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措施
2022-02-23蒋佑川
蒋佑川
摘要: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解决学习问题,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合乎小学教学的实践教学需求。教师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有效分析,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措施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从本质上讲在小学数学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引入问题情境创设就是为了将抽象、平面化的文字具象化,使知识和概念更加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消化和理解知识。从这一点上分析教师不仅需要考量问题情境创设的内容,也就是上文中所述的生活化和连贯化,教师还需要考量问题情境创设的形式,思考如何让情境的创设变得更生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就应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让现阶段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可操作空间更大,可供借鉴和使用的方法也变得更多,教师可以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引入相应的视频、音频与图片资源,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实现感官联动,进而有效地体现问题情境创设的效益。
二、要具有连贯性
小学生的眼中数学知识是零碎的,相互之间并没有联系,也正因为如此,学生需要逐项地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常常会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一样,忘一样”。事实上,小学数学知识内在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能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会从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重拾学习信心。因此教师应当重视问题情境创设的连贯性,尽可能地引入更多的教学内容,在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适当地延伸,让学生可以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的问题情境創设过程中先带领学生分析一些整数乘法和分数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联系,然后让学生分析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在分析了分数和小数的关系之后引入课堂授课。一个小小的问题情境创设,既强化了学生联系、探索、思考的能力,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缓慢过渡,更顺畅地接受、理解和学习新知识,何乐而不为?
三、重视问题的引导
教师在建立问题情境时,需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解决问题时发挥自主学习能力,避免在以往被动学习模式的影响下丧失学习热情,保证学习活动在思辨意识的快速激活下更好地开展。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需要重视对学生思维意识的引导,使其在独立意识中完成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才能发挥数学实用性内涵。
四、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了小学生在面对抽象化、概念化和逻辑性相对较强的内容时无法有效地理解,知识在小学学生眼中云山雾绕、模糊不清。学生在理解上尚有困难,更不必提应用,教师这时就需要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入相应的生活片段,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和核心进行延伸和教育,让学生可以迅速地掌握要点、了解核心,进而做出反应。
加减乘除是小学生学习第一个具备较高抽象化的数学学习内容,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一些生活碎片帮助学生,有效地消减概念中的抽象性。例如,教师可以创设学生陪妈妈到超市买菜的情境,与学生讨论:如果妈妈带的是整钱,但妈妈所购买的物品价钱却并不是整数,这时该怎么办?学生会回答:“售货员需要找零。”紧接着教师提问:“那么如果妈妈购买的商品超过了钱的数量时,妈妈又该怎么办?”学生会回答:“妈妈需要加钱。”这种方式满满渗透加减的概念,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生活与数学知识是息息相关的,不能把生活与数学完全割裂开来。学好数学对日常生活会有帮助,当学生从主观上认识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之后,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自然而然也会有所提升。
五、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创设情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较大的影响和帮助。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以及素质教育的落实对现阶段的教育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重新的定义,指出了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有效地传递知识和概念,更需要在实践教学展开过程中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其中尤以能力基础和情感基础为首要。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展开过程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展开。
参考文献
[1] 相生炬.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 科教文汇,2021(8):161-162.
[2] 何中雪.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 互动软件,2021(6):3701.
[3] 袁佳南. 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