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院校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

2022-02-22郑筱珺蔡叶蓓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院校培育

郑筱珺 蔡叶蓓

摘要: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促进民族团结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动力支持。本文以大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论》课程为例,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对策,对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和实践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民族院校;中华民族共同体;大学生;培育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4.05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是民族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是办好民族教育的根本遵循,也是衡量民族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尺。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院校的独特育人使命

民族院校的存在价值不仅是为了传承民族文化、研究“民族学”,更重要的责任在于促进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互相促进提高。中国现在的民族问题恐怕也远未“稳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通过教育来促进各民族之间交流融合,是切实可行的举措。

1.1民族院校独特的育人功能

1.1.1民族院校独特的任务

民族院校在铸牢中妥善的解决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民族同学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学习,有利于国家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国家稳定。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反华媒体及流亡政府为抹黑中国政府、诋毁治藏政策、遏制中国迅猛发展势头,阻碍中国伟大民族复兴,捏造事实真相污蔑中国藏区“人权”堪忧,借此引发国际关注。西方反华媒体污蔑中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区域实施“集中营”制度,利用人权和宗教民族问题诋毁和打压中国。这些态势加剧了我国民族问题的复杂性。例如,2021年的以所谓“强迫劳动”等为由,宣称抵制新疆棉花。一些西方政客大放厥词,炮制弥天大谎,一些外国企业也随之起舞,颠倒黑白。这些对民族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民族院校要在国内外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对学生做好思想教育,警惕西方反华反民族势力。

1.1.2民族院校独特的优势

民族院校长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积累了很丰富的优势,按照中央民族会议精神,民族院校是坚实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民族院校有更加丰富多彩的民族性的文体活动,为文化交融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平台。民族大学的学科专业也有优势,对于符合民族类大学的专业比如说民族学、社会学,因为少数民族生源集中,少数民族教师多,教学效果相比在普通类大学开设同等专业要高。对于综合性的专业更需要的是这种跨文化的思路。民族大学汇聚了五湖四海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科教育水平。

1.2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

从国际范围来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境外敌对势力通过其话语权优势,增加我们现代化事业的综合社会成本,迟滞我们现代化事业的工作进度,并不断地利用民族问题,破坏我国发展与稳定,并通过宗教对我国民族地区进行渗透,民族院校和民族院校的大学生容易受其西方价值观的蛊惑和影响,导致民族分离主义浪潮。

从民族院校来看,民族院校有60%以上的少数民族同学,民族院校作为民族课程传播的主渠道,更容易传播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院校的大学生更加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风俗特征,通过大学理论实践的学习,树立起强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建设祖国民族地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大学生来看,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有能力的年轻群体,作为接受新事物的前沿队伍,在其内心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极为重要。因此,学校各级部门理应携手合力、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在爱国的基础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并坚持五个认同教育,传输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1民族院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证分析

民族学院的民族课程有助于学生切身领会文化多样性的社会理论,培育各民族大学生具有容纳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品质,以及文化自觉、文化革新、跨文化互动和文化超越所需的素养。以大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这门课为例,笔者通过采访、调研、听课等方式,对民族大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现状做了调查,从中得出民族院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化路径的结论。

1.1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状况

根据国家民委关于在委属高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大连民族大学组织编写了校本讲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作为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所使用的教材。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时间紧任务重,老师讲课知识多,讲课方式较为单一,枯燥的形式使部分同学上课精力不集中,频繁看手机。

1.2调查分析

1.2.1课程调查方面

首先,筆者通过大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采访了多名同学,同学表示对这门课较为满意,但希望老师教学形式可以创新。部分同学表示老师讲课内容枯燥,希望可以参考民族共同体或历史的视频文献观看。

其次,在问及“通过这门课你对中华民族有了什么样的认知”时,访谈中同学们表示“认识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和万众一心;对中华民族更加了解”,“中华民族是个团结的民族,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来不计其数的优秀文化”,“我们的民族复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这些突如其来的灾难与打击,不仅击不倒我们,反而让我们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更加增加民族的凝聚力,提升民族的自豪感。”经过总结,同学们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团结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

1.2.2课程延伸方面

当问及大学生“抗疫中,是否增加了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九成同学表示民族自豪感得到了很大增加。丰富了新时代的民族精神的内涵。问及“针对美国的封锁,作为中国人如何看待”,访谈中,有同学提到“应该保持民族自信,并自强不息,中国应该自己富强起来,在面对封锁时,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去面对”,也有同学表示“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度,秉持和平共处原则与他国外交,但并不意味着任由帝国主义宰割,中国应加大基础科研力度,不能被人卡脖子。中国应加大基础科研力度,不能被人卡脖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正在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但接触越深,越注意到文化间的差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也变得丰富,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求新的着力点。

2民族院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化路径

2.1学习课程优化,增强文化自信

在前期的调查中发现,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论”这门课上,学生上课兴致不积极,忽视课程。当前,高校应以问题为导向,改变教学大纲,提高创新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学校应做好实地考察,以学生兴趣接受度为导向,丰富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切身了解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因势利导把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引入课堂,同时授课内容也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性成就和中国历史进行今昔比较、疫情中外比较、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自信。

2.2转变教学思路,培育优秀学子

课堂不应该是围绕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而应该是以有根有魂的文化为中心的课堂。要充分利用这门课程,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培育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设计应该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这本书进行,这将带给学生深刻的自我反思。举一些关于民族的实例,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专门讲到了这段历史佳话《三千孤儿和他们的草原母亲》,或者介绍一些有名的少数任人物,如库尔班大叔等。要利用校本课程、特色专业课及选修课等多渠道、多层次传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

2.3加强实践活动,感知民族魅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学尤为重要。民族院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创新课程形式,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课实践育人功能。其次,针对民族高校的特点,开设一些民族特色课程,在民族院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学中,要增强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认知和体验,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双向认同,树立民族院校的中華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连民族大学重视民族文化发展,通过少数民族补助、民族风情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民族文化周、开设相关课程等一系列,在学校学到很多民族知识。还有利用互嵌式寝室居住,促进各民族融合,民族高校间的相互借鉴。

在其他课程方面,通过走访民族地区,设立民族地区调查课程,通过举办民族知识竞赛,报告会等,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价值观,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总结

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要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政治担当,民族院校要做好教育工作,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稳定,以实际行动做好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建设。

民族院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战略问题,我们的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要有创新,以学生兴趣接受度为导向,丰富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走访调查,使大学生诉说自己的想法,用他们的眼光看待问题,激发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使他们不被西方民族分裂势力迫害,维护民族团结和稳定。

参考文献

[1]张志川.关于《中共晋城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N].太行日报,2021-02-10(05).

[2]苏德,常永才.论我国民族院校的独特地位与新使命——以中央民族大学为分析个案[J].民族教育研究,2015,26(06):5-11.

[3]张利国.抓好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N].中国民族报,2020-09-01(05).

[4]周俊利.多元文化视角下铸牢民族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3(01):17-22.

[5]王广利,程欣.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1,29(01):1-4.

[6]张利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民族院校创新发展[N].中国民族报,2020-12-22(06).

[7]董玉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与实践路径探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1):75-79.

基金项目:大连民族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2112026072)。

作者简介:郑筱珺(2001-),女,大连民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民族学;蔡叶蓓(2000-),女,大连民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民族学。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院校培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帕措”组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探析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复合互嵌格局与多元一体交融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略论孔子对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影响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民族院校英语口语预料库建设初探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就业生态位理论的班导师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