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1+X” 提升阅读素养

2022-02-22黄绮雯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黄绮雯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而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离不开丰富、扎实的语言实践活动——阅读。当前的语文阅读主要的形式还是碎片化的课文文本阅读。学生阅读空间狭窄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的阅读素养亟需提高。本文从纵深拓展、不拘文体及分散设计布置三方面对小学中段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析。

【关键词】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语感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语感的形成有赖于“海量阅读”,这决定语文学习成就的高度和广度。温儒敏教授在每一册的语文教材中增设“快乐读书吧”栏目。同时,他还提出了“1+X”的阅读教学模式,鼓励“海量阅读”,鼓励读“闲书”;鼓励读一些“深”一点的书,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如何让学生“海量阅读”、读“深”是语文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单凭有限的课堂教学和单薄的语文教材并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们在教学好教材课文“1”之后,如何编排好“X”的阅读素材呢?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并大胆地尝试,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文《纸的发明》一课为例,探讨小学中段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由点及面,“纵深”拓展

教师指导阅读教学要以教材文本为依归。若教师单围绕着语文教材去教学语文,语文课将失去宽度和广度,变得索然无味,更勿论中华五千年语言文字积淀的厚度和温度。课文只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媒介,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把有限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进行充分地阅读、体味,在有限的40分钟里掌握阅读方法,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常常以课文的同主题、同类型文本进行同类的延伸拓展。因为长期让学生局限于单一主题、类型的文本阅读上,学生的阅读兴致会被削减。这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及阅读兴趣的激发。该让学生读什么?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应对阅读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取舍。笔者认为,阅读文本的选取不应只停留在相同主题的阅读,可把课文作为中心,向外扩大学生阅读的宽度和广度,作“纵深”的延伸。

在设计《纸的发明》一课的拓展阅读时,笔者对教材文本做了“縱向”的延伸,将教材文本和拓展阅读文本在时间维度做了连接,将课文文本设定为一个重要的圆心——传统文化,把我国的文化瑰宝——纸,于不同时期的不同状态呈现于学生面前,让他们读起来饶有趣味。这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阅读质量,顺势指导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在体裁上,笔者让学生从纪录片《探索发现——纸的故事》到《洛阳纸贵》的故事,了解到纸让人类文明飞速的发展。在内容上,拓展阅读选取的资源都是教材文本内容“深度”的延伸。从《纸的发明》中,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的先进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了伟大的贡献;到《春联》一文中,学生再从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到《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中,学生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围绕着“传统文化”的主题,在课堂上进行多元化的拓展阅读,学生既有文本阅读量的积累,也从传统文化中得到民族优越感。笔者认为,这应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1+X”真正的目标和方向。

二、不拘一格,文体多样

在温儒敏教授“‘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的精神引领下,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打开思维,让学生以教材文本为支点,接触更多的文体、文本,开阔眼界。在组织编排“X”的拓展阅读篇目时,教师更是可以大胆地选择形式多样的文本,让古诗教学不仅仅是古诗,儿歌教学也可以拓展到新闻报道。

《纸的发明》一课选自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作为“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主题,是因为它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设计编排拓展阅读时,笔者大胆地选择了诗歌《造纸术》及散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将部分报道内容进行二次改写,把其中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较为生涩、难懂的文本内容转换为学生能懂的儿童化语言。同时,这两篇文章在内容上也有着时间上、逻辑上的关系。这让学生在接触到其它文本的同时,也教会他们关心身边事物、关心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

三、分散设计,拓展思维

海量的阅读带动学生思考,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继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针对中段学生的学习现状,如何在海量的阅读任务下减轻学习负担,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呢?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我们可以将大量的文本分散穿插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在设计《纸的发明》这一课时,笔者将符合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的一首同类型儿童诗歌《造纸术》直接安排在导入环节,同时,契合本课主题引入话题,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儿歌文字的音律美和丰富的内涵。课堂之中,在学生读懂了教材文本,有了一定的认知体验后,笔者拓展了两篇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引领学生从课文猜想中的梦幻世界回归现实,作为学生思维的延伸。课堂之末,再设计以《春联》作为拓展阅读,向学生介绍祖国的另一种传统民俗物品。这样的拓展组合、分散布局,既是教材文本的延伸,也是思维的提升,更是情感、态度的飞跃。

“1+X”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在课堂上习得更多的阅读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纸的发明》的教学中,以教材的“1”带动了多篇课外的阅读,有富于韵律感的儿童诗歌,有人文性极强的纪录片,有对于中段学生来说略微陌生的新闻报道,有琅琅的读书声,也有深入思考的默读。笔者认为,这样的中段阅读教学策略,是顺应新时代对小学中段语文课的要求及期望的。

参考文献:

[1]郑莉.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5):246.

[2]谷双琼.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文本分析——以一年级为例[D].贵州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  陈小凤

猜你喜欢

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如何开展小学中段数学有效复习
中年级习作教学的四剂“良方”
探讨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实验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