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地高校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2022-02-22谢峰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西藏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对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关民族团结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本文在对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与现状进行深入剖析的同时,通过系统分析厦门理工学院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将素质养成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实绩,为内地高校探索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内地高校;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4.061

1辅导员视角下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

1.1文化差异性与环境适应性的矛盾

对内地学习生活的美好憧憬,使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鼓足勇气脱离“熟人社会”,他们对内地的求学生活,有着主动适应的强烈意愿。但他们首先要直面的就是环境差异性所带来的“文化冲击”,远离家乡的孤独、独立生活的压力如没有积极的心理调适,极易使其陷入压抑、焦虑的负面情绪。

同时,由于他们往往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对于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渴望得到其他民族同学的尊重与理解,而全新的大学集体生活,使得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并且有着不同价值取向、生活习惯的学生生活在同一空间下,文化差异性导致一件微不足道的琐事即有可能引发他们与其他同学的矛盾冲突。

1.2自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家庭经济的现实情况使得他们具有强烈的自立意识,愿意利用通过勤工俭学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为保障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困难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多数内地高校会每月给予其一定的补助,对于助学金的评定也给予一定政策倾斜,但这些帮扶、照顾性政策,却被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曲解为“应该享受的政策照顾”,这种错误观念加剧了他们依赖心理的形成,也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一边享受着国家资助,一边却无视校规校纪,频繁迟到旷课。

1.3竞争意识与自卑心理的矛盾

内地高校求学的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肩负着家庭寄予的厚望,他们同样渴望学好专业知识技能,同样有在学业上与内地学子“一较高下”的竞争意识。

但由于新疆、西藏与内地基础教育水平差距,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在英语、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科目上“偏弱”,在学业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又常怯于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在学业上的竞争如长期无法突破瓶颈,部分心理素质脆弱的少数民族学生更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自暴自弃,对学业采取“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

1.4交际意识与封闭心理的矛盾

对求学生活的憧憬向往,会驱使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扩大自身交际范围,积极融入“内地文化圈”。但民族文化的显著差异,又使他们在潜意识中,更倾向于选择与民族相同、习俗相近的同学建立友谊,构筑起以民族为“准入条件”的封闭式交际圈。这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学生对内地文化的适应进程,加剧了他们对集体意识的漠视,导致他们不能正确处理好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甚至形成对立、逆反心理。

2辅导员视角下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2.1标记式低标准化管理

部分内地高校辅导员错误地将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结标记为“稳定”二字,误认为只要能确保“稳定”,对少数民族学生即可“迁就照顾”,降低标准与要求。

无原则性的“求稳”心态及“迁就”行为,非但不能确保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有序不乱”,反而助长了他们对校规校纪的漠视,导致他们将“规矩意识”抛诸脑后。

2.2长篇说教式话语风格

对于如今紧跟时代潮流、极富个性的“零零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辅导员传统的长篇灌输式说教只会令他们产生厌烦情绪,主观上的排斥与抵触,使他们完全不会去关注、思考辅导员的话语内容是否对自身有益。

习惯于使用灌输说教式的话语风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侧面反映出部分辅导员未能真正放低姿态,融入学生群体中去。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如若不能契合当代少数民族学生多样化性格特征及诉求,不仅会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甚至会引发学生逆反心理。

2.3专业性知识储备匮乏

提前做好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储备,是有效解决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特殊性、复杂性问题的前提,辅导员要主动突破自身工作经验的“舒适圈”,着眼于少数民族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学习掌握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部分辅导员日常不重视对时政热点、政治理论的学习积累,导致对热点、敏感问题“讲不清,道不明”,甚至“不敢讲”,既无法在错误思想“侵蚀”少数民族学生前及时发声,也无法做到立场鲜明地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对错误思想观念进行批判。

3厦门理工学院开展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分析

3.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

2014年12月,厦门理工学院建立“厦理工e起来”微信平台,平台设有“e大学”“我要说”“精品校园”三大主题板块,主题板块下又设置 “小吐槽”“网上文化集市”“e仔说事”等一系列特色栏目,它們在服务学生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其中。

如何有效发挥校园新媒体平台与学生的“交互性”,让学生充分表达“所思所想”,使高校能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提供帮助与引导,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学校“无微不至”的温暖与关怀,这是“厦理工e起来”微信平台始终坚守与努力的方向,而互动社区“小吐槽”正是这一理念的集中体现。学生可通过在“小吐槽”版块匿名发帖,“吐槽”问题、反映诉求、寻求解答,校方则整合了学工、团委、教务、后勤、二级学院等各方资源,确保每一条“专业性”提问都有学校工作人员跟进处理。

匿名化的网络“吐槽”环境,不可避免地使部分学生“褪去”其在现实世界中的“理性”外表,化身为隐藏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言辞“激进狭隘”的“键盘侠”。针对这一情况,“厦理工e起来”微信平台不仅设立有网络评论工作组进行即时评论、疏导学生情绪,全校政工干部更是积极参与到“小吐槽”板块中,进行跟帖回复,引发学生反思,引导舆论走向,将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于一条条网络评论之中。

如果说“小吐槽”栏目是学生思想的动态反映,那么“e仔说事”栏目则通过将“小吐槽”板块上的热点话题进行延展,以文章形式立论剖析,用幽默风趣的文字阐述发人深思的道理。如文章《大学校园里不该有的“医患”紧张关系》由“学生上课迟到与校方学风督导方式”的“小吐槽”展开论述,鲜明地亮出论点——“管理手段和方法得不得当,当然可以商榷,管理方应该认真听取,从善如流。但,有人以吐槽管理方法为名,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护,却是不争的事实”,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部分学生非但不以上课迟到“为耻”,反而“吐槽”学校对学风进行督导管理,强行为上课迟到行为“正名”的错误观点。“e仔说事”栏目旗帜鲜明地向学生传达校方的教育理念,将“小吐槽”栏目中“分散式”的互动引导以理想信念的形式固化下来,使之在学生群体中“入心入脑”,传承不息,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遵循。

厦门理工学院透过“厦理工e起来”微信平台倾听学生心声、排解学生困难的“暖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让身处异乡的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尊重与关怀,“孤独感”“焦虑感”的有效缓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内地的学习生活环境,这是有效开展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

3.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隐性教育资源,凝聚着高等院校精神文明与理想信念的历史传承,是各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充分发掘的关键性资源。厦门理工学院于2010年起制定实施“阳光雨露计划”,搭建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校园文化平台,精心打造了“周末文化集市”“文明班级创建”等一批学生热情参与、育人效果显著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周末文化集市”的展位均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申请,所有项目由学生自主确定主题、完成策划与布展,只要愿意参与,就能一展风采,它不仅让作为“集市经营者”的参展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动创造性,更因其内容的多样性使得作为“集市顾客”的普通学生,也能在“文化集市”上寻找到难度适中、适合亲身体验的文化活动,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极大地提升了“文化育人”的有效性。

“厦理工e起来”微信平台的“网上文化集市”栏目,创造性地将“周末文化集市”升级为“线上线下”联动并行的“双线模式”,只要有创意、有想法,学生就可通过“网上文化集市”栏目在线秀才华、展才艺,不受时空局限地将自己“所长、所思、所爱、所乐”与他人交流分享。通过“降低舞台高度,拓展舞台宽度”的方式,“网上文化集市”不仅让“文化育人”成果进一步惠及每位学生,更吸引了众多优秀校友、家长、教师将自身创作的优秀文化作品进行投稿分享,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形成多方“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厦门理工学院的“文明班级创建”活动,是一项由2007年持续至今,历时十四载依然让每位“厦理工人”步履不停,追梦不止的品牌文化活动,它一改以往简单基于“模板化”申报材料评选的弊端,坚持“以创代评,以创为主”的创新理念,立足于“班级自主确立创建目标、口号,齐参与、共进步”的“主动创”过程,将“参创前”的“不足”与“参创后”的“进步”进行纵向对比,将学生成长的空间、进步的风采作为评判的最终标准,成功地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价值理念引入学生群里,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设立成长目标,鼓励学生亲手实现理想,将学生从校园“舞台外围”带进“舞台中央”,使学生真正成为大学生涯的“掌舵人”。

厦门理工学院通过搭建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校园文化平台,帮助原本多才多艺,但却因不善展现,而在以往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只能扮演旁观者角色的少数民族学生树立起自信,由舞台“幕后”走至“台前”,极大满足了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与期待,这是做好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一步。

4总结

厦门理工学院创新地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网络新媒体平台进行有机结合,在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补融合同时,有效地将其教育理念转化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信仰,无论是“上课不迟到,下课随手清理垃圾”的“课前三十秒,课后一分钟”活动,还是“只有具有浓烈亲情观念的人,才能体恤社会,关怀他人,成为有责任感的人”的“亲情教育”观念,再或是“宿舍是公共场所,需学会和他人共享”的集体生活准则导入,抑或是“关心关怀帮助身边同学,紧急情况及时报告”的“守望相助”理念,都是厦门理工学院将素质养成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于一体的创新实践,也为内地高校探索形成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提供了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迪娜古丽.从辅导员角度谈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6).

[2]肖密.高校辅导员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路径探析——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 [J].黑龍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9).

[3]黄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14,26(10).

基金项目:厦门理工学院2018-2019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课题“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创新研究—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2018XG04)。

作者简介:谢峰(1990-),男,福建建瓯人,硕士,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学生西藏思想政治教育
都是西藏的“错”
一个人的西藏
互联网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影响的调查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的路径
伊犁师范学院“民考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焦虑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