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故事类语篇阅读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的策略探究
2022-02-23夏子
■夏子
非故事类文本是初中英语阅读语篇的重要种类,但是不少教师没有充分抓住文本内容的特点,仅围绕生词、句型等内容进行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教师应把握此类文本的特征,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探寻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提供了多篇非故事类文本,笔者以其中的一篇为例,对如何利用此类文本实现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探索。
一、巧设情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牛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6 Bird⁃watching的阅读语篇Zhalong——a special place是一篇来自观鸟协会的社团通讯,主题是“人与自然”,讲述了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鸟类生存现状、面临的问题与各方的解决举措。基于文本的特点,笔者为整节课设置了“大情境”——请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完成一本关于扎龙鸟类保护的宣传册,在“爱鸟周”代表观鸟社团进行宣传。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语篇段落与宣传册每一页的对应关系(read for gist)。随后,学生精读语篇内容,完成相应的宣传册页面任务(read for details)。如在学生阅读了保护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段落后,教师设计了鸟类保护循环图(图1),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溯源,得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结论。
图1 鸟类保护循环图
一般来说,学生在“大情境”中,需要深入分析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分析文本,即扫清生词障碍,理解文本内容,梳理篇章结构,获取细节信息;其次分析情境,即提炼能够解决情境中的问题的信息。这样的活动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融入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技能,从而有效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二、扩展视角,发展学生客观评价能力
布鲁姆认知领域里的评价是指基于准则和标准做出判断。评价能力不是仅凭直观的感受或观察做出评判,而是理性地对事物本质的价值做出有说服力的判断,通过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做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对于非故事类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丰富信息来源,扩展视角,从而做出客观评价。
以Zhalong——a special place为例,学生在通读全文并了解观鸟协会的活动内容后,对该协会的工作做出了高度的评价。但是当他们被问及评价依据时,学生无法从教材中找到直接证据。由此,学生意识到不能仅凭感性认知进行评价,而应该寻求更多的信息来支撑观点。笔者向学生展示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三次修订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推测这部法规多次修订的原因。学生讨论得出:因为黑龙江湿地的现状发生了变化。当笔者问到如何知道湿地的现状发生变化时,学生回答:要进行实地观察,得到一些数据,比如湿地面积、珍稀鸟类的数量等。通过以上问题链,学生意识到评价不能“随心所欲”,而应“有据可依”。本节课上,笔者补充了相关的条文,这与教材语篇中提到的“The government made laws to…”这个细节相契合。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根据事实结果进行倒推,从而得出“观鸟”对于湿地保护的作用,也通过事实对观鸟协会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评价(图2)。
图2 观鸟社团工作评价示意图
非故事类文本一般基于客观事实,师生可以据此联结真实世界。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方式获取更多信息,扩充学习资源,从而更客观地理解语篇,发展客观评价的能力。
三、联系实际,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在非故事类文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原文逻辑框架,合理制订计划,使用英语进行创造性活动等。一般来说,阅读教学活动都是基于教材原文进行分析、综合与评价。在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引导他们将文本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在Zhalong——a special place的读后环节中,笔者要求学生为宣传册增添一页新的内容。学生首先进行小组讨论、填写表格、阐释原因,再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优化,最终确定计划。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抓住非故事类文本的文体特点,梳理所学知识,在真实情境中发挥语言的作用。如,学生基于语篇知识增添扎龙鸟类保护的最新情况,基于体裁特点增加宣传标语并配图,基于语用功能增加观鸟协会招募表格或是观鸟的注意事项等。
通过小组讨论、同伴分享、教师点评,学生意识到创造或创新不仅要有优秀的创意,还要有一定的预期目标、内在逻辑、详细的计划与合理的分工等。
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非故事类文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基于真实的语言情境,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抓住文本真实性、准确性的特征,通过一系列目标明确、层次递进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