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听障学生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2022-02-23麦志良
麦志良
摘要:数学对于听障学生的思维培养有着积极的拓展和发散作用,因此数学教育在初中课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板块。对于本身存在一定身体缺陷的特殊听障学生,尤其是听觉障碍听障学生而言,数学教育一方面可以帮助其提升理性思维,更好应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听障学生利用逻辑化的思维推导和演绎问题,形成相应的生活技能。
关键词:初中数学,听障学生,生活化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来,关于数学教学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其中大多以正常初中教学作为案例和研究出发点,听障学生作为教育群体中一个较为边缘化的群体,在传统的教育研究中属于相对空白的领域,因此从听障学生的特征出发,研究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可实践路径,探究这一课题背后所带来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不仅有助于听障学生教育实践的发展,更有助于社会对这一群体产生更深的关注和凝视。以下将从初中听障学生自身的行为特征与阶段性发展、数学生活化教学所包含的意义与实践以及初中听障学生数学生活化教学可探究的策略与路径出发,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化研究。
一、初中听障学生行为特征与发展
著名心理学教阿德勒的研究就阐释了自卑对于个人发展和身心影响的强大作用,故听障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上本身就处于弱势地位,对于教师的教育态度和引导用语也更为敏感和脆弱。其次,由于其接受知识和信息的路径大多依赖于视觉,因此容易形成一种思维的固化,对于书本的依赖也较为严重,在日常生活中,其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显著低于同龄听障学生,因此对于知识生活化的教育就成為特殊教育所需要特别关注的区域。
根据目前的相关研究可以得知,听障学生对于有逻辑性、严谨性的知识体系在接收程度上有一定的困难性,这也侧面说明了数学这一科目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开展天然存在挑战。由于对知识的完整体系缺乏认识以及对突破口长期的漠视,导致听障学生在接受复杂性知识时往往呈现的是无顺序、无关联性的思维,在数字敏感度和解题顺序上存在相应的困惑。渠道的封闭性阻断了教师通过声音、绘图、言语力量解释数学知识的路径,这就形成了知识的屏障。
二、听障学生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与实践
一直以来数学学科的学习在初中教育当中都是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水平和资源相对较为落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一直忽略了教学方法和方式的运用,这对于听障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尤为不利。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们在刚刚接触数学学科时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以及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却普遍具有好奇的天性,教师应该抓住和把握这一点来增强数学教学趣味性,从而达到提高听障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就能够很好的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听障学生透过生活的本质感受数学之美,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和热爱。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发挥初中课堂教学优势,促进初中数学学习质量的稳步提升,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制定创新型的课堂教学问题,让听障学生通过交流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全面梳理当前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较为困难的问题就是应用题的教学,很多听障学生因为理解能力较低,对于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不明确,尤其对于很多学习能力较低的听障学生而言,应用题的学习更加的困难。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听障学生成立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将很多相对较难理解的数学应用题问题,作为课后思考的问题,小组的成员之间通过课后的难点问题交流,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问题分析,以解题方案提供者、解题计算者以及解题校验者的角色对于难点应用题进行解答,然后在课堂中进行难点问题的讲解,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听障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初中听障学生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及路径
对于听障学生的数学生活化教学,需要依照一定的阶段性和特征性。教师在这一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尤其重要,其应该是引导者、交流者,而非命令者和监督者。在整体的教学体系中,对于方法性的侧重同样关系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在目前听障学生教育的前沿化研究中,尤其以小组合作方向为重点,因此本文也将从这一策略出发,对听障学生数学生活华教学策略及路径展开横向研究。
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为听障学生提供相应的生活案例参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听障学生对于数学认识的局限性,让听障学生在有限的接收渠道基础上,找到数学生活化的应用案例,帮助听障学生对这一理念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以铺垫后期的相关教学目的。
其次,在课堂阶段,可以舍弃传统的讨论式教学,一是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匹配听障学生相应的视觉化课件,通过侧重于视觉化的视频和图片,加强听障学生对于数学生活化的多维度认识。二是设置对应初中听障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有效调动听障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通过同类群体的交流,更好地发展一套适应听障学生的数学交流语言体系,更好地将数学生活化的理念进行渗透。同时,根据威廉·斯蒂芬森在其游戏传播理论中的研究可以得知,游戏是一套较为新异的传播工具,在游戏的过程中,身体动作、距离、装饰都成为了一种传播的工具,这类非语言的传播有时甚至能够超越语言传播的能力和效果,形成强大的传播链条和体系。因此,通过游戏的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弥补听障学生生理缺陷的天生不足,让教学设计拥有更有利的支撑。
最后,在课后总结阶段,利用好场景化的反馈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场景化的提示,让小组听障学生一同巩固数学生活化的知识,有效将其应用到生活场景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思考到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在反馈中慎用指导语言,侧重思维的形成大于实际的答案,引导合作的意义,才能更好构筑好小组合作学习体系,更好帮助听障学生群体学习能力的提升。
结语
数学生活化在听障学生教育中所对应的价值意味着立足现有的理论研究其策略和路径对于特殊教育的完善和开发具有深远意义。对于听障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身心发展而言,数学教学的革新或许能够帮助其在心理和知识层面获得新的探索方向,帮助听障学生走出生理缺陷的心理自卑误区,形成对自身有效的逻辑思维和整合能力,从而更好地习得生活技能,以便这一群体应对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晓伟. 如何创设听障教育初中数学的有效情境[J]. 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