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大概念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学习课程实践

2022-02-23刘晓倩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初中信息技术

刘晓倩

摘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在2020年的全面推行,带来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大改变,各地的中小学课程也开始关注它。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以立德树人为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总目标设计课程的基本结构。本文结合作者所在学校情况,借鉴其学校“四备三思”教研模式,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大概念的界定、教材分析、明确学科教材课程设计的意图,进而开展学科大概念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以期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推进新教材的课例研究与实践,并为一线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大概念;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04-0085-04

● 引言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使人们关注到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而信息技术教材作为国家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是课程设计的指导框架。因此,本文基于学科大概念,分析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并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大概念是联结学科知识的纽带,它居于学科的核心位置,是集中体现学科课程特质的思想或观点,最能反映学科本质,并能将学科关键思想和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的关键的、特殊的概念。本文以学科大概念为出发点,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维度,以教材分析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模型。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

●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教材特征分析

为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在2020年7月印刷新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系列丛书。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为例,从教材修订变化、学科大概念、学科教材多向衔接三方面进行教材特征的分析。

1.新旧教材对比

从下页表1可以看出,其中的变化有:①去掉了“文字处理与应用”“网络与生活”“制作网站”的课时,②弱化了“多媒体”中的图片处理、动画制作模块,③强调了数据(信息、数据、数据处理、大数据、数据结构)与算法,并且增加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数据结构、数据分析与应用、3D打印与建模与时俱进的课程。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推动了时代的迅速发展,每一个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都不一样,因而教材需要不断迭代,顺应时代的发展是教材改革的必然趋势。

2.通过“学科大概念”组织教材内容

知识性内容与基本概念、原理的相关性越高,实现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时效性就越长久,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价值就越大。学科大概念是知识转换为能力素养的重要途径,它能起到抓手作用,没有学科大概念核心素养就很难落地。将“大概念”放到单元层面上,它可以跟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带来教学的具体转型(如图2)。

● 基于核心素养的项目化教学实践

当学生将知识都忘记的时候,他们大脑中所剩下的就只有学科核心素养,这种素养是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而大概念能够把核心素养渗透在单元教学中,大概念是核心素养的支撑和托盘。

1.项目化学习的特点及实施

项目化学习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和真实的挑战,任务的实施往往涉及角色扮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项目化学习强调运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将结果以作品或绩效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围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立足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设计一个贴合生活实际的问题,结合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设计一系列的分层探究,最终完成任务。项目化学习以单元整合突破为理念,重视小组合作探究,突出重难点,节约课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究实践时间。对于问题,项目化学习设计驱动学习进阶的主问题和子问题,层层递进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并且项目化学习会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代替教师讲解,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例如,新冠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育中的常态教学(如下页图3)。初级版的在线教学一般包含推送学习任务与资源的课前导学、采用直播方式的课上精讲以及课后作业。进阶版的在线教学八步法包括目标导向、知识讲解、练习反馈、疑难提出、互动研讨、展示分享、评价点拨、作业布置。而项目化学习是基于真实情境提出任务,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内容,对学习结果进行展示分享,老师和同学对分享给予评价开展学习。这是一个互动与交流、探究与生成、展示思维的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工智能创意”为例,详细说明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步驟。

2.项目化学习大概念教学实施

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活动设计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制订课程目标,确定若干个教学主题,以教学主题为线索,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设计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衔接。

(1)项目学习的情境与任务设计

笔者认为,真实情境不能变成“导言”,需要提供真实的任务。一个好任务的标准首先要与学生的年龄层次相适应,给学生真实的情境和真实的挑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设计要有认知难度,避免“零认知”风险。项目设计要点遵守GRASPS法(G—目的,任务要完成的目的;R—角色,学生在任务中要扮演的社会角色;A—对象,学生在任务中要服务的对象;S—情境,任务所发生的情境;P—产品或绩效,任务完成所呈现的绩效或完成的产品;S—标准,产品或绩效要达到的标准)。下页表2所示即为笔者根据“基于人工智能创意之Pepper机器人表演”项目设计的任务,笔者要求学生运用语文、数学、科学、历史、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并在50周年校庆这一真实情境中,关注任务与问题,使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形成关注时事、爱国奉献的情感和责任担当。

(2)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

量规专家海蒂·古德瑞齐将量规定义为“为一项工作出标准的评分工具”,祝智庭教授将它定义为“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工具”。评价的量规要关注通过什么标准对学习进行判断?好的作品和较差的作品的差异在哪里?怎样确保评价是有效和可信赖的?笔者设计的针对基于人工智能创意之Pepper机器人表演的评价量规如下页表3所示。

(3)学习过程的支持与建议

①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以学习支架。

学习支架使得学习情境能够以保存了复杂性和真实性的形态被展示、被体验。离开了学习支架,一味强调真实情境的学习是不现实的、低效率的。学习支架让学生经历了更为有经验的学习者(如教师)所经历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体悟与理解。保证学生在不能独立完成任务时获得成功,提高学生先前的能力水平,帮助他们认识到潜在的发展空间。对学生日后的独立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或建构支架来支持自己的学习。

提供支架要符合适时性、动态、个性化、多元化的原则,也要符合引导性和渐退性的原则,支架可以是范例、问题、建议、向导表格、图形与图表等。

②放大学生的思维过程。

项目化的学习应该让学生关注解决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应鼓励学生用高级思维,运用各种机会创造、研究、解决问題、制作、产出、交流、合作、评价,进而达到个性化学习。为了放大思维过程,教师应提供各种资源与学习支架,如案例、范例、模板、情境等,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成为活动的中心。

③关注学生使能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使能”能力,需要项目化学习给出的真实情境,从批判性思维、合作与自主学习、信息素养落地等方面来实现21世纪所要掌握的必备技能。以平时学生进行的合作学习为例,教师应该在合作与自主学习模块通过给学生以示范、讨论、练习、提醒来“教”,同时促进学生从计算思维、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方面进行学习。

学生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是组织者、指导者、促动者、评价者,但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助学者,助学者与其他角色各有相关和联系,贯穿学生学习、产出、评价反馈的全过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发展赋能。

参考文献:

[1]吴旭日.聚焦核心素养注重探究实践——《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7):127-129+142.

[2]李刚,吕立杰.大概念课程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程架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Z2):35-42.

[3]张剑锋,马宏伟.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内容思考与再设计——以浙教版《算法的程序实现》内容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

[4]仇钰华.项目化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21).

[5]易雪冰,曾召文.混合学习视域下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行动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02):64-67.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初中信息技术
STEM教育视野下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化活动设计与思考
数学“项目化学习”与“STEAM教育”的深度融合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