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传承的青春基质
—— 以黄梅戏《金粉世家》为例
2022-02-22□柯妍
□ 柯 妍
著名文化学者王长安先生曾在《作为青春基质的黄梅戏——关于黄梅戏美学定位的思考之三》一文中说到,“看黄梅戏常常会引发某种‘生命激动’,常常会‘遭到’某种‘鲜活亮丽’之景的裹卷。这其实正是对黄梅戏青春文化基质的准确的感受型描述。”1黄梅戏历史不长,正因其节奏轻快、语言浅显易懂,好像生来就与观众有了一种天然亲和力,体现出独具魅力的青春基质。安庆再芬黃梅艺术剧院创演的黄梅戏《金粉世家》,正是以这种浓郁的青春气息,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引发了年轻黄梅戏受众持续而漫长的“生命激动”。该剧选材依托经典、大胆改编、浓缩精华,敢于创新,其年轻的原创团队采用了真实、活泼、“无程式化”的表演风格,最重要的,还有黄梅戏本身热情洋溢的青春基质,加之青年时期张恨水先生豪门贵族兴衰史的青春想象、青春情怀,他笔下旧时女子新式现代的青春意识,无疑不让观众感受到别样的青春基质。黄梅戏《金粉世家》诗意的青春表达,也让传统戏曲在这个时代凤凰涅槃、大放异彩。
一、青春的邂逅 ——从小说到戏剧的改编
2020年,黄梅戏《金粉世家》在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排练场正式建组并开始创排工作,安庆再芬黃梅艺术剧院另辟蹊径,让这部改编自张恨水先生同名小说的原创黄梅戏,以“歌舞演故事”的方式呈现在黄梅戏舞台上,让观众在两个小时内体验到了浓缩的精华,感受到了别样的青春文化基质。
不管是移植同名越剧的《五女拜寿》,还是名著改编的《仲夏夜之梦》、真人真事改编的《鸭儿嫂》,近年来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作品都能体现出其大胆创新、兼容并蓄的理念风格。黄梅戏《金粉世家》的改编,既保留了张恨水原著中的主体情节,又浓缩精华,以“歌舞演故事”的方式进行讲述,更加适应戏曲舞台表演的抒情性和叙事性。在样式改编上,敢于突破,融入了音乐剧的歌舞形式,与传统戏曲相结合,碰撞出别样的火花,结合时尚新颖的艺术表达,让青春洋溢的“青年团”尝试名著改编剧目,激发了青年演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任何守正创新中的戏曲样式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舞台形式。
(一)依托经典 忠实原著
一个好的作品,他的思想是可以超越时代、超越地域、超越空间的,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这部在《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上刊载了5年零3个月的长篇小说,用洋洋洒洒100万字,带我们走进了一场豪门夜宴,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冷暖、虚无、辛辣和嘲讽。值得注意的是,张恨水是在37岁时写下这部小说,年仅37岁的他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故事结构严谨、情节曲折复杂、人物描写细致入微的高墙大宅的生活图景和社会底层市民的生活景象,这种诗意的、抒情的长篇手笔,把张恨水的青春想象和青春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
张恨水是个新闻记者,有强烈的正义感,一生向往自由民主,他擅用白描的手法,把大小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他的作品通俗易懂,雅俗共赏,高雅而不失民间情趣,既能在文人中广为流传,又能被平民接受并喜爱,让他的青春想象有了无限的群众基础和传播空间。青年时代的张恨水既受惠于五四运动带来的新文化洗礼,又难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对峙与博弈中,他自己不“新青年”,也不“旧才子”的双重性格使得他在人物刻画、情节安排上,有了如此丰富而庞大的关系织网。他对于金燕西的人物塑造,也夹杂着这样新与旧的碰撞,一位现代都市的富家子弟,却因游手好闲、不断算计而与“现代”二字格格不入。很多人说《金粉世家》是民国版的《红楼梦》,在《金粉世家》里,张恨水笔下的青年,充满了时代的朝气,对旧时代持批判的态度。冷清秋的离家出走,在那个时代,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敢于反抗,追求自我,也是挣脱封建枷锁、冲破传统观念的一种觉醒,这种洋溢着青春情怀的创作意识,也赋予了人物真实性和典型性。而这些鲜明、生活、年轻、富有朝气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鲜明独特,让张恨水笔下的《金粉世家》有了更为广泛的青年群众基础,有了更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有了更多元的青春基质。这些“鲜活亮丽”的人物形象经久不衰,让一代又一代青年在看到时,都会迸发出一种“生命激动”,久久不能忘怀。
(二)删繁就简 聚焦主线
张恨水笔下的《金粉世家》讲述了民国时期一个世家大族的兴盛衰败过程。全剧以“王子与灰姑娘”般的爱情切入。贵为北洋军阀内阁总理七公子的金燕西在一次郊游中,与出身贫寒的平民女子冷清秋不经意地相遇了。从此,各种花式追求技巧轮番上阵。年轻的冷清秋哪里经历过这种高频“轰炸”,毫无悬念地就沦陷了。此时的金燕西是一个单纯、痴情、执着的“白马王子”,毅然决然地拒绝门当户对的白秀珠。小说以他们从恋爱、结婚到反目、离异的婚姻为主线,描绘了高墙大宅的生活图景和社会底层市民的生活景象,揭露了封建官僚及其妻妾子女堕落腐朽的生活。
基于张恨水先生原著经久不衰的沉淀,导演何培与编剧张泓在经历了两年的讨论和磨合后,达成了忠实原著、深挖现代生活借鉴意义的一致性。小说《金粉世家》被称为“民国版红楼梦”,全书一百一十二回,一百多万字,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庞大的文学作品体量为从小说到戏剧的改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丰富的选择空间。既然是小说改编,理应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创造新的艺术价值,文学小说篇幅长,章回多,叙事节奏缓慢,而戏剧要求中心事件矛盾冲突强烈,贯穿行动节奏紧凑,最高任务明确清晰,那么,删繁就简,聚焦主线就成了重中之重。戏剧和小说在基本定位上是一致的,但浓缩和虚构必不可少,原著中,金燕西尽显花花公子“见异思迁”的本性,而冷清秋成也才华,败也才华,流落为“遇人不淑”的人间悲剧,整体成批评立场。而戏剧改编将原著中冷清秋“物质虚荣”背后的“冲破枷锁”,金燕西“见异思迁”背后的“挣脱束缚”放大,将小说中的批判和指责化为了深重的同情和无限的悲悯,最终以二人的感情为主线,呈现出了:遇、追、定、婚、伤、离六场戏,将白秀珠“第三者插足”的戏完全删除。
(三)直抒胸臆 以情动人
从小说到戏剧的改编,导演何培一直强调要“赋新”,黄梅戏《金粉世家》的艺术风格与小说是匹配的,情节是流畅的,结构是合理的,原著小说诗意的、抒情的长篇手笔,正是黄梅戏所擅长的抒情叙事风格。再芬黄梅创作的青春版《金粉世家》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它艺术地触到了原著的情感意识和史诗般的审美意境。编剧张泓在原著100多万字中寻找切入点,直接剖开立面切入,二人一见钟情,给观众带来如自我救赎般的爱情体验,让人情真意切,难以忘怀。相较于原著中两人的结合让新思潮和封建传统观念被批判和审度,黄梅戏改编的《金粉世家》则把目光聚焦在了“人应该活出最好的样子”这一主题,“这是从原小说中提炼出来的,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是每个个体的自我期许,超越了时代、地域、阶层……这让人物容易赢得观众的真正关注。”2正是由于导演和编剧删繁就简的大胆创新,将一百万字浓缩为两个小时的戏曲剧本,把戏剧矛盾、中间事件着重聚焦于《金粉世家》的感情线中,直抒胸臆,以情动人,让观众在感受一段令人唏嘘的爱情故事时,有了对于自己青春的追溯和回忆,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青春的想象 ——从文本到舞台的转换
黄梅戏《金粉世家》的导演何培,2012年执导自己的第一部导演作品青春版《五女拜寿》,该戏将八对夫妻性格迥异的百态搬上舞台,讲述了一个忠孝故事。两年后,何培赴上海戏剧学院进修,回团后,他重组青年团队,将黄梅抒情喜剧《仲夏夜之梦》搬上舞台,该剧既保留了原著浪漫主义的喜剧风格,又添加了舞台表演的抒情性,是青春力量的大胆尝试,是青春风采的全新演绎,是青春基质的完美外化。有了前面的积淀后,何培又将目光聚焦到了本世纪初一部火爆荧屏的电视剧《金粉世家》上,一群俊男靓女的倾力出演,让这部剧红极一时,在依托经典、大胆改编后,何培积极投身二度创作,完成了从文本到舞台的转换。
(一)兼容并蓄的“民国新画风”
从黄梅戏《金粉世家》的整体呈现上看,这出“西装旗袍”戏与黄梅戏有一种天然的契合,清新、靓丽、婉约、浪漫,再芬黄梅剧院的青年演员们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将这部“民国版红楼梦”搬上戏曲舞台,用现代舞蹈、现代音乐和现代理念去探索、发掘、丰富传统戏曲,从而进行美学意义上的诗意化再现。从整体基调上来说,黄梅戏《金粉世家》清新、淡雅而不失复古,站在庭院中的西装革履的金燕西、身穿古典旗袍腰线突出的冷清秋,隐约可见的走廊、竹帘透露出的含蓄和包容,让“民国新画风”这一诗意气质,外化在观众眼帘,这种清雅隽秀、如梦如幻的诗意美,让人感受到一种兼容并蓄的雅致之风。
(二)诗情画意的“黄梅音乐剧”
导演何培与编剧张泓在编创前,致力于忠实原著、并在此基础上深挖现代生活借鉴意义的一致性,在大胆创新后的二度创作中,我们能看到导演和编剧在忠实原著基础上的“生命激动”和青春情怀。在《金粉世家》排练过程中,导演何培不断强调,要排演一出既充满诗情画意,载歌载舞的“黄梅音乐剧”,又不能丢失戏曲本身的独有魅力。黄梅戏吸收了民间茶歌、渔歌等花腔小调逐渐发展起来,其节奏轻快优美,形式通俗易懂,好像黄梅调生来就与观众有了一种纯天然的亲和力,无论是语言的浅显易懂,还是腔调的淳朴平滑,都为黄梅戏积攒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也让黄梅戏贴上了一种独特的青春基质。黄梅戏《金粉世家》中一改传统念白风格,将语言通俗化,“四目相对,好不尴尬,头儿稍低,脸泛红霞”语言精炼,却情真意切,让年轻观众直呼过瘾。导演何培对唱腔的整体要求是“洋气”,剧中三场令观众印象深刻的化装舞会,还涉及到了布鲁斯音乐和爵士乐,完全破除了“看唱词写唱腔”的传统习惯,既保留了黄梅戏的自身风韵,又不显老腔老调,极大地满足了现代人的视听审美。除此之外,配器的多元化、弥补了民乐队的单一,更有主旋律烘托主人公的人物形象,这种将现代音乐融入传统戏曲的形式,让古典与现代,传承与青春,梦想与现实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在某些方面,这些创新与改变,也潜移默化地带动着青年观众关注黄梅戏,爱上黄梅戏,产生了某种“生命激动”。
(三)多元可塑的“无程式化”
黄梅戏历史较短,又来源于农村,其舞台表演形式自由,不受约束,以演员的真情实感为基准先体验再体现。这种真实、活泼、自然的“无程式化”流露,无疑给黄梅戏注入了青春、纯真的活力。而这种“无程式化”的表演风格,摒除了京剧、越剧、昆剧中完整的程式化体系,充分借鉴了话剧、影视剧的表演形式,融合创新,这种由繁至简的过程,让黄梅戏更生活化、更年轻化,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审美趋向,也更好地适应了时代的发展。
“无程式化”的表演风格也对演员虚拟性的身段动作提出了更多要求,由于舞美的开放性,四把椅子又是场上唯一的道具,演员需要以“椅”为支点,将“打麻将”“送布匹”“隔墙倾诉”等情节通过虚拟身段抒情地呈现。黄梅戏《金粉世家》中,摒弃了很多缺乏人物个性的表现和对复杂心理的刻画,丢弃了其他戏曲形式中很多脸谱化、类型化的人物,打破了演员程式化的表现生活,充分运用了舞台的假定性,也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多元化和可塑造性。
三、青春的绽放 ——从恢宏史诗到“生命激动”的聚焦
黄梅戏《金粉世家》可谓为再芬黄梅青年团量身打造,从演员到作曲、舞美设计、灯光设计都是剧团年轻骨干,这批主创团队不仅在这次《金粉世家》的创排中堪当重任,同样在《五女拜寿》《仲夏夜之梦》等剧中有出色表现。青年一代的崛起,让再芬黄梅充满了新鲜血液和青春活力,也让这部洋洋洒洒一百万字的恢宏史诗巨作,聚焦到属于青春的“生命激动”中来。
(一)青年演员的激情碰撞
之前在《天仙配》《牛郎织女》中有过多次合作的马腾和陈邦靓分饰金燕西和冷清秋,两人无论是从青春样貌还是服装设计,都给人以无限的青春基质。黄梅戏《金粉世家》,摒弃了传统古装戏的程式动作,没有了折子水袖,全部以浪漫唯美的西装旗袍入戏,整体服装造型搭配现代青春气息浓郁,色彩淡雅清新,又不失民国复古风韵,传统之中透露出现代审美。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性格特征更加鲜明,去除了传统戏曲作品中脸谱化式的人物形象,给人以耳目一新之青春快感。
饰演冷清秋的陈邦靓,在《五女拜寿》《仲夏夜之梦》中都担任主演,从古装戏到抒情喜剧到民国风,陈邦靓不仅在外形上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青春形象,也同样经历着青年演员的机遇与挑战。陈邦靓饰演的冷清秋,相比于原著中那个传统女性,多了追求自由、平等、尊严、认可的现代女性形象。饰演金燕西的马腾,在《五女拜寿》和《仲夏夜之梦》中也同样塑造了经久不衰的人物形象,在《金粉世家》中,作为主演,他所肩负的“一见钟情”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激情褪去”后的责任义务,以及“情感触礁”时的反思与蜕变,无不体现着现代青年的思想价值观和人生观。黄梅戏演员以其年轻之心体验人生百态、社会冷暖、世事无常,从而使黄梅戏与其他剧种相比,有了一种青春的文化基质。不管是陈邦靓饰演的冷清秋,还是马腾饰演的金燕西,年轻艳丽,富有青春活力,摒弃了传统舞台上多有老生老旦等传统形象的面貌,这种公主王子的梦幻际遇,这种纯真浪漫的爱情故事,足以使观众勾起过往回忆。
(二)青年作曲的耳目一新
既然是“黄梅戏音乐剧”,那整部剧对于音乐的选用则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曾在《鸭儿嫂》《大别山上红旗飘》中担任作曲的何春旺认为,“黄梅音乐剧”既不能慷慨激昂,又不能悲壮哀怨,整部剧的音乐基调应该悠扬婉转,既要体现爱情的美好纯真,又要有些许叹惋和深思。主题曲《情问三叠》中“茫茫情海里,轻轻一声问,何方觅佳侣,怎识有缘人,何将万般意,惜取一颗心……”婉约而悠扬的旋律,与《金粉世家》有一种天然契合,音乐一起,已经把观众送到了那个年轻悸动的岁月,现代而不失典雅,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诗情画意般地铺开了一幅浓墨重彩的民国年代故事。除此之外,作曲何春旺完全破除了“看唱词写唱腔”的传统习惯,整体音乐风格既保留了黄梅戏的自身风韵,又不显老腔老调,加之配器的多元化、布鲁斯音乐和爵士乐的多元融合,弥补了民乐队的单一,他将现代音乐融入传统戏曲,极大地满足了现代人的视听审美。
(三)舞台美术的诗情画意
黄梅戏《金粉世家》舞美设计朱文政,先后设计呈现了十几部整本大戏和大型晚会的舞美,从《仲夏夜之梦》到《金粉世家》到《鸭儿嫂》,梦幻灵动的舞台让人记忆犹新,点睛之笔给黄梅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无限的想象空间。现代戏曲舞台上,舞美成为了戏曲“青春化”道路上的重要传送带,除了演员的基本服装造型外,舞美的视觉艺术不仅可以创造典型环境,还可以塑造典型人物,激发导演二度创作。朱文政深度理解剧本,很好地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现代观众审美情趣相结合,致力于强调舞台的诗意化和抒情性,让演出现场达到了“诗情画意”的全新青春气息。
从舞台呈现来看,黄梅戏《金粉世家》用简单的舞台美术架构出了规定情境,六块移动片、四把椅子,左边金府的西式大门和右边冷府的四合院小门构成了全部的舞台布景,这些移动的景片配合剧情不断变化,不仅有时空变迁的流逝感,也有虚实结合的空间感,简约而不单调,浪漫而不失雅致,没有束缚,敢于尝试,简约之处,留白恰到好处,青春质朴,彰显着无穷活力。
(四)灯光设计的的匠心独具
舞台灯光设计作为舞台美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既能体现剧中人物特征,又能暗示剧中情节发展方向。青年灯光设计刘涛匠心独具,开头淡蓝色的灯光深浅有加,深蓝铺底,淡蓝晕染,加上一轮圆月高空挂,将“云破丽日秋光悄洒”时的如梦似幻的“一见钟情”刻画得诗意盎然,既突出了青年演员的人物塑造,又衬托了当时诗意的氛围。而舞会片段,玫红色暧昧的灯光打在高挑的背景板上,加之投影灯光画龙点睛的水晶玻璃吊灯和琉璃雕花窗户,一曲《玫瑰玫瑰我爱你》的音乐下,现代西服与古典旗袍的碰撞,六对青年男女的现代歌舞,融入了青春时尚气息的黄梅戏舞台,激发了观众无限的青春想象和青春力量,这也是传统戏曲舞台上几乎少见的形式碰撞。
黄梅戏《金粉世家》从导演、演员、作曲、舞美设计、灯光设计,再芬黄梅剧院的主创团队年轻化、自主化、不断创新剧本、开拓不同风格的作品种类,给人以耳目一新,生机无限的青春期待,也体现着黄梅戏传承的青春基质。
戏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时代在变迁,各种传统戏曲形式也不断改革和创新,以适应于时代的步伐和受众不断更迭的审美诉求。安庆再芬黃梅艺术剧院创演的黄梅戏《金粉世家》,将传统精神与时代审美相结合,在改编上大胆创新、独树一帜,在二度创作中形式独特、匠心独具,在团队选用上不拘一格、青春洋溢,再加上张恨水的青春想象和青春情怀,把黄梅戏传承的“生命激动”跃然舞台之上,让人体验了一把属于黄梅戏的青春文化基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听觉冲击,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是一部充满青春正能量的现当代优秀剧作。
注释:
1王长安 《作为青春文化基质的黄梅戏——关于黄梅戏美学定位的思考之三》[J].黄梅戏艺术. 1994年第4期: 17-30.
2何 培 《黄梅戏<金粉世家>创作札记》,[J].黄梅戏艺术.2021年第4期: 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