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告别孤独

2022-02-21朋余

做人与处世 2022年23期
关键词:哲人角落深情

朋余

独自的狂欢只是为了掩饰寂寞

哲人这样描述“孤独”:“孤独是一种隐疾。”进而给出了一种告别孤独的场景:“我们天天生活在喧闹当中,接触很多的人,所以我们经常希望可以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因为我们对人产生了疲劳,喧闹剥夺了我们跟自己对话的时间,剥夺了我们的闲情,只有你有时间跟自己对话,你才能自我反思。”每个人都会经历孤独,孤独像是人生的伴侣,可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人对待孤独的态度和感受往往不同。

大学刚毕业,又经历失恋,身边的好友陆续升学和工作,我也入职一家新公司,由于不善言谈,和同事的关系一般,我一个人蜗居在出租屋里,那段时光是我最孤独的时候。一个人的时候最容易放纵自己,我开始报复性地熬夜,长时间地打游戏,也常常一个人在被窝里偷偷回忆美好时光,然后自怨自艾,黯然神伤。有时也会立个深情文艺的人设,在朋友圈晒晒自己的忧伤,自揭伤疤企图博得别人的同情,可终究是徒劳,得到的只是别人的一笑而过。其实,哲人早就点破了这种孤独的实质:“孤独并非是在自己心情压抑或者是失恋的时候出现的,那种感觉只是空虚和寂寞,称不上是孤独。”

有一张《国际孤独等级表》,“一个人去吃饭、看电影”这样的初级孤独对于我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一个人去看海、游乐园”这样级别的孤独,我没体验过,因为没钱没时间,也懒得去;最高等级的孤独是“一个人做手术”,我的身体挺好,也没有经历过。而对于我来说,最孤独的感受是,一个人在出租屋里,突然手机不见了,却找不到一个人来打一下我的电话。不知道这算是什么等级的孤独?

后来,我读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内容很长也很杂,可给我的精神慰藉是真实的。其中有句话这样说:“人世间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作为代价。”我也一直在思考生活的意义,现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

一天,我接到母亲的电话,疲惫的声音沿着电波传来,告诉我外公不在了,还叮嘱我不用回去,请假来回跑不容易。可我不能不回去,比起外公故去的悲痛,我更担心母亲,我能想象母亲拿着电话强作镇定的样子,我知道从此以后我就成了她仅存的依靠。此时,我突然明白,生活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伤,而背后永远都有父母深情的凝望。不管未来怎样,哪怕为了日渐苍老的亲人,我也该振作起来,迎着风雨而上。

我不再自我懷疑,利用工作之余开始备考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周末和节假日也不再闷在出租屋里,而是外出去游览美景,探寻美食,用脚丈量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一年后,我顺利考下两证,应聘到一所学校做了受人尊敬的辛勤的“园丁”。我也走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贪恋一个人赶回大学食堂尝一口酸汤锅的畅快,享受一个人在图书馆里待上一天的充实。这时我发现,摆脱了烦恼的束缚,心变得自由而充实。一个人可以过得很好,一个人也更应该过得好,因为这世间不只有痛苦和烦恼,多彩和幸福才是生活的真实面目,我们要勇于去探索,善于去发现。

尼克·胡哲在给自己的信中写道:“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很多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只有自己知道,而当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那段时光痛苦与否取决于我们的心态,试着去告别孤独的感觉,让自己深深地在幸福的土壤里扎根。当我们熬过那段孤独的时光或旅途,就会发现,前方早已是一片葱葱的原野,而所谓的孤独之苦只是路边的一处残景,走过了就是柳暗花明。

我一直相信,所有生活赐予我们的挫折、困惑、烦恼、风雨都是来帮助我们成长的,孤独恰是它们的集合体,一种纠缠在一起的产物。所以,学会去告别孤独,用心去体会告别时的快乐,这种感觉像是一种新生。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哲人角落深情
琵琶哲人刘德海与他的《哲学笔记断想》
生活上的哲人
深情
深情的告白
我多想走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休憩的角落
选对绿植 角落也有春天
我有深情抛未得
让教育之花开遍每个角落
归去且住,深情自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