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2-02-22吴来飞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2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小学高年级教学策略

吴来飞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数学知识较为抽象,特别是高年级的数学难度更大,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难懂,如何让好动的小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是数学教师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启发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从而更好的抓住教学重点,帮助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小学高年级;教学策略

引言

新课改之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現为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较差、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兴趣不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数学也在进行教学改革,教师广泛的使用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了一定提升。但是数学知识抽象复杂难度大,涉及到大量的计算以及公式等,数学课堂还是无趣、刻板,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较低。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搭建新型师生关系

据科学表明,人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思维会更加敏捷和活跃,思路也能打开。而要实行启发式教学法也需要宽松、和谐的氛围作为支撑。如果课堂氛围沉闷、紧张,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无法全身心投入,思考问题时也无法全神贯注。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要想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首先就要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搭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和引导学生勇敢的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让学生敢发言,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打开思路,不会因为紧张的课堂气氛而将学生的思维变得守旧拘束。此外,教师要尊重每一名学生的想法,在学生发表自己的理解时,不讽刺不挖苦不嘲笑,耐心引导,尊重学生的创新理念。教师学生互相信任,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采用启发式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问题引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方法不成熟,学习经验也较少,数学知识又复杂,学生无法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因此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学生的数学成绩也不理想,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简到难、由表及里的去学习数学知识,带领学生明确每一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梳理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学习数学时条理清晰,能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从而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位置与方向(二)》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先向学生提问以下问题:同学们,大家是怎样上学的?你的家在学校什么方向?距离学校多少米?大家能不能画一张由家到学校的路线图?教师利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预习,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自然就会抓到重点,自主学习能力就会提升。再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小数乘法的定义具体是什么?小数的乘法计算和整数的计算有什么区别?我们应当怎样正确笔算小数乘法?在小数乘法中,四舍五入具体表现为什么?我们通过小数乘法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什么实际问题?在明确了问题和学习目标以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小数乘法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小数乘法内容包括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数;整数乘法定律应用到小数乘法中;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这五个方面。

三、合理诱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如果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则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通过头脑风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圆柱体体积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不能放羊,也要参与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保障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注意,不能对学生过多干预,要重视启发、诱导,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参与教学。如果有小组不知道如何去探究圆柱体体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公式作为问题切入点,同时渗透极限思想,引导学生将圆柱体转换为长方体,根据已经学过的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圆柱体体积公式,如类比正方体体积以及长方体体积公式,启发学生先大胆猜测体积=底面积×高,接下来则需要验证猜测是否成立,从而得到圆柱体体积公式。在学生合作探究以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一起分享、交流探究的过程和成果,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通常而言,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涉及的思想方法大概包括转化、数形结合以及分类等思想,这些思想也都能够体现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对问题解答的过程中。除上述三种常见思想外,还存在类比、统计与归纳等数学思想。数学思想作为学生理解知识逻辑与解题过程的工具,是学生建立系统的数学知识的关键所在,其直接关切着学生数学能力的养成与提升。因此,将启发式教学纳入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便可以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启发其数学思维。如数形结合方法在数学课堂实践与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意义,是当下数学学习中不能缺少的重要方法,而对小学数学具体知识而言,其中主要包括图形、统计等内容,而教师需要在集中讲解上述两类知识时积极采用数形结合方法,以使学生潜移默化接受此种思考路线。譬如在讲解《条形统计图》一节内容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展示条形统计图的直观来使学生认识到将文字转化成图形的重要意义,以此树立学生数形结合的理念,引导其遇到此类题目路先画图分析,进而有效降低理论知识的抽象性并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建立的过程与逻辑。

结束语

简而言之,启发式教学能够将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平等、和谐、有趣,这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样的课堂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勤于思考,提升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要积极实践启发式教学法,打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义飞.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06).

[2] 成联忠.浅析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7(14):146.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法小学高年级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启发式教学在“维医五官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声乐教学应用启发式教学法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