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牡丹亭》语言隐喻性研究

2022-02-23苏墨希

名家名作 2022年24期
关键词:柳梦梅封建礼教杜丽娘

苏墨希

汤显祖是明代的戏曲家,官至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后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汤显祖少年时期曾师从泰州学派传人罗汝芳,在思想上还受到李贽的影响。泰州学派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学派,和当时在社会上占据主要地位的程朱理学是完全不一样的。泰州学派“反对笃信和谨守封建礼教,主张人性自由;认欲作理,肯定乃至讴歌人的情欲”①杨志明:《中国哲学及其文化底蕴》,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2,第237页。,在明朝后期影响巨大,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②燕山刀客:《王阳明传:知行合一的心学圣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9,第261页。。汤显祖戏曲创作中就有明显的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的风格。他主要代表作有传奇合集《玉茗堂四梦》,分别是《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其中《牡丹亭》最为有名。

《牡丹亭》写的是太守府的小姐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在梦中相知相爱,梦醒后因寻而不得,于是郁郁而终。后来柳梦梅掘坟开棺,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终于修成正果的故事。

隐喻,“亦称概念隐喻,指涉及不同概念域之间的映射,或对应的一种概念投射形式”③[英]维维安·埃文斯(Vyvyan Evans):《认知语言学术语》,高文成、张丽芳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8,第167页。。隐喻不光属于语言学现象,更是人们的一种认知思维。隐喻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人们根据生活经验而联想到的,从而通过这种联想来识别语言背后要表达的内容,因此语意冲突是隐喻产生的基本条件④束定芳:《论隐喻的运作机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2期,第98-106页。。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隐喻,戏剧也是如此。《牡丹亭》中大量的隐喻修辞的运用,使整部作品的艺术魅力大大提升。因此,从语言学视角下隐喻修辞的角度来深入研究这部戏剧的语言特色是十分有意义的。

“创作者在现实(离人最近处,如人的身体。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等)中搜集能够用以隐喻的素材。”⑤李建中、李小兰主编《中国文论话语导引》,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8,第173页。在《牡丹亭》中,汤显祖笔下的隐喻素材是极其丰富的,从人物到空间,再到各种景物等,无一不能成为他笔下的隐喻素材。角色的行为举止都有其内在的含义,汤显祖通过这些角色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在解读《牡丹亭》时,人物身份和行为的隐喻含义是我们要解读的重点。

这部戏剧的女主角杜丽娘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因情生病亡故之前,第二个阶段是因情复生之后。杜丽娘这个人物的基调,用汤显祖开篇的话语来定位最恰当不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⑥汤显祖:《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第1页。。杜丽娘对爱情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与其说是妇女意识的觉醒,毋宁说是明朝泰州学派思想的隐喻代表,这也是杜丽娘最重要的一重隐喻内涵。而先生陈最良是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十五年的科考之路并没有让他平步青云,反而让他“对现实生活一窍不通,成为青春被科举制度所葬送、思想被封建教条所僵化的老学究”⑦汤显祖:《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第5页。。陈最良对于《关雎》的解读是典型的程朱理学的解读方式,即强调的是“后妃之德”:“有指证,姜源产哇;不嫉妒,后妃贤达”⑧汤显祖:《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第34页。。然而,第七出《闺塾》结尾春香闹学后杜丽娘对花园的打听,正表现了杜丽娘嘴上维护先生,心里却没有接受先生的那一套思想,对花园的向往隐喻了她渴望爱情和自由的内心。

汤显祖的思想受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罗汝芳和李贽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所以在塑造杜丽娘这个人物形象时,映射的就是泰州学派学者反对封建教条、追求人性解放和自由的思想。

杜丽娘身上的第二重隐喻特点可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理解。人物的形象特征是抽象的,在文学作品中,用具体的事物来隐喻则能够给人更加直观的感觉。汤显祖在描写杜丽娘时,用得最多的是花。“花”是美丽的象征,可是花也是脆弱的,所以花既隐喻了杜丽娘的青春美貌,同时也隐喻了她生命的脆弱。惊梦之后,杜丽娘因寻梦不得,于是一病不起,犹如凋谢的春花。汤显祖在描写杜丽娘死前的情景时写道: “恨西风,一霎无端碎绿摧红。”①汤显祖:《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第110页。而用花来隐喻女子以及女子的命运的手法,在后来的曹雪芹笔下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给重要女性角色几乎都指定了特定的花来隐喻,而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等来隐喻这些如花般女子都难逃悲惨的命运。

汤显祖笔下人物的隐喻运用的另一类角色就是封建思想的代表。除了上文提到的教书先生陈最良之外,书中封建礼教思想的另一个隐喻代表人物就是杜宝。杜宝认为,“封建礼教是天经地义的,他不相信人可以有自己的思想感情”②汤显祖:《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第3页。。所以他虽然疼爱女儿,从小就请来教书先生教导女儿,企图把女儿教育成封建礼教之下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从来没从女儿的角度来真正了解女儿,后来看到柳梦梅身上带着女儿的春容时,完全听不进去柳梦梅的说辞,后来有陈最良的证明也无法接受事实。其实他无法接受的并不是女儿的复活,而是女儿和柳梦梅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是严重违背封建礼教。最终,戏剧能够有大团圆的结局,还是皇上做主,接受了杜丽娘和柳梦梅。汤显祖写出的这个结局,无疑也是表达了他的内心对封建礼教思想的看法。皇帝作为最高的权力代表,其接受了杜丽娘和柳梦梅反封建礼教的行为,正是隐喻了汤显祖对于泰州学派反封建礼教思想的良好期盼。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的心理经验及文化语言都已经让空间的范畴,而非时间的范畴支配着。”③[美]弗雷德里克·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詹明信批评理论文选》,陈清侨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第450页。空间是故事发生的必要元素,任何文学作品中,情节都是在特定的空间中发生的。而在文学作品中,空间不仅仅是情节发生的背景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的助力,更是文学作品表达主题思想的重要途径。在《牡丹亭》中,闺房、闺塾和花园是三个主要的空间场所。前两个是杜丽娘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杜丽娘虽平时不能随便去花园,但是花园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转折场所。

在古代,女子都养在深闺之中,不能随便见外人,连自家后花园都不能去逛。对女子的闺房有着严苛的礼教要求,女子被要求深居闺房,不能随便外出,外人也不能随便进出女子闺房。可以说,闺房就隐喻着封建礼教,就像一把枷锁禁锢着少女们的身心自由。深闺庭院在汤显祖笔下被形容为“小庭深院”,而庭院中“女孩儿只合香闺坐,拈花剪朵”④汤显祖:《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第62页。。对于日夜待在“小”而“深”庭院里的杜丽娘而言,生活条件再好,心灵也在受摧残。当杜丽娘从花园游玩回去后身体不适,杜夫人对春香的责问表面是说花园对妇女的坏处,而实际上是隐喻着封建礼教思想的庭院对古代妇女身心的禁锢。在这样的环境中,杜丽娘想要遵循自己的内心,可是力量确是微弱的,于是很快一病不起。

杜宝为了让女儿成长为封建礼教下的优秀女子,于是专门请了教书先生到家里来教她四书五经。平时上课的书堂,即闺塾,成了杜丽娘闺房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活动场所。读书识字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虽然明朝的社会风气已经比较开放,但是一般的普通人家女儿基本上还是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在古板腐朽的父亲和教书先生的教育下,杜丽娘只是成长为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在这里,闺塾成为封建礼教的直接代表。典型的情节就是第七出《闺塾》里先生讲解《关雎》。在杜丽娘的感知中,《关雎》讲述的是美好的爱情,可是在以先生为代表的礼教维护者心中,《关雎》是封建礼教的宣教,是“后妃贤达”的见证。也正是《关雎》引发了她对爱情的向往,这种冲突为后来的情节做了铺垫。

《牡丹亭》中代表着封建礼教思想的现实空间不仅仅是这两个地方,比如说杜丽娘葬身的道观,其隐喻内涵为戏剧的主题起到了强化突出作用。

除了现实中的空间,《牡丹亭》中还有虚拟的空间,其中对情节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的就是杜丽娘的梦境、柳梦梅的梦境。杜丽娘的梦境是她为爱而死的直接原因,而柳梦梅的梦境是杜丽娘能够因爱复生的直接原因。

杜丽娘的梦境出现在第十出《惊梦》中。在分析杜丽娘的梦之前,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空间就是花园。花园虽是自家的后花园,但是杜丽娘因受礼教的束缚从来没有来过,而这却是少女难得的一个显露少女之心的场所。虽然花园还是宅院中的花园,并没有走出封建礼教的压抑的范围,但是花园里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花草树木自由生长,尤其是春天花团锦簇,这里是少女们感受美、欣赏美的场所,少女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这里得以生长发展,个性得到了舒展。从第十一出的《慈戒》中,我们从杜夫人的口中就可以知道花园在封建礼教维护者眼中,对妇女来说是不可随意前往的区域。春香也是在杜宝离家劝农之际才敢怂恿小姐去花园逛逛,以解闷。这些也正说明了杜宝和夫人虽然很疼爱女儿,可是却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自己女儿的内心需求,只是以自己心中认可的那套礼教思想来要求女儿。所以,花园无疑隐喻了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的一个中间空间,是整部戏剧中非常关键的隐喻性空间意象。正是在花园这样的场所,杜丽娘才会产生拥有爱情、释放天性的梦。

在现实生活中,庭院和闺塾对杜丽娘的天性只有束缚,而在梦中,她才能释放自我,遵循本心与柳梦梅相爱结合。梦与爱情是美好的,但是梦也是虚幻的,所以,梦隐喻了对礼教的反抗,对爱情的追求,但是也隐喻了现实生活中杜丽娘对爱情是求而不得的。梦醒后,杜丽娘在现实生活中执着地寻找着自己的爱情,最后甚至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生命。可以说,杜丽娘的梦境是汤显祖的神来之笔,梦境中的杜丽娘才是一个天性得到释放的纯真少女形象,而整部《牡丹亭》的主题思想也因这个梦而大大拔高。

总之,不管是现实中的空间,还是虚拟的空间,汤显祖都运用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利用语言的隐喻让这些空间内涵变得丰富起来。

在莱可夫和约翰逊的隐喻理论中,其中一类隐喻被称为本体隐喻,即“通过物体和物质来理解我们的有关经验,这就使得我们能把一部分经历作为一种同类的、可分离的物质来对待。人们将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的、物质的有形实体”①陈建生:《多维人文学术研究丛书·认知词汇学新视野》,中国书籍出版社, 2020,第111页。。在文学作品中,思想情感是抽象的,作者通常会借助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进行隐喻表达,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有大量的景物描写,并赋予了景物丰富的隐喻内涵。其中,运用物象来进行隐喻最典型的一出是第十出《惊梦》。这一出的前情承接的是教书先生陈最良正好给杜丽娘讲解到《诗经》中的《关雎》。《关雎》中对爱情的描写正好引起了杜丽娘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可是陈最良却是封建礼教的迂腐维护者。在第七出《闺塾》中,丫头春香和先生陈最良的冲突,为后面杜丽娘的游园埋下了伏笔。在父亲下乡劝农之后,杜丽娘和春香有机会来到了花园中游玩。《惊梦》描写的就是她们游玩的场景以及在花园中杜丽娘的梦境。

《惊梦》开场的第一句就是“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②汤显祖:《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53页。,描写了满眼春光,可是杜丽娘却被关在“小庭深院”之中。这里的“小庭深院”对应的隐喻映射对象就是封建礼教,“小”而“深”的庭院和闺房一样,处在其中的少女们深受其害,“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毫无身心自由可言。而花园中的牡丹、杜鹃等指代的正是花季少女杜丽娘,但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③汤显祖:《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54页。。汤显祖在这里用“姹紫嫣红开遍”突出了杜丽娘的青春美好,可是“断井颓垣”却隐喻了杜丽娘美好的青春和向往自由的天性在封建礼教的禁锢下被残害至残破不堪,所以对满园春色却是感伤不已。汤显祖在文中多次用“花”来指代杜丽娘,如第十出《惊梦》中的“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④汤显祖:《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54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⑤汤显祖:《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86页。,第十六出《诘病》中写到“风雨于花生分劣,作意十分凌籍”⑥汤显祖:《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86页。“真珠不放在掌中擎,因此娇花不奈这心头病”⑦汤显祖:《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87页。等等。而围绕各种花朵的彩云、烟丝、雨丝等则隐喻着爱情。这些事物使花朵更加娇艳美好,也吸引着花朵的隐喻对象杜丽娘。彩云、烟丝、雨丝等虽然富有吸引力,可是却虚无缥缈,不好把握,就像爱情对于杜丽娘来说,只能梦里遇见,在现实生活中却求而不得。在《惊梦》的片尾出场的花神是护花使者,也是《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庇佑者,是人性自由和美好爱情的保护者。

在现代语言学范畴中,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还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文学创作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方式,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隐喻抽象的思想情感,用熟悉的事物来隐喻陌生的概念,从而使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文学作品更加具有艺术价值和魅力。汤显祖在明朝期后创作的《牡丹亭》,当时程朱理学占据了社会主流思想,封建礼教对人的本性和情欲的抑制正处于盛态。此时的汤显祖刚从官场退隐下来,对官场黑暗现实的厌倦以及封建礼教的反感也达到了高峰时期,他心中一直以来推崇的追求人性解放和自由的泰州学派思想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得以体现,尤其是《牡丹亭》。在《牡丹亭》中,汤显祖在反映封建礼教与人性情爱自由的冲突和反正统封建思想的主题时,隐喻无疑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对《牡丹亭》语言隐喻性的研究,不仅能让我们再次感受到隐喻的语言魅力,也能让我们对《牡丹亭》的艺术价值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猜你喜欢

柳梦梅封建礼教杜丽娘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牡丹亭》之柳梦梅人物分析
《惊梦》的情与爱
不一样的《柳梦梅》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祝福》人物形象分析
祥林嫂形象之悲剧性探幽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