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问题链设计的三个维度:精准 深度 长远
——以“千以内数的认识”为例

2022-02-22江苏徐州市大学路实验学校221006祖庆丽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35期
关键词:三位数数位珠子

江苏徐州市大学路实验学校(221006)祖庆丽

问题链是数学学习的引领,问题之精准,表现在“什么可以被看成教学的重点”“什么是学习的难点”,这就要求问题切中内容核心和学生学习的需求点。问题之深度,表现在“如何能通过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这就要求问题能激活学生思维,引领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再发现的过程。问题之长远,表现在用全局观念进行思考,关注学生认识的不断发展与深化。下面,以“千以内数的认识”一课为例,谈小学数学课堂问题链设计的“三个维度”:精准、深度、长远。

一、精准分析,引导式提问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引导式提问,清楚每一个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如果导入的问题能直击学生原有经验,多角度反馈学情、诊断学情,教师就能借此找准并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

[课堂片段1]

师(出示2,48,138,165,303,1000):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数”。你从这些数中知道了什么?

生1:数位。

生2:双数、单数。

师:请指一指双数,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几位数。

生3:2是个位数,48是十位数,138是百位数,1000是千位数。

师:这些数是几位数?我们在作业纸的计数器上画一画。

1.材料简洁,以问导学

这节课涉及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顺序、比较大小等知识点,还有位值原理、十进制等内容。什么样的素材才能串起这么多知识点呢?“2,48,138,165,303,1000”这六个看似平常的数,能带领学生走进课堂,研究数字概念的本质属性,显示了教师选题的别具匠心,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度把握、高度整合。

2.学情诊断,以问知学

此前,学生已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初步了解十进制了。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自然而然地在脑海中复习了部分旧知。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发现,对于读数,学生掌握得较好。在了解并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教师紧紧抓住位值、十进制、数感等核心词展开教学。

3.学生认知,以问引惑

读懂学生、读懂教材是一堂好课的两个前提。对于问题“它们是几位数?”学生认为“2是个位数,48是十位数,138是百位数……”。这个问题问出了学生真实的认知。此时,教师不否定、不回避,而是引导学生在后续探究活动中区分数位与位数。

引导式提问经常是“课前餐”,它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唤醒学生思维深处和课堂相关的生活经验,发挥其温故知新、导入新课、暴露困惑、引发思考的作用。

二、深度思维,探究式提问

探究式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学生能在“做”数学中获取操作的经验,在“思”数学中积累思维的经验。探究式提问是课堂提问的关键,思考空间较大、解决的问题相对复杂,它对学生学习素养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大任务设计、关键处追问”是本节课的一大特点,是教学展开的主要方式。

1.自主操作,以问探学

[课堂活动及问题梳理]

任务推进活动一:在计数器上画出这六个数活动二:用4颗珠子摆出三位数活动三:从303开始数数活动四:用小方块、人民币表示数问题探究你们能把这几个数画在作业纸的计数器上吗?你能用这几颗珠子摆出三位数吗?能摆出最小的三位数吗?你能边拨边数吗?能十个十个数吗?一百一百呢?如果个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一个小方块,那十位呢?百位?千位?知识要点数的组成、计数单位位值原理,大小比较数数,突破拐弯数的知识难点满十进一,数形结合

(1)探在教学的重难点。“你能边拨边数吗?十个十个?一百一百?”利用309~310、393~403、903~1003,展示数数中的难点(正确数出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以及教学重点(满十进一)。“如果个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一个小方块,那十位呢?”把计数器里各个数位的珠子用不同数量的小方块、不同币种的人民币表示,学生就能够理解位值原理,进一步体会“满十进一”。

(2)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提问讲究精准,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促使学生调动原有知识来积极探究。“你能用这几颗珠子摆出三位数吗?”“能摆出最小的三位数吗?”这两个问题就是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处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极富启发性。

(3)找准探究的切入点。本环节的学习任务清楚明了,便于学生操作和思考,并且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中,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数学知识的范围和特点不相同,提问的切入点也要有区别。新授课上的问题主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设计;复习课上的问题往往从知识的结构性、易混淆的知识点切入;练习课上的问题常常从思想方法、解题技巧入手设计。

2.合作交流,以问释学

自主探究时,不同水平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探究方法、过程与结果,也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这时候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学生的作品、思路公开地展示,能让学生互学。此时,教师要设计好具有鼓励性、迁移式的问题,借用问题的“点化”,分析学生自学和互学中出现的瓶颈、盲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课堂片段2]

师:303是几位数?

生1:两位数。

生2:三位数,要看百位上。

师:百位上有数的就是三位数。那么,数字中间的0能不能去掉?

生3:不行,去掉的话就变成33了。

师:原来这里的0是用来占位的。用0来占位的数还有吗?

生4:1000,它占了个位、十位、百位,共3个位置。师:1000是几位数?

生5:四位数。

师:303,138,共三个3,这三个3的意思一样吗?生6:138的3表示3个十。

生7:303前面这个3表示3个百,后面这个3表示3个一。

师:3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

师:我们一起在计数器上数数303,304,…,309,接下来的这个数是几?请把它写在作业纸上。

师:400和310,谁是对的呢?

生8(边拨计数器边介绍):个位上是9,满十了就要向十位进一,而不是向百位进一。310是对的。

(1)瓶颈处加以追问。如“这些数是几位数?”有的学生认为“303”是三位数,有的学生认为“303”是两位数,有的学生认为“1000”是三位数。此时,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瓶颈,在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0的作用是占位,1000中的0占了三个数位,所以是四位数。这样,学生对0的作用的认识、对数的组成原理逐渐由模糊变清晰。

(2)困惑时进行“傻问”。在展示交流的环节,往往会有出乎意料的情况发生。这时,教师可以装作束手无策的样子“提醒”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傻问”:“数字中间的0能不能去掉?”“这三个3的意思一样吗?”学生再次思考,经过观察、比较后明白:3在不同位置上,表示的计数单位不一样。

(3)冲突时开展辩问。“309后面是几?”对于“400”和“310”,有的学生赞同400,有的学生赞同310。教师把这个问题抛还给学生,让双方都来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在操作和辩论中理解“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一”“百位满十要向千位进一”。

3.总结建模,以问理学

学生经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后,对本课内容已经积累了新的认知。这时候,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反思和小结,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数学模型。教师在此环节要提出概括性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养成将相互联系的知识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的习惯。

[课堂片段3]

师:这四个计数器上都有一颗珠子,个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一个立方体,那十位呢?百位呢?千位呢?(课件出示一列、一面、一体)

师:如果个位是一角的话,那十位、百位、千位呢?(一元、十元、一百元)

师:如果个位是一元呢?(十元、一百元、一千元)

师:如果元在这里(个位),角又去哪里了?(元的后面)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数,以后会不会学到更大的数,更小的数?

(1)数形结合,整合视角。从形的角度来研究数,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数的概念,理解不同数位上的计数单位,以及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2)多元表征,思考深刻。数学课的材料可以简单,但思考必须深刻。本环节的提问正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精彩。不但凸显了位值制,强化了“满十进一”,还让学生感知到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3)抽象概括,建立模型(如图1)。用计数器、小立方体、人民币等素材,引导学生不断抽象数的概念,体会十进制的特点。最后,“如果元在这里(个位),那么角去哪里了呢?”这个有趣的问题再次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

图1

三、着眼长远,生长式提问

基于“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发展”的理念,新课结束后,教师要会设计富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获得的新知得到巩固与发展。

1.基础练习,迁移性追问

学生写出三个数后,教师应抓住知识的连接点进行追问。如讲评练习1时(如图2),板书每颗珠子代表的含义,强化数的组成,并通过问题“写数时要注意什么?”对数的读写法进行小结,突出重要知识“中间或末尾没有0,要写0占位”。

2.变式练习,开放性提问

笔者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如练习2(如图3),学生摆出各种大小不一的三位数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层次,反馈、整理。这样的问题在广度上开放——鼓励学生摆出不同的数,渗透有序思考的思想;在深度上拓展——继续追问“能摆出最大的数吗?”“能摆出最小的数吗?”;在策略上多元——有的学生先考虑最高位,有的学生先考虑三个数位。教师要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图3

3.综合练习,生成性提问

课尾,教师揭示“这六个数就在我们身边”,请大家找出来。学生给出了“今天台上有303个座位”“老师的身高为48厘米”“老师的体重为303斤”这几种情况。这时,教师可追问:“老师的身高可以跟谁做对比?”学生显然会拿自己做对比:“我自己都有120厘米,老师不可能比我矮。”学生在对比中能更好地把握数感,在估算中能再次发展数感。最后,教师利用问题“你还知道生活中其他的数吗?”让学生感悟到数就来自身边,真正做到了让数学走向生活,走向学生的思维深处。

总之,问题链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指导学生的数学活动。教师要紧扣问题链,关注有效提问,建立“以问引学,积累经验”导学案备课资源库,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三位数数位珠子
摆三位数
积是三位数还是四位数
与树一样大的珠子
相同数位相加减
放珠子
摆三位数
分清数位 照“位”读写
你了解“数位”吗
摆珠子
纸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