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个体认知干预对社区儿童龋齿的预防作用分析

2022-02-21邱宁宁黄淑琼徐斯玲

智慧健康 2022年32期
关键词:龋齿系统化知晓率

邱宁宁,黄淑琼,徐斯玲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广东 深圳 518106

0 引言

龋齿又称蛀牙,为细菌感染等因素所致的牙体硬组织破坏,临床主要表现为对酸甜、冷热等有疼痛感、牙齿有龋洞[1]。儿童为龋齿高发群体,原因主要与其饮食偏好高糖分食物相关,加上其他不良口腔习惯共同作用导致蛀虫侵蚀牙体,破坏牙体结构形成龋洞[2]。对龋齿若不及时干预随病情发展可引发剧烈疼痛,继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甚至造成咀嚼异常、颌骨发育不良等,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3]。有研究表示,加强对儿童的口腔卫生知识宣传及指导,可加深其对口腔护理的认知,对降低龋齿患病率有重要意义[4]。为有效预防龋齿发生,本研究将系统化个体认知干预用于2021年7月-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下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岁230名儿童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时间在2021年7月-2022年3月,研究对象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下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岁230名儿童,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3~8岁间;②可接受随访,且临床资料均完善;③儿童及家长均对研究知情,并签订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儿童机能异常者;②过敏体质者;③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④儿童智力、精神、言语及视听等功能障碍影响临床研究者;⑤因自身原因退出研究或不能接受随访者;⑥配合性较差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认知干预,发放宣传手册,向儿童及家长讲解龋齿诱因、危害、日常护理等,嘱家长督促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系统化个体认知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方法见下:

①龋齿检查:由专业人员对儿童进行龋齿检查,使其在光线充足的对光环境下,应用相关器械检测,若儿童牙齿表面或窝沟可见颜色、质地、形状等改变则判断为龋齿。②社区工作人员向家长及儿童发放龋齿危险因素调查问卷,了解其对预防龋齿知识薄弱、欠缺的地方,根据儿童实际情况制定系统化个体认知干预,应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龋齿”“预防”“认知干预”等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经验制定相符的系统化个体认知干预计划。③健康宣教: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与家长及儿童沟通,讲解龋齿发病机制、发展情况、口腔正常生理功能、危险因素等,强调龋齿对儿童身心发育的影响,加强其对龋齿的认知,并意识到自我口腔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儿童及家长龋齿预防措施及保健知识,如选择适合的儿童牙膏,教会其正确刷牙方法(波浪式刷牙),嘱儿童睡前坚持刷牙,少食甜食等。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可根据其性格、认知能力等开展个体化健康宣教,通过1对1口头宣教配合动画片、趣味卡片等,或进行角色扮演,向儿童示范正确刷牙步骤。同时可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期向家长推送龋齿预防知识、口腔保健护理等,嘱其督促儿童保持良好口腔习惯。④生活干预:询问并掌握儿童生活中不良口腔习惯,定期组织牙齿健康活动,可通过寓言故事、儿童、案例改编等加强对儿童的健康指导,并向儿童发放以图文结合方式绘制而成的健康知识手册,便于其随时阅读观看,使其潜移默化养成爱牙护牙的习惯。⑤饮食干预:根据儿童营养状况、饮食习惯、家庭状况等制定个体化食谱,并制成图表,告知家长饮食干预对预防龋齿的作用,嘱其多给予儿童鱼类、蛋类等优质蛋白,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少食高糖食物,避免进食过冷或过烫的食物。

1.4 观察指标

①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应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制口腔健康行为评价量表对两组评价,包括每日早晚刷牙、3个月更换牙刷、健康饮食、饭后漱口、用含氟牙膏、刷牙超过3min,各维度0~10分,分数越高提示行为越好。②对两组进行随访,记录两组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龋齿患病率。③发放龋齿预防知识调查问卷,对两组知晓率进行评价,总分100分,>95分为完全知晓,85~95分为基本知晓,<85分为不知晓,计算两组知晓率,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0%,无法独立完成问卷者由家长代答。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口腔健康行为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每日早晚刷牙、3个月更换牙刷、健康饮食、饭后漱口、用含氟牙膏、刷牙超过3min各维度口腔健康行为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口腔健康行为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口腔健康行为评分比较()

表2 两组口腔健康行为评分比较()

注:*表示与干预前比较,P<0.05。

2.2 两组龋齿患病率比较

观察组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龋齿患病率分别为3.48%、2.61%、2.61%,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龋齿患病率比较[n(%)]

2.3 两组龋齿预防知识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龋齿预防知识知晓率为93.91%,较对照组81.74%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龋齿预防知识知晓率比较[n(%)]

3 讨论

龋齿指菌斑中细菌发酵食物中糖产物,促使釉质脱矿,造成牙体硬组织溶解的一种进行性破坏疾病,可见于乳牙萌发后任意年龄段[5]。6岁为儿童乳恒牙交替完成时期,7~9岁为牙齿发育重要时期,若该阶段儿童未能养成较好口腔卫生习惯,或刷牙不当可降低口腔内自洁能力,引发大量细菌繁殖,从而增加龋齿、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发生风险,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及身体发育[6]。故采取合理的措施积极预防龋齿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3~8岁儿童处于快速成长期,为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阶段,但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对口腔卫生知识认知、食物辨别能力有限,家庭作为其生活主要环境,家长知识、行为等可直接影响其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及行为,故该阶段需引起家长重视积极配合共同完成儿童龋齿预防[7]。本次研究所用系统化个体认知干预,可帮助儿童掌握口腔保健知识,树立正确认知及健康观念,使其自觉采取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或生活方式,从而消除或减轻危险因素,积极预防龋齿发生[8]。通过了解儿童对龋齿预防相关知识、欠缺点,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干预方案,可使干预更加个体化、有针对性,通过检索关键词下载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经验可使干预更加系统化、全面性,为儿童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干预[9]。

系统化个体认知干预通过对儿童及家长同时进行认知干预,借助互联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可使家长了解到龋齿诱因、危害、预防措施等,使其积极配合儿童龋齿预防[10]。通过动画片、趣味卡片等方式对儿童进行宣教可强化儿童对龋齿的认知,通过将寓言故事、案例改编等可调动儿童兴趣,加深对龋齿预防的理解,使其积极配合干预,主动纠正不良生活习惯[11]。家长作为儿童的启蒙老师,在儿童心中具有一定威信,嘱家长督促儿童正确刷牙、饮食等可使儿童意识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帮助儿童建立良好口腔卫生行为,从而更好降低龋齿发生风险[12-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口腔健康行为评分、龋齿预防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高,龋齿患病率较对照组低,分析原因可能为系统化个体认知干预可帮助家长及儿童形成正确的龋齿预防观念,强化其对龋齿的认知,并在预防龋齿阶段起到引导、监督作用,从而提高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龋齿预防知晓率,降低龋齿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系统化个体认知干预可有效预防社区儿童龋齿发生,还可提高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龋齿预防知识知晓率,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龋齿系统化知晓率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