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比较影像学教学法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2-22何志兵武夏夏
何志兵,陈 敏,武夏夏,杨 峰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a.放射科;b.妇产科, 湖北 襄阳 441000)
PBL教学法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实行以问题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同时更是一种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方法。[1]它的核心在于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2]经典的PBL教学方法有“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查阅资料、论证假设和归纳总结”等五个阶段,它主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上课前,学生围绕老师引导时提出的问题去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通过开放、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只需引导学生思考并帮助他们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3]比较影像学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合理地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及更准确地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4]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当前《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培养适应现代医疗环境及临床工作需要的医学影像专业医生。一直以来,影像学专家们都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革。基于此研究,尝试将PBL+比较影像学教学法引入到《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梳理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湖北医药学院第四临床学院2015级医学影像学专业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学习内容为《医学影像诊断学》上部分(2018年上半年)。根据随机原则,按照学号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25人。试验组(A组)采用PBL+比较影像学教学法的模式进行,对照组(B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两组均使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版),理论教学主要讲述“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研究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A组采用PBL+比较影像学教学法,具体的教学过程:①将25名学生随机分为5个小组,每小组5人,上课前,带教老师先向学生展示同一病例的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图像和影像学表现,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病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②让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各小组经过讨论、分析、归纳和总结,对病例做出诊断;④根据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带教老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带教老师给出一个肝海绵状血管瘤病例(患者,男,38岁,右上腹隐痛不适1月,伴食后饱胀感1周),让学生分析其影像学征象,并提问:假如你是首诊医生,你会为患者首先做什么检查?还需要做什么影像学检查?然后,调出上腹部CT平扫、增强图像以及MRI图像,继续提问:病变位置在哪儿(定位)?病变范围多大(定量)?病变与周围结构关系如何?结合病史考虑是什么疾病(定性)?学生针对带教老师的引导式提问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讨论结束后,带教老师引入肝海绵状血管瘤CT及MRI影像学表现,并结合学生讨论内容总结其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同时,阐明比较影像学在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更有效地发挥各自的诊断优势。
B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和传统的“阅片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三)观察指标
①记录学生整个学期的出勤情况,抽查计算两组学生在该学期期初、期中及期末授课时的出勤率。②学期期末时,组织两组学生参加医学影像学期末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考试总分均为100分。③授课老师综合测评分析,对两组学生教学效果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其内容包括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查阅文献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应用能力、影像诊断能力以及总体评价满意度。
(四)统计分析
采用SSPS20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的出勤率
上课出勤率是考查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有效性重要指标,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关系密切。在本学期期中、期末,试验组学生出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出勤率(P<0.05),试验组学生平均出勤率为97.32%,对照组学生平均出勤率为70.68%(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本学期出勤率(抽查)情况比较[n(%)]
(二)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
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统一进行理论考试和病例阅片分析考核,每门总分100分,统计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及病例阅片分析考核成绩,结果显示:理论考试中,A组的平均成绩为(85.12±4.80)分,B组的平均成绩为(76.89±3.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阅片分析考核中,A组平均成绩为(89.80±3.56)分,B组为(73.75±3.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和病例阅片分析考核成绩比较
(三)两组学生的综合测评结果
通过授课老师综合测评及两组学生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比较分析,两组学生对是否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是否有助于提高查阅文献能力、是否有助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是否有助于临床思维能力、是否有助于临床应用能力和是否有助于提高影像诊断能力以及总体评价满意度等各项调查内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三、讨论
《医学影像诊断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纽带式学科,具有实践性、专业性较强的特点,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和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医学影像诊断学在临床诊疗中的价值及应用特点,掌握其在不同系统疾病影像学检查中的优选方案等。[5]学习医学影像诊断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疾病诊断思维,训练他们的多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传统的《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课教学方法是一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属于典型的“填鸭式”灌输。由于《医学影像诊断学》专业性比较强,内容枯燥乏味,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内容生疏或听不懂,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兴趣不足、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而心不在焉,导致学习效果较差、效率低下。[6]为了应付考试,只好死记硬背,对这门课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一知半解,根本谈不上建立正确的疾病影像诊断思维,更谈不上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样自然难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7]因此,考试成绩不理想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自2017年以来,湖北医药学院第四临床学院医学影像学教研室改革教学模式和手段,探索把PBL+比较影像学教学法引入到《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中带教学生,并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中,试验组学生平均出勤率为97.32%,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平均出勤率的70.68%,说明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试验组的《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5.12±4.8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76.89±3.65)分,病例阅片分析考核中,试验组平均成绩(89.80±3.56)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73.75±3.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查阅文献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应用能力和影像诊断能力以及总体评价满意度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PBL+比较影像学教学方法更受学生欢迎,它增强了学生对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改善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态度,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目前,医学影像学诊断模式已经呈现多样化:从一般性诊断向特异性诊断、从形态学诊断向功能性诊断、从单一诊断向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等,这种诊断模式的多样化,给《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仅凭单一的影像检查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原理、优选原则,熟悉和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强调比较影像学教学法在临床应用价值,向学生讲述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势和不足。[8]举个例子,脑动脉DSA是目前了解脑动脉有无狭窄或阻塞等形态学改变的最好方法,但它不能反映脑组织局部的血流灌注与脑细胞的活性,而CT、MRI的血流灌注成像不仅可以诊断脑组织有无缺血改变,还可以帮助判断这种缺血是否可逆,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比较影像学的应用不仅使医学生了解到不同影像学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为他们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选择更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提供了优选方案。[9]有学者[10]把比较影像学引入到《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中,发现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了,并且认为教师能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同时也促使了教师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加强知识更新,真正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医学生的需求,也不能适应教育时代的需要。相关的数据研究显示,采用PBL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尤其是在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理论教学中,此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应变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1]
本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PBL+比较影像学的教学法应用效果要比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有更多的优势。这种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采用引导式教学,[12]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制造一种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相互探讨的学习氛围,启发了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提高了学生对疾病诊断能力。
综上所述,将PBL+比较影像学教学法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让学生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这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理解,而且缩短了他们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提高了学生的临床综合思维和疾病诊断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3]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值得广大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专业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