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经典古诗文教学策略

2022-02-23李汶玫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7期
关键词:古诗文古诗古诗词

李汶玫

摘要:经典古诗文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在实践中的探索,本文将就画面欣赏、事件表演、故事拓展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字:经典  古诗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经典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口口传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修身和治学,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中学时代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旺盛时期,也是记忆力最强的时期,此阶段能大量积累经典诗文,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加深对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还可以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学熏陶,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发展潜能。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传统美德的形成、情操的陶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实施,探索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一、画面欣赏法

这是我们平常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有时一幅画就能够把一首诗的内容给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美妙感觉。画可以是静止的图画,也可以是活动的电脑课件、录像、投影等,这视诗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定。如:组织学生学习古诗《使至塞上》,鉴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我给他们展示了大漠风光的课件,生动、逼真的形象,顿时同学们发出阵阵赞叹,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描述看到的画面,之后老师在根据画面内容配上音乐动情的描述,顿时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们在优美的画面欣赏中很快理解感受了古诗的内容。

二、事件表演法

这种方法适于“事在诗歌之内”的类型。因为这一类 型的诗歌,其内部包含了生动丰富的叙事因素,故可通过 学生的表演以增强他们对诗歌的体会。

如学习课外诗歌李益的《十五从军征》,诗曰: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诗歌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以请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将诗歌改写成小剧本,然 后协作表演诗歌里的故事。在整个写剧本和表演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兴致盎然,最后教师问道:“这样的场面是什么原因造成 的? ”这一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全诗的理解,生动地体会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士兵的形象,饱经风霜、苍老惶切的老人,无须顾忌、直言不讳的乡亲,衰草古柏荒坟的家园,共同构成了一幅真实动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的画面,典型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

三、故事拓展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那些“事在诗外”或“诗歌内外皆有 事”的类型。对诗歌外的故事,老师可要求学生预习时搜集相关资料,或课堂提供资料,为学生搭建起从诗外之事 走向诗内之境的桥梁,从而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层理解。如在讲授课外故事《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作者通过对李龟年今昔境 遇的对比,抒发了人生的深沉感慨,并且将个人命运和时 代命运联系起来,唱出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哀歌。可以说, 对李龟年经历的了解直接关系到对这首诗主旨的理解。虽然诗中也有"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样对于李龟年经历的描写,但是远远不够,教师可以釆取引导学生走进李龟年的世界:抛出思考题:“在皇室贵胄、帝王宠臣家里 经常见到李龟年,这说明当年的李龟年是个怎样的人物? 当时的社会风尚、状况又如何? ”引导学生围绕人物展开对当时社会风尚、状况的思考。学生自可推断出李龟年是 一个声名显赫的大歌唱家,进而推想出开元天宝年间的盛唐时期,是一个崇尚文艺、有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时 代,也是一个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时代。以精彩故事加深对诗歌人物及诗歌主题的理解。

四、联想和想象法

中国经典古诗词言简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例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联想伟大诗人杜甫,是一位毕生持有崇高志向,而又始终未实现的悲剧人物,在诗人五十九载生命旅程当中,时时不忘“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即如何匡辅君主靖世安民。因之,在历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汉贤臣诸葛亮,便成为诗人终生推崇的楷模。在诗人许多怀古诗歌中,直接间接地,专题与旁及地称颂诸葛亮的篇章,不下十几首。特别是当他流浪四川期间,由于常和蜀汉的历史江山接触,更给诗人提供了凭吊前贤的便利与条件。于是他屡次寻访诸葛武侯各处祠堂,着意抚摩孔明庙前古老柏树。想象诗人独自寻来、独自流连、独自凭吊,所有的钦佩、悲伤混杂在一颗境遇坎坷的热心之中,就不难理解“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之后那个孤独彷徨的清瘦身影。

雅斯尔说:“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生活需要诗情、诗意、诗韵。只有把诗词融进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满眼诗意、满怀诗情、满口诗香,在生活中品诗,在品诗中生活,诗词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毕生的精神追求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那么“这些融合在古诗词中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将内化为学生人生信念的永恒资源”。

参考文献

李荣华《初中古诗词敏学浅谈》江西敏育,2003

李月梅《古诗词教法新探》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

刘素芳《初中古诗调教学的现状与对策》苏州大学,2008

陈东院秋《新理念指导下的古诗教学-试论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语文敏学通讯,2004

猜你喜欢

古诗文古诗古诗词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我爱古诗词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