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如将太阳涂成蓝色等。随着时间推移,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幼儿对色彩的理解能力会不断增强,其主观表现性就会相应减弱。
(四)情感性
不同的幼儿对色彩都有不同的偏好,幼儿在选择和运用颜色时往往不太会关注事物客观存在的颜色,而是会将自己的喜好注入画作中,表现为喜欢什么颜色,就在画作中大面积运用什么颜色。
三、色彩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美术活动是艺术教育的一种,也是幼儿的第二语言,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能够充分运用色彩、图案、线条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能够让幼儿采用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能够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幼儿的所思所想,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美术教育能够满足幼儿的审美需要,也能够激发其积极的情感需求,与此同时还能够促进幼儿手眼协调等能力的提高。在幼儿阶段中,色彩的运用也是幼儿最容易掌握的技能,是幼儿表达自己情绪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色彩教育的价值,在美术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运用不同色彩的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冷暖色调的颜色表达自己对春、夏、秋、冬四季的看法。
四、幼儿园美术色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缺乏色彩教育意识。部分教师没有深层次地剖析色彩及其价值,在指导幼儿运用色彩时具有随意性,将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绘画技能技巧、造型正确与否上,忽视了对幼儿运用色彩的有效指导。这就使得幼儿无法感受到色彩对美术作品的重要性,在实际创作中很少考虑到用色方面,由此也导致幼儿关注不到生活中的色彩元素,体验不到颜色的价值。
第二,美术教学活动功利性较强。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部分家长将美术教学作为孩子参与竞争的手段之一,在这一背景下,色彩教学往往也得不到重视。有的教师在色彩教学中只是灌输幼儿应当如何搭配颜色、如何选择颜色更符合社会美感的要求,仅仅是教授幼儿色彩运用的技巧,忽视了创作过程中色彩对幼儿心灵的塑造。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只会采用“示范”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只是让幼儿模仿,这一方式不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五、色彩教学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表现
(一)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幼儿阶段的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在于培养幼儿对生活的积极情感,让其去体验生活。在美术教育活动中,事物是美术活动的对象,一草一花一叶都是幼儿表达自我情感的载体。在世间万物中,除了事物的形状外,幼儿最直接的体验是能通过感官感受到事物的色彩。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主动关注事物的色彩,让幼儿感受到色彩的价值。例如,主动询问幼儿“花是什么颜色的”“你印象里的春天是什么颜色的”,由此来激发幼儿的主观体验,让幼儿感受到色彩的美妙。
(二)美术工具的创新使用
幼儿阶段正是幼儿创造性和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各种教学资源,例如布条、木棍、植物汁液等都可以作为色彩绘画的工具。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给幼儿一张白纸和绘画工具,让幼儿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想象随意进行色彩创作。因美术工具的多样性而促使色彩作品也呈现出未知性,教师创新性开发美术工具更能让幼儿在快乐中体验色彩的奥秘。
六、加强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色彩应用的具体方法
(一)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的任务之一,教师应当引导幼儿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丰富其审美体验,从而增强其审美能力。与之相对应,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其色彩应用水平的提高。第一,教师应当重视专门的艺术领域教学活动,让幼儿在专门的美术活动中感受色彩、感受美;第二,教师应当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熏陶,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美、自然中的美,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领略色彩,由此促进其审美的生活化。
(二)营造色彩学习氛围
在幼儿园教育中,任何的活动都需要在适宜的环境和氛围中开展。尤其针对美术活动而言,轻松的氛围、充满童真的环境更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让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使幼儿感受到自由自在,由此也能够使其产生更好的色彩表达。
第一,营造良好的集体教学活动氛围很重要。在集体美术创作活动中,教师不可过分重视色彩运用技能的传授,而应该积极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行创作,以此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第二,不拘泥于教室一方,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开阔的视野和优美的风景更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让幼儿感受到大千世界中丰富的色彩。因此,教师还应当让幼儿在自然且开放的环境中感受色彩,以此丰富幼儿的色彩体验,并引导幼儿自主将感受到的色彩运用在绘画、手工等作品中。
(三)在平面画和立体纸工中渗透色彩元素
平面画是美术创作的基本形式,也是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平面画中的色彩运用具有概括性和主观性,且由于平面画在表达上较为自由,幼儿可以仅凭借一支画笔、彩色颜料将头脑中的任何意象呈现在画纸上。因此,平面画能够较好地让幼儿感受和运用各类色彩。
除了平面画这一形式,立体纸工也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一项内容,通过立体纸工创作活动,幼儿的创造力和观察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立体纸工的创作中,色彩的运用也很重要。在开展立体纸工美术活动时,教师可以渗透色彩教学理念,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喜好为纸工涂上或粘贴上适宜的颜色,以此引导幼儿感受颜色背后的情感。
(四)合理评价幼儿的作品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不可忽视评价环节。在美术色彩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当重视评价这一环节的重要价值,引导幼儿在评价中深化对色彩的感知。对于5~6岁的幼儿而言,他们很希望得到活动同伴或教师的认可,这对增强幼儿的自我效能感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组织评价环节时,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幼儿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的提升,更在于鼓励幼儿的创作表达,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根据幼儿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评价;第二,以积极评价为主;第三,评价内容全面化;第四,引导幼儿进行互评。
综上所述,色彩启蒙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幼儿园教师应当在各种活动中渗透色彩因素,让幼儿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色彩。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充分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注重积极色彩环境和氛围的营造,采用平面画与立体纸工相结合的方式,并注重在评价环节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以提高其审美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