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在肘部囊肿中的应用价值
2022-02-21吴启兵施晓琳鄂占森通信作者舒红张昊范义
吴启兵,施晓琳,鄂占森( 通信作者,舒红,张昊,范义
1.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 超声科,广东 深圳 518000;2.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超声科,广东 深圳 518000
0 引言
肘部囊肿一般是因局部长时间磨损,肘关节反复运动和外伤,导致局部出现无菌性炎症,进而诱发囊肿,在临床囊肿疾病中较为常见。影像学技术是临床诊断肘部囊肿的重要方式,其中X线平片在软组织病变方面诊断价值较差,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在滑囊、韧带、肌腱以及肌肉等软组织方面清晰度不佳,而核磁共振检查因时耗以及高成本导致其在肘部囊肿诊断中应用受限[1]。高频超声存在无辐射、经济以及方便等优势,同时其还可通过动态、实时、多平面观察病变特征[2]。当前临床对于高频超声在肘部囊肿诊断方面的研究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在临床的推广以及使用。为此,本文选择2020年7月-2021年8月开展肘部囊肿治疗的60例病患实施高频超声检查,同时在超声引导下实施介入治疗,现就研究相关内容作出以下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和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开展肘部囊肿治疗的60例病患为研究主体,治疗时间为2020年7月-2021年8月。60例病患中,女26例、男34例;年龄18~55岁,平均(40.23±2.21)岁。纳入标准:①全部病患在实施临床检查后均被确诊为肘部囊肿;②年龄18~55岁;③肘部囊肿直径在5~150mm;④计划开展肘部囊肿介入治疗者;⑤病患及其家属知情,自愿签署医疗文书。排除标准:①高龄老人;②无阅读能力者,例如有意识障碍、智力障碍、视力障碍以及文盲等;③有严重精神功能异常情况者,正常言语无法顺利沟通者;④晚期肿瘤或恶性肿瘤病患[3];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所有入选对象均同意此项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选择PHILIPS IU22和TOSHIBA Aplio 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用线阵探头,将工作频率设置在5~12MHz之间,指导病患呈仰卧位,必要时可选择健侧卧位,手心向上,自然放松,充分暴露上肢以及肘窝,对待检查部位实施直接扫查法,分别从斜、横、纵等多个切面连续扫查,使用高频超声观察肘关节肘窝、肌肉肌腱、四周血管以及神经走行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肿块,将探头放置在肿块长轴、短轴方向观察其结构变化和与四周组织的关系,可通过合理调整增益对病灶性质实施有效鉴别,判断其同四周组织之间关系。在高频超声引导下,依据肘部囊肿实际位置,选择特定穿刺入路,徒手平面内法实施穿刺抽液和药物注入治疗。
介入治疗措施:指导病患呈仰卧位,对病变一侧肘关节部位使用无菌碘伏溶液实施常规消毒,铺巾。依据囊肿实际位置选择相应的穿刺入路,使用高频超声明确穿刺点,选择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局部麻醉,并在超声引导下穿刺靶目标。抽取囊液后,在囊肿内注入5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以及0.5mg维生素B12注射液,进行囊肿充分冲洗,之后抽吸,注入3~5mL浓度是35μg/mL臭氧,注射完毕后拔针,在穿刺部位粘贴敷创可贴,结束治疗。介入治疗后3天、一周、两周、一个月,分一次或多次实施彩色超声复查,掌握介入治疗情况。
1.3 观察项目
(1)分析肘部囊肿高频超声检查情况。
(2)分析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效果。疗效判断依据:通过超声检查能够观察到囊肿闭合,同时四周囊壁增厚为效果优异;通过超声检查能够观察到囊肿一定程度上闭合,同时四周囊壁有一定增厚为效果一般;通过超声检查提示囊肿未闭合,同时四周囊壁无增厚为效果差[4]。本文将一般以及优异归属于总有效。
(3)分析疾病复发率、穿刺一次治愈率、穿刺两次治愈率。在治疗后3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询问囊肿复发情况。
2 结果
2.1 分析肘部囊肿高频超声检查情况
行肘部囊肿高频超声检查后,60例病患检查结果见表1。
表1 肘部囊肿高频超声检查情况
2.2 分析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效果
通过分析发现,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总有效率是54例(90.00%),见表2。
表2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效果[n(%)]
2.3 分析疾病复发率、穿刺一次治愈率、穿刺两次治愈率
对60例病患实施随访,结果见表3。
表3 随访结果[n(%)]
3 讨论
对于肘部囊肿病患而言,在疾病初期无明显不适症状,但是伴随囊肿体积的增大,会对病患肘部关节活动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其日常生活以及工作,降低生活质量水平。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疾病进行诊断,并及时开展针对性治疗措施,对改善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同时,肌骨超声技术也得到相应发展,并且在近年来成为国内肌肉骨骼超声研究的重点,我国临床骨科学以及运动医学出现快速发展趋势,因此临床将肌肉骨骼超声检查作为研究重点方向[5]。
伴随近年来四肢和躯干肌骨超声技术的推广以及临床使用,超声在细微的肌骨关节结构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发展。高频超声一方面属于一项定位准确的诊断方式,另一方面还是一项利用超声引导靶目标精准治疗的介入治疗技术。在王君等[6]的研究中,对腱鞘囊肿病患开展高频超声检查,结果发现检出率为98.91%,因此腱鞘囊肿实施高频超声检查可获得良好的检出率,同时操作简便,不会对病患机体产生辐射损伤,值得在临床应用。开展高频超声检查具有以下几项优势:①因囊肿同四周组织存在明显声阻抗差,因此开展高频超声检查在诊断肘部囊肿方面具有良好的敏感度,能够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式提供参考依据[7];②开展高频超声检查能够对囊肿同神经之间关系实施有效观察,进而判断是否出现神经卡压情况和神经形态变化、病变部位等内容;③高频超声检查属于非侵入性操作,方法简便、快捷,并且相较于核磁共振检查而言,其价格偏低,对人体无明显辐射影响,因此无不良反应,病患接受程度高[8];④高频超声检查能够重复多次开展,可在治疗后进行多次复查,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判断,评估神经恢复情况等[9]。本次研究中,治疗总有效率是90.00%,疾病复发率是1.67%,穿刺一次治愈率为83.33%,穿刺两次治愈率是16.67%。分析结果可知,肘部囊肿开展传统手术治疗会对病患机体造成较大损伤,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对血管、神经造成损伤,加之手术治疗费用较高,一定程度上增加病患家庭经济压力[10]。另外,由于手术切口大、创伤大,手术后机体恢复缓慢,并且容易留疤,影响其肘部美观度。本次研究采用高频超声对肘部囊肿体积、位置、形态、内部回声以及同四周组织之间位置关系等实施全面分析,有利于准确判断肘部囊肿情况,同时在高频超声引导下能够有效避开神经以及血管,提升穿刺以及抽液准确度,在可视化情况下进行冲洗以及注入药液[11]。相较于传统手术而言,在超声引导下实施介入治疗,能够降低病患痛苦以及伤害,能够还可动态、实时、多平面指导治疗以及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因此能够获得良好效果[12]。
综上所述,肘部囊肿开展高频超声检查能够实施有效的定性、定量以及定位分析,同时利用高频超声引导准确穿刺、冲洗和注射,能够为肘部囊肿超声评价构建系统体系,同时还可为肘部囊肿在精准医学方面开辟新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