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长春之子:两代人见证中国奥运史

2022-02-22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火炬手圣火奥林匹克

“我哥哥将奥运圣火从希腊带到中国,而我则有幸在自己的家乡传递火炬。如果我父亲地下有知,一定会热泪盈眶,因为他的愿望实现了。”

刘长春与妻子姜秀珍生育了四子两女。他们给孩子取名为刘鸿远、刘鸿宽、刘鸿亮、刘鸿图、刘淑琴、刘淑贤,对他们寄予厚望:一定要好好读书、争取入党。

刘鸿亮: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32年,当刘长春只身一人代表中国前往洛杉矶参加奥运会时,刘鸿亮刚刚出生13天。

刘鸿亮记得,当年为了躲避日本人的追杀,宁死不代表伪满参赛,父亲赴美前后曾四处流浪,“直到1940年,我已经8岁多了,才第一次见到爸爸”。其后几年,刘长春没有固定工作,到处打零工,“一名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却有十余年时间到处漂泊,不能养家糊口,父亲觉得没有什么可对后代说,也不感到有什么光荣,情绪一直都很低沉”。直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长春才有了正式工作,成为一名体育教师。

“我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刚毅坚强,对已经确定的目标非常坚定的人。我从他身上看到的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不屈不挠的意志和追求。”刘鸿亮表示,父亲对祖国、对民族炽热的忠诚,在后来的几十年里缓缓注入自己的血脉,最终影响自己一生。

20世纪50年代初,刘鸿亮报考清华大学,本想读自己喜欢的水电专业,却因“中国近代力学之父”、时任清华大学教育长的钱伟长的一席话,让他放弃了“最爱”,改读国家急需的“给水排水”专业。像父亲那样用自己的热血和忠诚报效祖国,成了这位年轻的清华学子、日后的环境工程专家终身的奋斗目标。“我人生中的各个阶段都得益于父亲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和刻苦拼搏精神,激励我完成终生的追求。”

东北的严寒天气使刘鸿亮的腿患了严重的关节炎,夏天还要在长裤里面穿棉毛裤。刚到清华上学时,他甚至因此不能上体育课。但非常巧合的是,当时的体育老师是刘长春曾经的教练——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马教授说我的身体条件非常好,若让他培养的话,一年之后,我的百米成绩会达到11秒。”随后,马约翰为刘鸿亮精心设计了锻炼计划,包括春夏秋冬穿多少衣服、每天跑多少米、怎样跑……一年后,刘鸿亮的关节炎好了,不仅能够在夏天和同学们一样穿着短裤,而且还可以参加学校的体育比赛,成为系里的运动选手。

刘鸿亮说,一个人没有好的身体就什么都谈不上。他曾做过心脏搭桥手术,但一直坚持体育锻炼,看起来身体和精神都很好。晚年时,他仍然坚持每天锻炼。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刘鸿亮担任国家环保系统第一大科研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身为我国著名的环境工程专家,刘鸿亮因在中国环境和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诸多重要奖项。1994年,刘鸿亮当选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

直到父亲去世,才知道他是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

刘鸿图说,他们这一代人,兄妹六人无一从事体育事业。“我父亲没在这方面特意培养我们,就是要求读书进步,将来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因为父亲重视教育,兄妹几个以及各自的子女几乎都考上了大学,刘家成了“书香门第”。

“记得我当年考大学时,由于没有考上理想中的学校,自己有点不太情愿去,其实当时如果父亲能够过问一下,我也就去了。可父亲没这样做,而是鼓励我说:‘一个人学什么都有出息,关键是要用心去做。好男儿志在四方嘛!’”刘鸿图说,父亲的言传身教,“对我们兄弟姐妹影响很大,我们6个人5个考上了大学,4个是党员”。

刘长春深受子女尊重,更受学生爱戴。当年刘长春从东北大学调回大连工作时,他的学生自发地为其送行,甚至手拉着手把他围在中间,舍不得让他走。后来,学生们还为刘长春立了铜像作为纪念,直至今日,大连理工大学的体育馆还是以刘长春的名字命名的。

虽然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但受父亲的影响,他们全家人非常喜欢体育。每当中国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有出色的表现时,刘长春会激动得掉眼泪,嘴里不停地念叨:“国运兴,体育兴!”这给子女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的哥哥们每到电视上转播体育比赛时,都会非常关注。而我自己从小就每天早上与父亲一起跑步,即使在当年下乡劳动时,我每天早上还要围着田埂跑上几圈。现在年纪大了,跑不动了,就经常游泳,同时非常注重保持生活的规律性,而这都是受父亲的影响。”当被问到是否遗传了父亲的“运动细胞”时,刘鸿图表示:有一点儿,因为他在上高中时打破过大连市中学生百米纪录。由于刘长春以前是搞短跑的,所以时至今日他们全家仍然非常关注中国田径项目,特别是男子短距离比赛。“八一队田径运动员梁建勋打破了我父亲保持了25年的百米纪录10秒7,我父亲非常高兴,马上给梁建勋拍电报祝贺,希望他继续努力为国争光……我父亲听到中国要参加第16届奥运会,非常高兴,并希望台湾、香港、澳门运动员加入统一的中国代表团参加奥运会。由于当时国际奥委会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中国政府拒绝参加第16届奥运会。”

在子女们眼中,父亲是一个非常低调、非常内向的人。据刘鸿图回忆,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父亲在体育方面“很能耐”,“因为那时他经常去北京开会,常常给我们带回一些小人书和新衣服”。

不过,父亲却从来没有跟他仔细地讲过自己的经历,“我们很少有机会和父亲交流,只是偶尔从父亲的言谈中不经意地了解到一些事情……比如说,看电视里孙悟空时,父亲提起,在印度时发现那里非常重视保护猴子,我们才知道,原来父亲到过印度。另外,他还偶然提起自己曾去过德国、美国等国家,我们都是在无意中知道了一些父亲的经历。直到父亲去世后,我才从二三十年代的历史资料以及父亲生前所写过的一些东西中了解到,父亲原来就是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

儿子成为北京奥运火炬手,传承了父亲的愿望

刘长春逝世25年之后的2008年,奥运火炬终于传到北京。

2008年3月,76岁的刘鸿亮怀揣父亲的奥林匹克梦想,在奥林匹克的发源地希腊接过奥运圣火……他说:“站在举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体育场,我不禁想到了我的父亲,他一直很想来到这里亲身感受奥林匹克的精髓……在那一刻,我父亲的在天之灵会得到深深慰藉,不仅因为我手举圣火,更是因为圣火点燃标志着北京奥运会帷幕的正式拉开,他一生都在期待这一刻。”

“成为火炬手,传承了我父亲的愿望。”刘鸿亮一直为这一天作着准备。

“我哥哥是搞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院士,他的目标就是把中国的生态环境搞得更好,令北京奥运会的科技、绿色、人文三大理念都能得到充分体现,这为奥林匹克精神赋予了现实的意义。”刘鸿图说。

刘鸿图住在大连,他是从报纸上了解到哥哥参加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希腊的传递活动。他告诉记者:“这件事开始是非常保密的,我哥哥从来没向我们提起过他已经当上了光荣的火炬手。不过这件事对我们家非常重要,作为刘长春的后人,能够参与到北京奥运会的活动中来,意义重大。”

2008年7月17日上午8时许,奥运圣火开始了在沈陽的传递。首棒火炬手是时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的刘鸿图。

8月8月,刘鸿图抱着父亲的遗像,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他说:“我父亲当年飘洋过海立志为国争光,如今中国人终于在自己的国家一圆奥运梦,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1932年,我父亲是一个人参加奥运会,如今是13亿中国人参与奥运,所谓‘国运兴、体育兴’,我能目睹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盛况,心中的激动难以形容,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一家两代三个人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一段艰辛而光辉的历史。”刘鸿图说,“我父亲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参加奥运会的梦想,我哥哥将奥运圣火从希腊带到中国,而我则有幸在自己的家乡传递火炬。如果我父亲地下有知,一定会热泪盈眶,因为他的愿望实现了。”

(责编/陈小婷 责校/李志琛、李希萌 来源/《刘鸿亮院士专访:传承奥运精神,父与子的传奇经历》,杨虚杰/文,《学习时报》2008年3月4日;《刘鸿亮院士:传递父亲的奥林匹克“接力棒”》,唐元恺/文,《北京周报》2012年6月8日;《刘长春之子刘鸿图:抱着父亲照片看奥运开幕式》,金华/文,《武汉晨报》2008年8月9日等)

猜你喜欢

火炬手圣火奥林匹克
传递火炬
分享圣火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分享圣火
头脑奥林匹克
圣火传递
完美火炬手
看我的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