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培养人地协调观
2022-02-23方誉遐
方誉遐
摘要: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发展的依据,其中人地协调观又是地理学的核心素养。在新的学科素养下,如何通过教学来培养核心素养是目前广大的教师群体思考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教学实例说明人地协调观在教学中该如何体现、培养,对这一部分进行教学探究。
关键词:人地关系;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每个公民需要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其在指导地理教学时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有关《协调人地关系》的教材内容,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这一素养。
一、人地协调观的简单解读
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1],它是人类关于人地关系的思考。随着人类出现,我们与大自然的相互影响也已经开始,众多哲学家、环境學家在对人地关系思考中出现了环境论、天人合一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等观念。要注意的是,人地关系这一思想在不同学科中都贯穿,但有不一样的研究视角。
目前人地关系呈现出来的局面也是越来越紧张。目前我们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解读和认识是多种多样的,但目前社会上不断出现的各类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让我们意识到人地协调观是我们在人地关系中应保持的正确价值观。我们分三部分来描述。
1.地对人的影响
能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并能够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2]。地理环境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不论变化的时间是长是短,都会让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乃至影响整个地理环境,最终影响到人类本身。它们对人类社会有不可磨灭的影响。目前,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直接影响在减弱,而间接的影响在变大。
2.人对地的影响
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有不同的方式、强度和后果,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要谈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就是要从人类活动出发,活动方式多种多样如有运输方式、城市化等,这些活动对地理环境存在着不同的影响强度,也带来了不同的后果。
3.人与地协调发展的方式
能够分析评价现实人地关系问题,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3]。在目前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已出现许多关于资源、环境等的问题,对我们人类发展不利。为了我们人类文明能薪火相传下去,我们要明确人类与地理环境须协调发展的正确价值观。我们需要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来保护自然环境,尽管如此,不合理的活动依旧存在并愈演愈烈。因此在青少年阶段我们通过培养人地协调观,让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下一部分笔者将通过教学案例,简要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培养人地协调观。
二、教学案例分析—以“协调人地关系”为例
1.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及解读】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5]。要求学生能够查找资料、社会实践等方法总结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这次学习形成正确的人地价值观。
2.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第二册最后一部分内容,学生已经学完必修课程。该内容着重分析人类社会发展与地理环境如何相互影响并学习人地协调观。本节共有两部分内容,分别是“协调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节主要任务为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如何形成和演变的。
此内容在整个必修性、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性课程中起引导作用,是地理学习中最重要部分——区域地理的学习指导思想。
3.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一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地理学习后,拥有基础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其实表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上本节课之前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4.教学目标
①通过社会调查和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举例人地之前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②根据收集的资料,简要说明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以及理解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5.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让学生对环境、资源等问题给我们带来的灾害及其影响感同身受;采用视频的形式,在课堂上播放。——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新课】
过渡——提问:那么不同历史人地关系思想有何不同呢?
采集渔猎时期:展示有关尊崇自然等图片,指导学生读图,阅读教材——提问是图示是什么时期以及人类对自然的 看法。——通过直观图片让学生理解在采猎时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如何相互影响;
农业文明时期:阅读材料自主探究 1.玛雅文明为什么会消失?2.此时的环境变化趋向是什么?——通过材料让学生明确一味的改造自然是不合实际的。
工业文明时期:观察矿区图片、修建水利大坝图片、现代都市景观;讨论合作:图中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有哪些?——人类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让学生明白人对地有哪些影响。
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自学书本p121艾尔瓦河大坝——理解大坝由修建到拆除,体现了人地关系经历了怎么样的转变。
【小结思考】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及人地关系,明确人与地应该选择一条怎样的道路?
三、总结
笔者通过“协调人地关系”与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在教学目标中突出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性,在教学环节中不但注重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也在课前活动中注重其他学科核心素养如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虽然本节课时只安排了1课时,但笔者认为高一两本书的教学时间是不紧张的,因此在课堂上多放视频以及图片让学生对于新闻、微信文章提到的环境问题进行认识和理解。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以及其他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都要在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这一节内容可以适当的进行拓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