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说题模式
2022-02-23王发生
王发生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课程改革的层层深入、“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各地区不断涌现出初中数学说题的热潮。这也促进了教师对教材、对题型越来越重视,不断对学生作业设计和中考题型的探究和思考。
那么,就说题而言,什么样的流程或模式是较为科学和实用的呢?这就像教法一样,教无定法,同样,说题也没有固定的流程模式,视具体情况而定,看怎样的流程或模式适合题型、适合自己。近几年来,各地区举行的说题模式也是各有千秋,百花齐放。
一、说题模式多种多样
如模式1.(1)说题背景、(2)原题再现、(3)阐述题意、(4)思路策略、(5)变式拓展、(6)教学反思、(7)总结提炼。模式2.(1)原题再现、(2)题目分析、(3)一题多解、(4)一题多变、(5)拓展延伸。模式3.(1)原题呈现、(2)背景分析、(3)回归课本、(4)问题解决、(5)拓展探究、(6)课后反思。模式4.(1)题目再现、(2)命题意图、(3)考查目标、(4)教学思想、(5)解题思路、(6)题目变式、(7)课后反思。模式5.(1)题目展示、(2)命题意图、(3)试题解答分析、(4)试题变式与拓展、(5)解题方法小结。
二、我的说题模式
(一)、题意与思路
1.(1)原题再现与知识回顾:如图,将三角板放在正方形ABCD上,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E与正方形ABCD的顶点A重合.三角板的一边交CD于点F,另一边交CB的延长线于点G.求证:EF=EG;
1)三角板与正方形的性质是什么?
2)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有哪些?
2.条件关系与基本背景:
(1)已知正方形ABCD,∠GEF=90°,都是原题的
已知条件。(2)正方形的各边都相等、角为90°, ∠BEF为两直角的公共角,是图形中隐含条件。
1、题材背景:新人教版2016年山东青岛中考21题;2、知识背景: ①正方形、矩形的性质;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④平移的应用;3、 思想背景: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
3.思路形成与条件路径:
本题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有关三角形、四边形构成的几何综合题占据相当的比例,利用类比思想去解决动点问题,充分体现了解题能力和提高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要求,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条件路径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有哪些?2.如何证明线段EF=EG呢?
4.解题思路与关键突破:
思路:(1)把EG、EF分别看做△EGB和△EFD的边。(2)只需证明△EGB≌△EFD(ASA),可得 EF = EG。
关键突破:(1)能不能从图形中提取隐含条件,获取有效的信息。(2)发挥空间想象,是否能想到用全等的方法去说明这两条线段相等。(3)探究和发现平移的性质与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联系,把动点题型转化成定点题型去解答。
(二)、思想及推广
1.主要技巧及作用:
在本题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引导学生,一是对题意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理解,二是要证明这两条线段相等要通过三角形的全等,要充分联想回忆基本知识,三是要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特别是挖掘题意中的隐含条件。
2.教学思想及方法:
在本题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用到分析法、综合法、类比法。用分析法时可以从结论向已知追溯,推求它成立的充分条件。
3.数学思维及过程:
在本题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思维过程,是指从理解正方形ABCD,三角形直角顶点放在顶点A处,另两边与正方形相交题意开始,经过探索∆FED和∆GEB全等的思路,转换成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性质EF=EG来解决问题。其实这个过程可以用理解、转换、实施、验证加以概括。
4.推广类型及变式拓展:
推广类型一
(2)如图,移动三角板,使顶点E 始终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其他条件不变,原题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推广类型二
(3)如图,将(2)中的“正方形ABCD”改为“矩形ABCD”,且使三角板的一边经过点B,其他条件不变,若AB=a,BC=b,请直接写出EF:EG的值.
变式拓展一
在正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DB的中点,点P是DB所在直线上的一 个动点,PE⊥BC于E,PF⊥DC于F.
(1)当点P与点O重合时(如图①),猜测AP与EF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中考联系:以上推广类型、变式拓展的条件或问题,虽然在原题的本质结构上有所变化,但利用类比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并证明的解题思路不变,本题的原型取材于中考试题。
(三)、价值和技能
1.实践意义: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实践活动中各抒己见,互献智慧,在磨练中探索、尝试、验证,进行思想方法的沟通,以达到集思广益和突破创新的目的,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创造性乃至批判性,开发学生的脑力资源,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2.教材内容
本题涉及到的教材内容在整个初中几何内容中交叉排版,又呈螺旋上升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到高层,不断深化,综合发展,符合中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及学习教学的心理规律和需要。
命题联系:本题在本质结构上的原型解答还是较为简单的,在推广类型上稍提加了一点难度,在实际问题的解答中需要添加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才能解答;在变式拓展中又在推广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
3.数学思想
本题体现了数学中常见的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教法设计:1、注重师生平等关系,体现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2、能恰当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4.课后反思
(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单一,从形的角度分析较直观,但如何利用类比法作辅助线也是难点。所以,我们首先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发现隐含的条件,最后通过作輔助线构造三角形全等和三角形相似,继而得出结论,很好的突破难点。
(2)本题的几个变式由浅入深,起点高,落点低,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虽然综合理解性较强,但是通过类比的数学思想,相信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突破创新:我们深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由简单到较为复杂的几何命题的解答正确性、成功率,这都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成为提高教学效益的研究核心。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我们要不断突破,提升我们教师对教学、对学生作业设计、对中考命题的一些思考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