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懂两爱”视角下的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2-02-22杨向黎韩凤英迟宝杰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三农专业课程农药

杨向黎,韩凤英,王 猛,赵 鑫,刘 锦,杨 慧,迟宝杰,姚 远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随着我国民众对农产品产量与质量日益增长的要求,作物病虫害的高效防治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重要议题。植物保护专业人为我国特有的专为解决相关问题而设置的学科,肩负起了培养作物病虫害防治人才的重要任务,也为实现我国粮食安全、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证[1]。《植物化学保护》是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核心是如何科学地使用农药,强调农药、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论合理使用农药[2]。因此,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教学担负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重任。从价值教育角度来说,通过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现价值学习、价值引领和价值渗透功能[3]。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本着技能传授与素养培育相结合教学理念,将思政元素融入各个知识点,全过程、全方位融入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塑造、情感认同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达到润物无声,行知合一的目的[4],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思政的内涵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深厚“三农”情怀以及具有文化自信、时代担当的职业素养,成长为“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者,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高校“专业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强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专业课程教学上,而是“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是将传道、授业和解惑融进一门专业课程,一堂专业课程教学中,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5]。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从课程章节、时事热点、国家“三农”政策中发掘思政教学元素及教学案例,对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育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对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实现了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

1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植物化学保护是科学地应用农药来防治病虫草害及其他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的一门实用学科,它的发展与农药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农药、合理的评价农药、科学的使用农药,要严格遵守农药的管理法规,牢固的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规范从业的职业素养和深厚的“三农”情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植物化学保护基础知识、农药的安全性评价、农药剂型配制、农药登记与管理、农药科学使用以及室内与田间的药效试验等。化学农药在保护作物和控制人、畜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化学品,但在农药生产与使用中也存在负面的问题,如生产与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违规在蔬菜、果树生产上使用高毒的产品,更有甚者非法使用农药毒鱼虾等。因此,在植物化学保护学的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建立起更加崇高的社会意识,具有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因此,开展课程思政的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

2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思政的目标与实施路径

2.1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思政的目标

“一懂两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形势下,对三农工作队伍提出新的目标要求。“懂农业”是对人才队伍的能力要求,“爱农村、爱农民”则是价值标准。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是基于学生对农业病虫草害的正确诊断,在明确其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制订科学的防治方案,指导生产实践,并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提升科学素养,因此,大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病虫草害理论知识和应用农药的实践技能,才能长期立足于服务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必须爱农村、爱农民才能有足够的力量支撑长期地服务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中指出:“三农”工作没点情怀还真搞不了,出差比别人都远,得到乡到村、爬坡下田,必须带着感情、饱含热情、充满激情去干工作,有时候还要有点痴情[6]。这一论断为植保专业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也是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

2.2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围绕“一懂两爱”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组研究并构建了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图1)。将三农情怀教育无形地融入专业课程的教育中,强化学生学农、爱农、践农的行动自觉性,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为乡村振兴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新农人,真正担当着乡村振兴的时代责任与使命。

图1 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Figure 1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f plant chemistry protection

3 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思政内容与思政效果

在植物化学保护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梳理了课程思政的映射点与“一懂两爱”的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国家“三农”政策、中央一号文件、历史事件、相关时事热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同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达成了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提升了学生心系“三农”、热爱“三农”的热情以及立志服务“三农”自觉性。

3.1 基于课程的特点,构建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框架

课程组针对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等特点,从植保技术服务、农药推广营销、农药应用性试验、农药登记与管理等的工作岗位出发,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了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勇于探索科学精神和严谨工作作风、保护生态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的等课程思政映射点(表1),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达到润无声、震撼内心、引发共鸣的目的。

3.2 基于课程思政目标,改进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是贺字典、王秀平编写的《植物化学保护》,其编写的主线是植物化学保护基础知识→农药生物测定→农药环境安全测定→农药剂型加工→农药登记管理→农药的科学安全使用。教材遵循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将理论知识与农药行业要求的实践能力交织在理论知识中[8]。基于课程的思政目标,课程组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相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职业道德、实践能力以及服务三农意识与行动。

(1)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农药的毒性与中毒、农药的药害、农药的残留等任务的学习时,通过大量的案例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导致以上事故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涉及违法销售、使用农药?是否违背了人民至上、健康至上的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根植于学生的内心,付诸于实际行动中。

(2)问题递进教学法。从农药的毒力、毒性、药效、药害和农药残留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农药“利”与“弊”辩论赛,达成“善待农药,抑其弊、用其利”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引入新一轮的问题讨论:生物农药是万能的吗?通过问题研讨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农业可持续发展观。

(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农药的生物测定、药效测定和药害测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给定学生供试药剂、试验作物与防治对象,让学生分组查阅相关的试验方法,制定试验方案、组织实施、结果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反思、成果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严谨作风、团队协作能力。

(4)翻转课堂教学法。农药剂型加工涉及到原药、助剂、剂型加工工艺等,学习难度较大。本章节以在线观看视频完成课前学习,教师进行课堂导学和深度讲解,并提供溶解性不同的原药、多种助剂,以组为单位选择并确定加工剂型、工艺路线,最后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产品的加工及质量的检测。该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献身科学精神。

表1 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思政教育框架Table 1 The education frame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f plant chemistry protection

续表

4 结语

《植物化学保护》作为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培养新时代的植物保护技术人才的重任。围绕着“一懂两爱”课程思政目标,课程组挖掘了课程蕴涵的思政元素,结合国家“三农”政策、中央一号文件等,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致力于懂农业,在“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怀上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保护环境安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法治观念,具有勇于探索科学精神和严谨工作作风。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丰富了思政教育内容,提升了学生学农、爱农、践农的自觉性,并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向农民宣传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重要性,同时开展用药技术指导和推广服务的工作,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服务“三农”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猜你喜欢

三农专业课程农药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