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A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Cys-C、Hcy指标相关性分析*

2022-02-22贾建普张乐国王丽轩姬春雪夏瑞雪张俊玲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血管颈动脉

贾建普 张乐国 王丽轩 姬春雪 夏瑞雪 张俊玲

沧州市中心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北 沧州 061001)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好发于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率高,病死率、致残率位居第2、3位[1-2]。近年来有大量研究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其血清胱抑素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3-4]。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Cys-C、Hcy水平升高相关,其中Cys-C是患者动脉硬化有关,Hcy与脑血管疾病有关[5]。而CT血管成像技术(CTA)是临床上诊断心脑血管疾病常用的影像学方法,该检查因为方便快捷、无创伤等优势被广泛应用[6]。因此,本研究就CTA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Cys-C、Hcy指标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7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72例患者中,男性96例,女性76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3.24±4.97)岁,病程2~72h。疾病类型:脑梗死132例,短暂性缺血发作40例。

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确诊,且无CT检查禁忌证;影像学资料和病理资料完整;无任何试剂过敏史;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人病情为进展型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意识、沟通障碍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孕妇。

1.2 方法检查仪器:应用日本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640层,平扫完成后进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采用泰科双简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100mL,注射速率约为3.0mL/s。扫描参数:射线量120kV/400mA,层厚0.5mm。全部扫描完成后对图像进行后处理。

Cys-C和Hcy水平检测: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患者3mL静脉血,常规离心、分离血清,置于低温保存或立即送检。Cys-C、Hcy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由日立7600-020 IS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3 观察指标由2名或2名以上放射科诊断组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意见出现分歧时,通过协商决定最终结果。根据CTA检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利用CTA联合彩超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分级,分析动脉内-中膜不同厚度者的Cys-C、Hcy指标水平的差异。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根据CT值进行判断:斑块情况:CT值>120HU为硬斑块,CT值<50HU为软斑块,CT值在50~120HU之间为混合型斑块;狭窄程度:Ⅰ表示血管狭窄率,无狭窄、轻度狭窄:Ⅰ<50%;中度狭窄:50%≤Ⅰ<70%;重度狭窄:Ⅰ≤70%。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0为正常,1.0≤IMT<1.5mm为增厚,IMT≥1.5mm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相关性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CTA检查结果172例患者经CTA检查发现,动脉轻度狭窄16例,中度狭窄39例,重度狭窄(图1~图4)28例,83例患者未发现动脉狭窄;IMT正常者有52例,IMT增厚者31例,其余89例患者均有斑块形成,其中硬斑块22例,软斑块(图2~图4)34例,混合斑块33例。

图1~2 CTA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管腔重度狭窄。图2~4 CTA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偏心型软斑块,管腔重度狭窄。

2.2 IMT正常、增厚及斑块形成患者的Cys-C、Hcy水平比较IMT正常组的Cys-C、Hcy水平明显低于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其中斑块形成组Cys-C、Hcy水平最高(P<0.05),且不同组别之间Cys-C、Hcy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IMT正常、增厚及斑块形成患者的CysC、Hcy水平比较

2.3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危险因素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有差异者为自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发现Cys-C、Hcy水平升高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3 讨 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约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7-8]。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变,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础,且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所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进行研究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9]。其中IMT是否增厚及有无斑块形成是临床早期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的重要指标。

脑血管造影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是该检查费用高、有创伤,导致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10]。而CTA检查不需要进行动脉插管,且扫描时间快,无创伤,在临床上应用率越来越高。故本研究分析了CTA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Cys-C、Hcy指标相关性,或能为寻求早期准确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可靠信息。

刘娟等[11]研究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Cys-C、Hcy水平要明显高于IMT正常者、增厚者。本研究也得出斑块形成的患者Cys-C、Hcy水平显著高于IMT正常者、增厚者的结论。Cys-C是一种由12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3kDa的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蛋白质,存在于各种体液之中,尤以脑脊液和精浆中含量为高[12]。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或恶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与动脉硬化关系密切;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有研究发现,Hcy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13]。密切关注Cys-C和Hcy水平不仅有利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而且能尽量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14]。

Strada等[15]研究显示,CTA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通过变换角度多方位观察冠状动脉、血管内的病变及动脉狭窄程度,准确性也较高。本研究发现,患者主要是软斑块,且中重度狭窄。获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相关斑块信息有利于临床诊断,对斑块破裂的高风险患者也可及时进行干预。本研究结果还显示,Cys-C、Hcy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需注意监测上述指标水平,对患者病情监测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Cys-C和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CTA可有效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早期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作用重大。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脑血管颈动脉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脑血管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脑血管病知多少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或只一步之遥
科普一下:脑血管病诊断中CT与MRI的优劣!
专家告诉你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都要注意些啥?
颈动脉狭窄要手术吗
亲吻会致死,是真的吗
护好你的颈动脉
我院近12年9630例脑血管病住院病例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