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系珊瑚心怀国家

2022-02-22胡浩婷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海洋强国珊瑚礁

编者按:珊瑚礁保护对我国海岸线保护、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权益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该领域的专家,张乔民教授于2021年5月就珊瑚礁研究与保护的相关问题接受了新疆大学胡浩婷同志的采访。经张乔民教授同意,本刊以专稿的形式展示访谈内容,以飨读者。张乔民,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1年任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基金“扭转南中国海及泰国海湾环境退化趋势”项目中国国家技术工作组成员和副主席;2002年任中国第四研究委员会珊瑚礁专业委员会主任,并获联合国环境 署东亚海协作体资助,主持珊瑚礁检测项目“三亚鹿回头岸礁现状检测和管理策略研究”;2008年出版专著《中国南海海洋生物地貌研究》;2014年任海军某任务工程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6年,成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南海海域、海礁开发与南海权益”项目组成员;2019年获南海岛礁建设纪念章与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主要完成者)。张教授情系珊瑚,心怀国家,在海洋生物研究和保护方面取成果卓著,为海洋强国的建设、海洋科技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摘要:本訪谈主要围绕张乔民教授的热带生物研究展开。珊瑚礁保护对我国海岸线保护、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权益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热带生物海岸研究工作具有跨学科合作优势,科技工作者要面向国家需求,主动作为,积极维护海岸带生态安全,为建设海洋强国而努力。

关键词:热带生物海岸;珊瑚礁;海洋强国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4.001

访谈者:张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访谈。您是研究海洋生物的专家,您能介绍一下什么是热带生物海岸吗?

张教授:生物海岸是海岸的其中一种。海岸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海岸与生物海岸。生物海岸与其他类型的海岸不同,它主要由生物构成,在潮间带或潮下浅水区生长有相当规模的底栖生物群落,其海岸动力与海岸形态由生物过程主导。而热带生物海岸又是生物海岸的一种,大多分布在热带,分为珊瑚礁海岸与红树林海岸。热带生物海岸极具生物多样性。红树林与珊瑚自身就是生物,同时,他们吸引了许多其他的生物,包括多种鱼类、虾类、贝类、螺类、藻类、浮游生物、海参以及水鸟等。红树林海岸的潮间带平均海平面以上生长着称为“红树林”的茂密耐盐常绿乔木或灌木。而珊瑚礁海岸是一种更为重要的海岸,由大潮低潮位到人类潜水界限的50米造礁石珊瑚群落原地碳酸盐骨骼,以及各种生物碎屑充填胶结共同形成的具有抗浪性能的海底隆起结构。珊瑚礁的类型有岸礁、堡礁和环礁,珊瑚礁地形分为岛、沙洲、礁、暗沙和滩。热带生物海岸具有较强的防浪护岸功能,当海啸发生时,红树林和珊瑚礁能有效地消耗海浪的能量,保护海岸线。关于热带海洋生物的详细情况,你可以参考我在2019年发表的文章《热带生物海岸保护与发展研究》。

访谈者:您认为我国的热带生物海岸研究工作具有哪些优势?

张教授:我国的热带生物海岸研究工作的优势,就是在长期的研究中形成了跨学科合作的传统。1991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开展了“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问题“红树林主要树种造林与经营技术研究”。这项研究中涉及许多地质学知识,而热带林业研究所的研究主要在生物方面,无法单独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他们的同志找到了我所在的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大家一起合作。最终这项课题顺利完成,并获得了1999年度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当然,这只是我国热带生物海岸工作跨学科合作的其中一个例子。南海海洋研究所经常与其他领域的部门一同做科研任务,所里也设立了分别研究地质、生物、水文、遥感技术、药物的实验室。在多个学科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热带生物海岸工作如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令人非常欣喜的。

访谈者:您对珊瑚礁的持续深入的研究,那么珊瑚礁对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张教授:当然有的。珊瑚礁的保护对海洋强国战略决策的落实有重要推动作用。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

首先,珊瑚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以渔业为例,珊瑚礁为多种水产动植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及繁殖场所。海绵、海葵、砗磲贝等软体动,龙虾等甲壳动物,以及许多鱼类的幼鱼,还有蠕虫和海参,都生活在珊瑚礁中。正因有珊瑚礁的存在,这些礁栖生物才能大规模生存、繁殖,并成为国家的一大经济来源。

其次,保护珊瑚礁还有利于保障海岸线地带的安全。珊瑚礁是珍贵的天然防波堤,能够有效地保护海岸线。珊瑚礁表面坑洼不平,具有较大的摩擦力,能消耗近岸海浪大部分的能量,降低近岸海浪冲击力。多以,保护珊瑚礁,就是保护海洋沿岸,特别是热带的海洋沿岸。

再者,珊瑚礁保护也是海洋权益维护的一部分。坚固的珊瑚礁是南海人工岛建设的基础,而人工岛可以为我国在南海的巡航船只提供安全保障。人工岛建成后,我国的巡航船只在南海受到海啸、超常台风的干扰时,可以凭借人工岛的保护,留在海上执行任务。此外,以珊瑚礁为基础的人工岛上可建造国土防御设施,满足国家军事防卫需求,以应对某些国家在南海的“军演”与“巡航”。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后,中国科学院所以“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指导思想,坚持“立足岛礁、深耕南海、跨越深蓝”的使命定位,积极参与了包括保护珊瑚礁在内的南海岛礁建设工作,并将其定为全所的工作重心。事实上,这项工作对海洋强国是有重大意义的。

访谈者:据我所知,2015年和2016年期间,您跟随海军前往西南沙共四次,当时您时已经是古稀之年,是什么使得您不顾家人同事善意的劝阻,毅然前往西南沙?

张教授:是的,我去过四次西南沙。让我去西南沙的原因也很简单。我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几十年来,我亲眼看着了中国由科技实力较弱的国家发展成为科技较为发达的国家。国家的快速发展以及老一辈科学家的刻苦钻研让我备受激励。“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国家需要我,我都感到非常荣幸。况且那时我的身体状况很好,所以果断地接受了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我前往西南沙时所乘坐的船上,老年专家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包括日常生活方面与医疗护理方面。这使我切实感受到了国家对老年科学家的关切。

访谈者:您在这四次调研中,取得了什么研究成果?

张教授:我们的科研队伍在南沙取得了很多成果。这其中,我最为看重的是队伍提出的关于热带生物海岸保护和发展的政策建议。

我国向来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始终坚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关于海洋环境的要求,充分履行了海洋大国对海洋环境的保护义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推行了多项关于海洋保护的法律法规;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经在近海建立了271个海洋保护区;目前,《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正在规划中,我国将全面改善海洋生态环境。通过这几次西南沙调研结束后,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进一步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从国家层面对保护管理战略和规划提出新举措;二是加强生态监测和开展全面调查;三是加强保护区科学管理和建立远海大型海洋保护区;四是针对海洋强国建设的科技需求,加强远海岛礁相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第四点尤其重要。全球珊瑚礁普查基金会执行董事Hodgson曾经提出:“太少的珊瑚礁科学家用太少的时间研究太少的珊瑚礁。”一直以来,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社会对珊瑚的重视远远低于珊瑚礁保护所需要的程度。如今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决策和南海岛礁工程的顺利实施,为我国珊瑚礁研究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我希望年轻人趁着大好趋势,积极加入热带生物海岸的研究中心来。中国海域幅员辽阔,珊瑚礁资源丰富,还有着许多的珊瑚礁海岸等着我们的科研人员去研究、建设,我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建设项目会取得更多的成果。

访谈者:您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仍然学术研究,并且还在指导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对于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您最常提的建议是什么?

张教授:首先是搞科研要赶前做。南沙的人工岛建设工程始于2013年,但前期工作远远早于这个时候。1984年,在国务院的支持下,南海海洋所的同事主持了重大科技专项“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综合科学考察”。我们所会同海洋局、地矿部、农业部等40多个单位组成了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队,对南沙及其周边海域开始了调研。科考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据统计,截至2012年,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队共出版60部论著,发表论文数百篇。

2013年的时候,南沙群岛海域开始了人工岛的建设,需要大量关于南沙岛礁的资料。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队所取得的成果中,便有满足建设工程需求的资料,这些资料给予了南沙人工岛建设工作极大的技术支持。值得注意的是,科考工作刚开始时,科考队并不知道南沙要建设人工岛,但是凭借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充足的知识积累,我们敏锐地发现国家需要什么,及时地意识到自己应该为国家做什么。目光长远,行动赶前,这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个感悟,我觉得有必要提醒年轻的科研人员。

其次,就是要反思人类活动对自然界造成的破坏。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暖是珊瑚礁最大的敌人。1998年,随着热带海域海水异常升温,全球珊瑚礁严重白化和死亡达16%。2008年,“全球珊瑚礁监测网”的数据也显示,大约20%的珊瑚礁已经死亡。目前,全球生态环境的快速变异和海岸带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强,红树林和珊瑚礁遭遇了大规模的破坏,使得海岸带生态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远不止仅限于珊瑚礁。一般而言,人们认为现在的地质处于新生代第四纪的全新世。然而,2000年,已经有科学家提出“人类世”的概念,认为人类已经成为地质与生态的核心。 2009年人类世工作组成立,他们认为20世纪中期起,地球就进入了人类世时代。我认同人类世工作组的观点。我认为,人类对自然造成的影响远比我们以为的要大,就地球而言,目前人类力量已经超越了自然力量。不当的人类活动完全有可能对生态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所以,我希望新一代的科学技术工作者能够意识到当今时代人类力量的主导性,减少、规避人类活动对生态的负面影响,开展对自然有利的科研工作。科研人员应反思以主客二分的方式对待自然的传统做法,要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密切联系,系统地思考时代的需求,从而创造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技成果。

访谈者:张教授,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祝您身体健康!

作者简介:胡浩婷(1994-),女,广东广州人,新疆大学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科技传播。

猜你喜欢

海洋强国珊瑚礁
终于等到你!ATOLL(珊瑚礁)ST200流媒体播放机、SDA200流媒体播放/功放一体机
珊瑚礁世界的鱼儿
跟踪导练(三)3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珊瑚礁地层工程勘察实例及探讨
明代海上力量缘何称雄东方海域
砗磲采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以西沙北礁为例
海洋强国崛起的经验总结及中国的现实选择
基于PSR模型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