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术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对IL-17和TGF-β的影响

2022-02-22李三喜谢昌鸿龚继承何囯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腓骨置换术骨关节炎

李三喜,谢昌鸿,龚继承,何囯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8医院,海南海口 571159)

膝骨关节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且女性患病率远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多表现为膝关节红肿痛、弹响、积液、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关节畸形,甚至残疾。有研究认为,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关节软骨炎性疾病,多种炎性因子参与了疾病的发展[1]。IL-17是T细胞诱导炎症反应的早期启动子,通过促进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而放大炎症反应,与骨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相关,在骨关节炎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TGF-β1可促进关节软骨的分解,可通过调节骨形成和骨吸收在软骨基质破坏环节中起关键作用[2,3]。既往研究中对于膝骨关节炎通常使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明显改善膝关节终末病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但该手术创伤大、失血多,临床疗效一般[4]。腓骨近端截骨术是在张英泽“膝关节不均匀沉降”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手术,主要利用生物力学理念和腓骨截除后的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再平衡作用,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因费用低、创伤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5]。本研究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了解术后IL-17、TGF-β1在患者体内变化的情况。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依据临床与影像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64例行腓骨近端截骨术,男34例,女30例;年龄45~70岁,平均(52.53±3.25)岁;病程5~30个月,平均(22.18±3.31)个月;左侧39,右侧25例。63例行全关节置换术治疗,男32例,女31例;年龄42~71岁,平均(52.61±3.31)岁;病程6~31个月,平均(22.23±3.33)个月;左侧40例,右侧23例。两组术前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手术方法

截骨组:给予腓骨近端截骨术。麻醉后,在腓骨小头下方位置,做3~5 cm的切口,进入后,游离周围组织,暴露出腓骨,于腓骨小头下方约7 cm处截除约3 cm长腓骨与骨膜,处理后骨蜡封闭断端,缝合切口。

关节置换组:给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后,髌旁内侧入路,暴露关节腔,髌骨去神经化,胫骨端髓外定位截骨,保留5°后倾,股骨端髓内定位截骨,定位器引导下行五步截骨,安装试模后装入人工关节假体,反复冲洗关节腔,逐层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加压包扎。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采用VAS评分、WOMAC评分及HSS评分评价临床效果。实验室检测项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IL-17、TGF-β1、TNF-α、IL-1β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两组患者疼痛及下肢功能均明显恢复。两组临床资料见表1。截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关节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VAS、WOMA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H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前两组间各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截骨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优于关节置换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结果(±s)与比较

表1 两组临床结果(±s)与比较

截骨组(n=6 4)1 9.6 9±5.8 3 3 6.8 1±7.5 4 3.9 5±1.5 1 4 0 3 5.7 8±7 9 4.3 1关节置换组(n=6 3)7 5.3 4±1 6.4 1 5 1 4.3 1±9 4.6 1 1 2.7 1±3.2 4 4 7 2 4 5.5 1±1 0 2 1.5 7 P值<0.0 0 1<0.0 0 1<0.0 0 1<0.0 0 1 0.8 2 1 0.0 0 9 6.4 5±1.5 1 2.2 1±1.4 1<0.0 0 1 6.3 9±1.4 8 2.8 6±1.3 6<0.0 0 1 0.5 9 9 0.0 0 5 5 5.3 6±7.2 1 7 2.1 9±1 6.3 4<0.0 0 1 5 6.0 8±8.1 4 6 4.2 5±1 4.5 2<0.0 0 1 0.9 7 5<0.0 0 1指标手术时间(m i n)术中出血量(m l)住院时间(d)住院总费用(元)V A S(分)术前术后1个月P值H S S(分)术前术后1个月P值W O M A C(分)术前术后1个月P值3 8.6 3±1 4.0 8 2 4.2 1±8.2 5<0.0 0 1 3 8.7 1±1 4.1 2 3 1.5 8±1 2.2 4<0.0 0 1

2.2 实验室检测结果

两组实验室检测结果见表2,术前,两组血清IL-17、TGF-β1水平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IL-17均显著降低(P<0.05),且截骨组低于关节置换组(P<0.05);术后,两组TGF-β1水平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截骨组水平均显著低于关节置换组(P<0.05)。

表2 两组实验室检测结果(±s)与比较

表2 两组实验室检测结果(±s)与比较

指标I L-1 7(p g/m l)T G F-β 1(μ g/L)0.9 3 8<0.0 0 1时间点术前术后P值术前术后P值截骨组(n=6 4)6.7 4±1.7 1 4.2 5±1.5 4<0.0 0 1 1 6.3 9±2.1 4 1 8.4 1±2.3 4<0.0 0 1关节置换组(n=6 3)6.8 1±1.7 3 5.6 1±1.2 9<0.0 0 1 1 6.4 2±2.2 1 2 7.1 4±4.1 5<0.0 0 1 P值0.8 1 9<0.0 0 1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患者多存在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其病理过程是关节软骨退变及软骨基质降解,从而出现软骨细胞、软骨下骨凋亡、降解以及正常合成过程受阻[6-7]。据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25% ~80%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8]。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全膝关节置换术已逐渐成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手段[9]。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显著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恢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全膝关节置换术操作复杂、困难,手术创伤大,使关节活动度以及稳定性受到影响,且并发症较多[10]。

张英泽等[11]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膝关节不均匀沉降是促进骨关节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均匀沉降理论,并发展了“近端腓骨截骨术”,成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种方案。有研究显示,近端腓骨截骨术操作简单、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12]。本研究结果显示,截骨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关节置换组;术后截骨组VAS、WOMAC、HSS评分明显优于关节置换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腓骨近端截骨术后后腿肌群可将腓骨向远端拉动,使股骨内侧髁向上移动,减轻内侧平台的负荷,缓解内侧平台的生物应力,延缓骨关节炎的进展,从而有利于患者康复。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关节软骨炎性疾病,多种炎症因子参与了疾病的发展[13]。IL-17是一种重要的前炎性细胞因子,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多种炎症因子,能增强关节软骨细胞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抑制基质的合成,诱导关节软骨的破坏;TGF-β1能抑制软骨细胞合成基质,增强破骨细胞活性,最终导致骨破坏;TNF-α再结晶可选择性抑制软骨胶原蛋白的生成,抑制蛋白多糖的合成,刺激软骨降解酶,介导前列腺素(PGE2)的合成及分泌,从而导致软骨破坏;IL-1β可导致软骨基质降解性蛋白产生,参与软骨基质的破坏[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两组血清IL-17均较术前显著降低,而TGF-β1水平较术前显著增加。术后截骨组IL-17和TGF-β1水平均显著低于关节置换组。

猜你喜欢

腓骨置换术骨关节炎
什么是胫腓骨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瓣膜功能的临床应用
适当运动可减少膝关节炎
崴脚千万莫忽视
什么是胫腓骨骨折
骨关节炎的早期识别和管理
腓骨内固定治疗老年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小心膝盖
“忘穿秋裤”会得骨关节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