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信息技术助力生本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2022-02-23冯金柱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教育教学信息技术

冯金柱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信息化建设已走向更深层次的发展,教育的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元素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以交互式学习设备为基础、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网络传输端的教育云教学助手作为现代教育信息化的新媒体、新技术之一,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注入了活力。它以学生为根本,为教师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有效的互动课堂等,为学生主動学习和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最大程度的支持。作者结合当前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现状,经过观察、研究、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激发学生内驱力、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生本课堂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生本课堂;教育活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04-0093-04

● 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倡导和推进,使得校园信息化建设已走向更深层次的发展,而教育信息化和智慧化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与方法,就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1]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构建教育教学的个性化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使用信息技术也能最大限度地支持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高效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其发展必将引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发展,促使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转变,引领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新方法、新策略、新模式的探索和追求,以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 当前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1.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流于形式,缺乏新意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虽然经常能见到有些教师也运用了一些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但他们都是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这样的信息技术应用难免牵强,显得唐突,有生拉硬拽之感。而有的学校认为分数才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认为教师只要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达到优异的成绩,便是完成了教师的使命,不需要再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有的学校认为现有的各类设备和资源已经够用了,不需要“更朝换代”,学生也不需要使用更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

2.师生的信息素养不足,缺少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教”与“学”的意识

大部分教师还是倾向于“PPT呈现+粉笔”的固定搭配,而更多的学生还是习惯于“倾听+笔记”的上课模式,课堂上缺少便捷、积极的有效互动。教师既不能较大限度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潜能,也未能实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多数教师对使用新型的现代教育技术望而生畏,将其看作是公开课专用,不敢轻易涉足,这也极大地限制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通过在教学中观察、研究、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激发学生内驱力、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生本课堂模式,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和方向,共同为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化、常态化发展,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 基于信息技术的个性化教学生本课堂模式设计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都习惯采用讲授、提问、学生描述、列表归纳、习题等形式展开教学,他们教学中也可能会设计一些游戏、角色扮演等,但它们常常仅在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或某几个环节出现。而智能教室的出现,能够产生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高度融合。因此,笔者在传统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尝试突破传统学科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环境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让不同学情的学生在学习的各阶段各节点,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个性化教学与激发教育活力的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的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案例研究

下面,笔者以《Python程序设计基础》一课中的一课时为例,详细阐述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课前测评调研学情,设计个性化施教预案

教师准备:事先接受教育云平台及移动终端设备应用的专业培训,学习掌握在课堂中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方便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教育云平台中与课程相关的微课、学案教案、课程资料等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备课(如图2),还可以邀请其他教师共同备课。教师选择合适的课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并通过课前调研学情,根据教学平台收集的调查数据,分析反馈。教师对学生既有基础、相关学科知识能力、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学习方式倾向等学情与需求做出基本判断,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不同程度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施教预案。

教师通过教学云平台向学生发布调研学情和学习需求的调查问卷,问卷问题样例摘录如下:

(1)在本课程之前,你是否有过程序设计基础?如果有,你学过的程序设计语言或软件是以下哪些?(Python;Scratch;Visual Basic;其他)

(2)你了解过Python程序设计语言及流程图、算法、程序结构等相关概念吗?(全部了解;部分了解;完全不了解)

(3)你对程序设计学习有兴趣吗?(有;没有;我也说不准)

(4)你对数学和英语学科学习自信吗?(是;否;我也说不准)

(5)在过往生活中,你遇到过需要设计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情境吗?如果有,请简单描述。

学生准备:上课前需要完成教师发布的学情调查问卷,利用网络教育平台,观看、学习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料、微课等。通过教育云平台智能组卷分层练习进行课前检测,使上课学习更有针对性,吸收更高效。学生可以在讨论区进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完成教师课前预设的阶段性测试,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教学依据。学生根据课前自习情况,做好能够完成教师根据做题情况安排的课堂讨论和探究具体学习问题的准备。

2.课中个性化互动教学,激发生本课堂教育活力

在课中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纸笔互动设备,增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即时反馈。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实时提问,收到问题后,学生在课堂可以通过纸和“智慧笔”设备填写并提交答案。系统能够自动完成批改学生的客观题,教师可以实时观察学生的作答情况,并能够通过平台统计答题详情、正确率、答案分布,能够实时统计结果等,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精准化、教师教法个性化教学。

以任务驱动为指导,施行个性化教学。在课堂里,教师对不同学情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基本任务、扩展任务和创新任务,三项任务分别对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目标:全体学生;零基础、知识能力较弱的学生;有过编程基础、相关学科知识能力较强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清楚地了解前置学习任务,完成自主探究,以学定教,为课中的合作探究夯实基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符合自己学情的任务,并收获成果,让所有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前提下,学生在完成拓展任务和创新任务时能够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并能够分享展示自己创造性的成果和作品,這种学有所成、相互激励的课堂更有助于学生的提高。教师根据学生学情设计个性化学习任务单,样例摘录如下: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实现“Hellow World!”程序编制的过程。

(2)绘制一个简单的展示“Hellow World!”程序编制的过程流程图。

(3)用Python程序语言编辑输出“Hellow World!”程序。

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建立“学生导师”机制,并形成常态。让学有所长、敢于担当、表达活跃的学生担当“学生导师”,协助教师指导组内其他成员完成小组合作任务。通过教育云平台一键发布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活动后呈现的创作成果,在课堂上推送展示,能实现多边交流、分小组展示、对比分析、互评互赏等。教师使用学生屏幕分享,可以实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状态。教师可以发起课堂抢答抽选,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激烈的竞争和胜利的喜悦中,也能真切体验到收获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样的生生互动及师组互动[2],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们收获知识、成就能力的舞台,还能营造更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方法[3],让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育充满活力。

3.课后教学巩固延伸,总结个性化学情报告

在课后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教育云平台提供微课堂和在线测试,结合学生的接受程度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和延伸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借助教育云平台,选择从题库选择试题、从试卷库中选择试卷或上传本地的试题等多种方式。在批阅作业时,系统对客观题会自动判卷,每份作业会自动生成作业统计报告,并会对每个试题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学生在完成布置的作业后,可以查看自己的作业报告和学情报告数据,其中包括各科知识点掌握情况、微课学习情况、参与问答情况等,查看自己的错题并进行巩固练习,还能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图3为学情分析报告。

4.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改革,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创新应用工作,加速了教育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快了教育全面改革的步伐。基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况、课堂观察、课后反馈等,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发展动态,并及时调整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辅导策略,能够全方面、多维度地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综合评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 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中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生动的教学情境,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平台,为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最大程度的支持。笔者希望以此为契机继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使课堂具有更丰富的功能和价值,为大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做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29+34.

[2]梁淑琴,秦葆丽.浅议互动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7(18):17-19.

[3]闫晨,陈建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育改革深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39-40.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教育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