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重新生儿转运团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

2022-02-21李敏

智慧健康 2022年33期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患儿

李敏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危重新生儿转运主要是对危重新生儿实施有效且科学救治的工作内容之一,主要目的是安全的将危重新生儿转运到重症监护病房(NICU)实施救治,对优质卫生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但是,在转运过程中,危重新生儿存在病情发展以及死亡风险,想要快速且安全的实现转运,就需要优化并规范新生儿转运工作,以便降低其死亡率。基于此,本文分析危重新生儿转运团队构建措施、应用效果,希望能够为新生儿转运工作的发展提供依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50例危重新生儿,男24例,女26例,其中,28例出生时间少于24h,22例出生时间在24~72h之间。观察组50例危重新生儿,男性新生儿与女性新生儿各包含25例,其中,27例出生时间少于24h,23例出生时间在24~72h之间。患儿的疾病类型为缺氧缺血、吸入性肺炎、早产儿、黄疸等。

参与本次研究的医护人员27名,医师职称为主治医师以及总值班医师担任,护士则需要具有5年以上NICU工作经验、新生儿高级生命支持培训证书等级在N2以上;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掌握器官插管与T-组合复苏器正确使用方法、新生儿复苏技术、能够识别早期休克等现象,并且能够科学处理气漏、惊厥、呕吐、窒息以及腹泻等常见的临床症状。

1.2 方法

在对对照组新生儿进行抢救的过程中不进行转运。在对观察组新生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转运,具体的转运方法如下:

(1)组建危重新生儿转运团队,并落实培训。医院需要根据需要成立专业的转运小组,主要负责转运工作的组织和质量控制,以便实现转运目标,保障危重新生儿安全。小组成员主要包括科室主任、护士长、副护士长以及护理人员等。每个月根据危重新生儿转运相关知识、技术等条件的变化,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培训,团队成员可以通过讲座、视频、模拟训练等方式学习知识,并掌握操作技能;同时,还需要对团队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不同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沟通能力等进行培养[1]。此外,每年组织专题培训,包括仪器设备的使用、转运流程操作、突发情况的处理以及转运过程中对危重新生儿的监测等。完成培训之后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备案、上岗。

(2)执行危重新生儿。首先,准备好转运需要的设备,包括暖箱、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负压吸引器、输液泵、转运呼吸机、氧气筒等;准备好急救需要的药品以及物品,包括听诊器、一次性延长管、固定胶带、一次性注射器、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肝素钠、盐酸肾上腺素、多巴胺、甘露醇以及利多卡因等[2]。同时,转运之前做好风险评估,但原则上需要为转运创造积极的条件,院内转运由主管医师确定,院外转运则需要由医院的主管医师以及接收医院专科医师商议决定,且由接收医院的主管医师最终决定是否转运。在转运之前,HIA需要取得患儿家属的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或者在家属无法签字的情况下由授权的负责人或者医疗机构负责签字。其次,建立科学的转运制度。包括转运流程、院内和院外的转运机制、转运方案、评价标准以及人员的调配等。再次,转运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的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并采取针对性的生命体征稳定措施[3]。最后,对转运的效果进行评估。完成转运工作之后,团队成员需要统计使用过的物品和药品,及时补充,方便下次使用。同时,收集转运的全部相关资料,及时评估转运效果,总结转运过程中的不足,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不断优化危重新生儿转运,强化转运团队的构建质量。

1.3 临床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新生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家属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体温发生率等方面的问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

表1 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

2.2 对比两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低体温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低体温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3.1 我国危重新生儿转运的现状

在针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卫生等发展水平进行实际评价的过程中,新生儿死亡率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从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全球儿童死亡率水平及趋势的情况来看,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概率依然整体较高。虽然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全球范围之内,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新生儿死亡率的下降幅度要整体低于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有调查研究显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案例之中,约有45%的案例为新生儿,并且在我国制定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的相关要求来看,其明确提出要能够将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控制在10/1000以内,而将婴儿的死亡率控制在13/1000以内,要想真正达成上述的目标,则需要能够使得新生儿的救治水平能够真正得到有效的提升。而所谓的新生儿转运则主要指的就是要能够将病情相对危险的新生儿由下级医院向三级医疗救治中心转移,使得危重新生儿能够获得具有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使得新生儿自身的成活率能够真正得到有效提升。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医疗资源的配备方面以及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方面依然存在不均衡的特征,大中城市集中了大量的优质的医疗资源,但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尤其是在乡镇以及部分县级医院依然没有配备新生儿抢救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血气分析仪、呼吸机、MRI、超声、床边胸片以及CT等基本的设备,尤其是部分医院的儿科专科医生缺少必要的专业培训,这也使得城镇和乡村之间在医疗水平方面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从一些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具体落实新生儿诊疗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非常需要上级医院能够给予相应的辅助以及指导。从国外对于危重新生儿的转运经验来看,在充分突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心地位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于新生儿病情的严重情况进行有效的分级,通过区域性的方式对于需要的新生儿进行转运,使得病情相对危重的新生儿在现有救治资源十分有限的基础之上能够得以及时的治疗,同时使得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效益和效率能够得以最大化的发挥。而在实际落实围产期区保健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新生儿转运工作则是重要程度较高的一部分内容,要能够高质量的落实新生儿转运的相关工作,使得危重新生儿转运相关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能够获得有效程度更高的运行模式,在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的基础之上,切实保证转运的基础速度。

我国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的开展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而进入到21世纪之后,这项工作的发展速度得以进一步加快。有研究人员曾经针对我国现阶段109家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运转情况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被调查的56.9%的医院通过不同的形式开展了危重新生儿转运的相关工作,而其中约有45.9%的被调查医院进行了专用的转运救护车的设置,而且调查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有32.1%的医院进行了新生儿转运移动暖箱的配备,一些医疗单位通过民用航班进行危重新生儿的转运也获得了相应的成功,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新生儿转运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也越来越显著,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现有的转运系统依然存在其自身的缺陷,其中常见的需要改善之处主要包括转运系统不均衡、转运系统不完善以及转运系统的不规范。因此,作为医院自身来说,也需要能够加大对于新生儿转运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自身在落实新生儿转运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及时地予以弥补,使得新生儿转运的系统能够得以持续,不断地优化以及改进。

3.2 现阶段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1)从转运服务区域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转运服务区域在实际运转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受到行政命令的管理,而且转运服务区域在分布的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非常容易导致转运中心在实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转运的过程中,过多地受到行政命令的管制,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转运的时间,进而增加危重新生儿的生命风险,致使转运工作开展的效率相应的受到影响。

(2)各级转运中心在联系的方面缺乏必要的紧密性,尤其是在对危重新生儿进行回访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随访以及跟踪转运的危重新生儿的难度相对较高,而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转运系统整体的改进以及提升。

(3)在实际针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转运的过程中缺乏具有较高完善度的对转运质量进行判定的相关标准,尤其是对于一些缺乏较强综合实力的医院来说,在实际落实危重新生儿转运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往往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致使一些无需进行转运的新生儿被转运,导致转运的风险进一步增加,不仅带来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使得部分新生儿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机,进而在此过程中失去了生命,增加了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

(4)从相关的转运行为来进行分析,一些单位的危重新生儿转运行为存在违背转运指南相关要求的情况,尤其是在转运的流程方面存在诸多的不规范之处,管理缺乏必要的规范性,而且相应的转运设备没有得以及时的更新。由于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受到多种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团队在进行危重新生儿转运的过程中所需要使用到的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转运技术没有得到及时更新的情况之下,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死亡率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

(5)在实际进行危重新生儿转运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必要的信息化程度,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其在落实危重新生儿转运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为了尽可能的保证转运的效率以及转运的质量,均建立了具有一定完善度的新生儿转运网络中心。而在新生儿转运的过程中,只需要通过网络登录新生儿转运网络中心,那么就可以实现实时的对于新生儿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通过建立数据库以及实时反馈被转运的新生儿的信息,对系统进行随访,能够使得转运患者的长期随访机制以及信息反馈机制得以有效地建立。但是,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虽然在实际进行新生儿转运的过程中进行了相应的信息化建设,但是针对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的开展还缺乏完善的管理系统,导致转运单位之间针对新生儿的相关信息传递难以保证及时性,影响到相关诊疗计划的制定以及诊疗工作的及时落实,这也会下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的效率以及效益。

(6)宫内转阴率十分有限。从现阶段我国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虽然一些单位对于航空转运已经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以及实践,并且取得了较多的成功经验,但是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航空转运的方式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众所周知,对于新生儿来说,子宫被称作为移动的暖箱,宫内转运不仅可以使得新生儿的预后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时也能够有效改善孕产妇自身的健康状态。因此,要能够将航空作为危重新生儿转运的首选方式,但是从我国现阶段整体的情况来看,通过航空的方式进行危重新生儿的转运不仅普及度十分有限,而且发展的水平相对较低。现有的成功经验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但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大量借鉴国外经验来发展航空转运危重新生儿的相关业务。

3.3 危重新生儿转运的重点问题

(1)在转运之前充分利用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患儿实施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撤掉呼吸机,改成CAPA通气,以便改善患儿的肺损伤情况,降低间质性肺气肿和气胸等症状的发生率,并且降低慢性肺部疾病和死亡的发生率。但是,由于部分患儿出生的医院的技术水平无法使用该项技术,而这个时间多数情况是新生儿的转运时间,如果是在转运到上级医院之后再进行治疗,则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且转运的风险性增加,转运过程还可能出现肺出血、肺透明膜病等症状,甚至会导致死亡。但有研究发现:虽然在转运之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患儿实施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转运过程中患儿气道的稳定性,但是与转运之后在采用该方法在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明显的差异;同时,指出转运过程中要注意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预防漏气等不良事件[4]。

(2)加强宫内转运。对于高危产妇,可以在分娩之前将其转运到具有NICU条件的医院,这是最为便利和安全的转运方式,便于危重新生儿及时得到救治,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如果出现突发事件,没有及时进行分娩前转运,可以提前通过接收医院,做好转运抢救的准备工作。

(3)加强医院内部的转运管理。院内转运是指患儿从分娩室转移到NICU,或者是从NICU转移到其他科室检查。院内转运同样需要准备好转运需要的设备、药品以及暖箱等,最大限度保证患儿转运的安全性[5]。

3.4 危重新生儿转运需要解决的问题

(1)构建转运网络中心。现阶段,我国的区域性转运网络比较缺乏,可能是医院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在转运过程中出现“舍近求远”的情况,导致患儿转运时间延长,甚至需要几十个小时,增加转运风险。NICU需要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较大,如果在每一家三级医院建设转运网络中心,容易出现床位使用率偏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可以在区域内建设转运网络中心,每个网络中心相关的基层医院可以有10家左右。

(2)规范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新生儿疾病与儿童不同,以此需要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不断学习,接受专门的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有利于提高转运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3)根据危重新生儿疾病以及转运需求,建立不同级别的转运网络中心以及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中心。在建设区域性转院网络中心的基础上,建设地市级的转运网络,鼓励患儿就近接受转运以及治疗,疑难病例以及危重患儿则由地市级转运网络向上一级的转运网络中心实施转运,接受更为科学、全面的治疗。同时,区域性的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中心,需要将区域内相关的地市级转运网络中心组织在一起,定期组织会议,汇报各医院的转运工作情况,分析、讨论转运患儿的病例情况,尤其需要注意疑难病例的分析,针对新生儿疾病以及转运不断的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达到提高转运治疗效果的目的[6]。

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工作已经成为新生儿医疗服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优秀的转运工作能够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改善预后。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危重新生儿转运使用的医疗设备、药品以及物品等都发生明显变化,基层医院可以及时对危重新生儿进行紧急处理,在纠正酸中毒、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有效补充血容量的条件下,控制患儿的病情,而后立即将其转运到具有NICU条件的医院进行治疗[7]。

本次研究中,虽然观察组新生儿的治疗费用相对更高,但是住院时间相对更短、家属满意度相对更高、并发症发生率以低体温发生率相对更低。

综上所述,危重新生儿转运团队的构建和实际应用,在保证新生儿转运安全、保证新生儿治疗效果、提高家属的满意度等方面均有显著价值,可全面提升新生儿的出生质量,有利于新生儿后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工作中,医疗系统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构建转运团队,并实现新生儿转运团队的工作价值。

猜你喜欢

危重新生儿患儿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