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2022-02-23杨丰齐伍欣
杨丰齐 伍欣
(作者单位: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不同的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脉络,为各地区的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新时代背景下,在产品设计中赋予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内容,不仅能够丰富产品的内涵和形式,更能够彰显地区的文化自信,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当前,在社会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推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关键,而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转型必然会对人才的创新素养提出要求。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要求和保障措施。在此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的基本任务。基于此,在高校产品设计专业的改革中,高校应强调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改革传统教学思路,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一、研究背景
(一)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独具地方特色且源远流长的文化形态,传承至今仍具有文化传统价值,并且影响着这里的人们生活的文化,也是特定区域内的生态、传统、民俗、习惯等诸多因素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在我国的发展史上,不同的社会时期受自然地理文化、民族文化、艺术文化、民俗文化、人文风情、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不同,造就了地域文化的不同,例如比较典型的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闽台文化、吴越文化、三晋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对新时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地域文化资源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分布广泛且气息浓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着各自的文化特点,各民族区域分布相对广泛,加上我国的地理分布,各方面形成了地域文化的特色,气息浓郁。第二,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不同的区域内,地域文化在一定范围内的表现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别,其中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闽台文化、吴越文化、三晋文化有着独特的内涵,且表现形式也存在显著的区别。第三,不同地域文化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相互渗透性和包容性,各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同深入,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方向,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体系。
(二)创新创业教育
201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思路,在“双创”的推动下,创新精神深入人心。产品设计是工业生产及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产品设计创新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年国务院办公厅针对高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实施意见,根据意见指导,高校产品设计专业也迎来了改革的机遇。结合创新时代发展背景,以及产品设计专业发展要求来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是产品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实动力,也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资源相结合的产物,为新时期教育创新改革的内在要求。
(三)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发展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立足地域文化资源文明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成为高校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从目前高校产品设计专业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在地域文化资源开发还是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围绕地域文化展开的产品设计实践不足,学生的设计实践更多的是纸上谈兵,难以真正将地域文化融入到产品之中,难以体现产品设计的特点;专业教师的设计实践经验不足,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地结合,更难以从创新创业的角度指导学生挖掘运用地方文化,导致人才的培养与创新社会发展存在脱节;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需求之间存在差异,且校企合作效果不佳,影响了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研究价值
立足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充分挖掘并运用了地域文化资源,同时也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发挥主观能动,依托文化资源探索产品设计新形式,这无论是对学生自身素养的提升,还是对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特色教育的开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通过对地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能够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知与热爱,吸引学生依据文化内涵探索产品设计的新思路,并实现创新发展。把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导向,将产品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研究相结合,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应用,可以充分彰显地方文化特色,让学生认识到在新时代背景下,这些流传千百年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刻的内涵,对创新创业活动有着重要的价值。基于此,学生能够在文化的沐浴下,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同时也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
(二)有利于产品设计的特色
地域文化资源是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活动的主要载体,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指导中,启发学生将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地域文化元素与产品自身特色相互融合,并形成具有创新价值的产品,这样既能够启发学生产品设计的灵感,也能够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由此可见,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产品设计通过对地方文化的挖掘可以保持设计过程的独特性,进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这无论是对于学生产品设计能力的发展,还是对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有利于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与其他的文化形式基本一致,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呈现了自身的鲜明特色。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精神价值的重要体现,如果失去了地域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文化也就会陷入单一化的发展路径,文化的魅力也会因此而消减。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围绕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发展要求,将地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实践中,可以实现对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也能够实现产品设计与市场的进一步对接,拓展精神领域和物质领域的互动,使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实现融合,进而为地使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有利于凸显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地域文化的特色对产品设计专业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构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不仅要重视地方特色的发展,还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空间。而通过整合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可以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推动产品设计专业的改革,形成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改革策略
(一)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立足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关键是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高校在推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当地文化资源实际情况,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内涵。学校应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融入到专业课程之中,以发展创新人才;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地域文化融合在一起,根据历史文化发展探索产品设计新思路,并形成具体的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和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结合产品设计的需求完善课程体系。其次,高校应打破传统教育方法的理论灌输方法,要提升对实际操作的重视程度,让学生从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角度,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探索学习。在课程体系构建中,高校应优化课程结构,协调必修课、选修课内容,按照学生发展需求和创新社会发展需求,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并围绕企业家精神、创业理论实践管理、创业知识产权认识等内容开设课程,调整课时,保证专业化教育。丰富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围绕产品设计要求推动课程整合,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果。合理实施专业课程,安排课程实施时间、教学方法与手段等等,以达到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产品设计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二)搭建创新服务平台
高校在落实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层次、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创建与之对应的服务平台,并通过层次化的创新指导,提高教育服务效果。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中,为体现地域文化在专业中的渗透,高校可以根据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提供初级、中级、高级三种服务形式。初级服务面向整个专业的学生,平台围绕地域文化特点设计了教学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训练,并展示自己的设计产品,并从入门培养的角度引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高级服务面向创新创业素养较强,或者已经开始创业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充分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利用相关项目强化学生的创新探索,提高学生对地域文化资源的研究与运用水平。中级服务则面向创新创业水平一般的学生,平台会针对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让学生在更加积极的氛围中实现全面发展。通过层次化培养,可以促使学生获得创新探究的机会,并在原来基础上获得发展的机会,并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者、服务者和支持者,其理论水平、项目经验和创新创业能力是实现学生培养的基本保障。在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的实践中,高校针对产品设计专业发展的要求,根据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应积极打造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并重、创新创业能力超强的教师团队。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首先要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主推产品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建设。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人才资源。例如高校针对企业人才可以采取柔性引进的方式,聘请相关知名企业的经理、总工层次的人员做兼职教授,以兼课、讲座、报告或项目指导等多种形式参与学生产品设计教学;聘请资深工程师走进课堂,指导项目实训,与专业教师进行深层次合作,共同推动学生的培养。再次,学校可以聘请相关机构内的地域文化研究学者,通过与教师的合作,共同探究产品设计的创新教育实践。最后,重视在职教师的进修深造,组织教师到企业、研究所和高水平大学进行学习研究工作,拓宽教师创新思路,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四)营造良好的实践教育环境
立足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需要高校搭建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首先,高校应在经费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例如高校可以根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求建立专项基金,保证有关课程活动和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积极申请国家相关经费,围绕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为产品设计专业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其次,高校应利用互联网资源,搭建“互联网+”平台,为学生产品设计实践提供更加便捷的发展空间。例如高校可以利用专门的教育平台推动创新创业知识的分享和传递,为学生产品设计提供经验,支持学生利用线上渠道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并更加有效地渗透到产品设计创新实践中来。最后,建设实践基地。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建设创新基地,根据创新创业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在其中实习,并围绕地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运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成立工作室,利用教师和学生资源接受项目,并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资源,组织学生进入到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想法的转化。
(五)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校也应重视对课程评价的改革力度,通过完善评价机制及时获得教学反馈,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和优化。教师应对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的运用程度等进行分析,对学生运用地域文化进行创新的素养进行综合评价。此外,教师应设计多元的课程考核方法。根据创新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其特点,评估其教学效果时,应该把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掌握创新教育课程能力、创新教育课程精神等基本素质的情况作为主要考核目标,重点分析学生对于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情况,并通过综合考核对学生自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创业能力作出全面、客观地评价。
四、结语
总之,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对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融入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高校应立足地域文化资源,构建产品设计课程体系,并搭建创新服务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打造专业的教师团队,这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对于高校教育改革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