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2022-02-22张红亚
张红亚
摘要:作为语文言文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文言文言文习应呈现出层次性、整体性、连贯性等特征,但由于高中文言文教学与高考的要求不同,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两个封闭、独立的系统,存在着严重的断层和脱节现象,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偏低,学习效果不理想。许多初中语文成绩好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就出现了成绩下降的现象,特别是在文言文言文习上,很多学生都表示学习有一定的难度。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言文教学应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形成一套完整的文言文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文言文素养和语文素养。要尽量缩小初高中文言文教学之间的差距,让学生对文言文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让他们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最终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衔接;语文素养
前言
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循序渐进,文言文教学应使学生形成一套完整的文言文知识体系,以提高文言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初中语文教师应注意到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差异,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差异
1.1论词法、句法要求的落差
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文言文知识较少,學生轻松地学习。可以上高中以后,文言文言文习难度加大,学生需要在不同的语境中掌握词法、句法的含义和翻译事项,而高中文言文的篇幅比初中的长,学习时间紧张,学生容易产生畏惧的心理。如何使高中语文教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缓解畏难心理,激发他们对文言文的探究兴趣。所以,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是做好过渡,在做好与初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的基础上,逐步增加难度,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1.2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落差
文言文教学大纲对初中生的要求是诵读古诗,阅读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可以依靠教材上的注解和相应的工具书来理解文言文,不易掌握。但进入高中后,文言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要读、懂文言文,还要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含义和用法等,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种阅读能力的落差,容易导致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自我怀疑和否定,甚至丧失学习信心。
2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策略
2.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通过文言文教学,教师可以借助情境的创设,建立起文言文教学的联系,促使初中生从内心热爱文言文的学习。
比如,在《师说》一文中,开头的一句话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两个句子的翻译很简单,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它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在初中阶段所学的课文与本篇内容具有相似的教育意义。在讨论小组讨论和老师适时提醒下,同学们想起初中所学的《论语》的第十则。此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探讨孔子当时在课堂上和学生对话、学习的情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古、现代教师的教学情景,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促使学生对“师说”进行探究。创设高中语文教学情境,能拉近初中生对文言文知识的认识距离,消除生疏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2应用比较教学法,锻炼学生能力
通过文言文教学,教师运用比较教学法,能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寻找文本间的联系,也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烛之武退秦师》讲述了烛之武临危受命、维护国家安全的故事,烛之武的说话艺术让人读来感触颇深,而且文章涉及很多比较重要的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理解和掌握起来难度较大。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的文言文《曹刿论战》,展开比较教学,从文言文的历史背景、词类用法、文言句式等各方面对这两篇文言文进行比较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文言文知识体系。比较教学法的运用,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异同点,最终提高文言文素养。
2.3借助成语,化繁为简
目前,学生接触到的成语,大部分来自于文言文,这些成语保留了古汉语的语言特征。老师在高中文言文的衔接教学中,可以借助成语讲解词性活用、特殊句式等,引导高中生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感想,并揣摩古人的心理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语文素养。
如《鸿门宴》这篇文章,就有起伏、人物形象,涉及的成语较多。老师讲课时,可以借助于成语解释倒装句和被动句。例如《鸿门宴》中的“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等都属于宾语前置句,而成语“何去何从”“天理何在”,可引导学生分析成语的结构,从而降低教学难度,使学生学习兴致更高。在类似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通过例题的讲解来加强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如初中所学的《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就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经常会碰到不同名词的用法,如“鱼肉百姓”“不耻下问”等,都是名词作意动词的用法。通过对成语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语法知识。学生通过对成语的分析,可以化繁为简,更多地掌握较复杂的文言文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4前后对照,以旧带新
教师在初中文言文语法教学中要做到有效衔接,在前后对照、以旧带新的基础上,组织相应的专题复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语法知识,做到举一反三,构建完整的文言文语法知识体系。
比如,在《劝学》一文中,“蚓无爪牙之利,骨筋之强”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定语后置句,学生在学习时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岳阳楼记》进行讲解,“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中的“高”“远”本应放在“庙堂”“江湖”的前面,用以修饰庙堂和江湖,但文中采用了“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来进行阐述。此外,文言文章中的定语后置句也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有效的小学文言文衔接可以使高中生对定语后置句的构成、功能等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前、后、后对照,能使高初中生对文言文知识产生更多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在前后对照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总之,文言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只有师生齐心协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文言文知识,从而达到文言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郑评评.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探析[J].课外语文,2019(13).
[2]许黄裳.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尝试[J].语文教学之友,2018(05).
[3]冉明远.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探略[J].初中语文教学参考,2016(30).
[4]贾良.初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衔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